首頁歷史 > 正文

虛擬貨幣系列之三:金本位的興起與白銀之殤

2021-09-14由 獬豸弄墨 發表于 歷史

虛擬貨幣系列之三:金本位的興起與白銀之殤

馬克思曾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馬克思對金銀貨幣本位的高度評價足夠中肯。黃金足夠稀缺,適宜儲藏價值,但因其稀缺性導致價值尺度功能的不足。白銀則被用來彌補這個缺點,用作日常的現金。但金銀二元貨幣本位並不完美:一者,每當上層建築無錢支撐奢侈開銷時,總會出現‘剪硬幣’的行為,比如羅馬帝國發行的金幣,從每枚含金量8克的奧雷金幣一步步退減為含金量4。5克的蘇勒德斯金幣,羅馬人民因此日益貧困淪為農奴,最終羅馬帝國分崩離析,地中海變為封建領主的天下,歐洲歷史進入黑暗的中世紀;二者,黃金和白銀之間的匯率波動會帶來貿易問題和核算問題,試圖固定二者兌換比例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這是個持續數世紀的難題,直至歐洲中世紀末期,才出現了答案的曙光。

1252年,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鑄造金幣弗羅林,城邦逐漸崛起,催生了文藝復興、商貿繁榮。義大利人逐漸壟斷了與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國際貿易。猶太人雖失去了家園,但在穿越國界的流浪中發現了貨幣兌換、高利貸的錢生錢生意,莎士比亞筆頭下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便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貨幣兌換商和高利貸者進一步發展,脫胎為第一家近代銀行:1587年,威尼斯銀行成為最早出現的近代銀行。隨後,銀行如雨後春筍開遍了歐洲的各個城邦,銀行網路逐漸編織而成,成長為一股足以影響帝國興衰的力量。

當意大利人壟斷了絲綢之路和蘇伊士運河的貿易,國狹人促的西班牙、葡萄牙為尋找通往富庶東方的新航路,無意中開啟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潘多拉的盒子被掀倒在地。從非洲西海岸到好望角,從好望角到美洲大陸,當地土著的財富被擄掠一空,世界的財富聚集於伊比利亞半島。在16世紀,西班牙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它的殖民地遍及全球。當西班牙王室撕毀與銀行家的合約,荷蘭迎來了崛起的契機。荷蘭作為西班牙領地的一個偏遠角落,在17世紀,因其契約精神獲得了銀行的支援,不但成功獨立,甚至取代了西班牙,成為新的全球海上霸主。後來英國發跡,為了爭奪海上貿易權,與荷蘭先後展開了四次戰爭。

當世界的財富被擄掠於西歐,遠離世界文明中心、貧窮了上千年的西歐土貴族們從此變得富有,但他們沒有變得驕奢淫逸,而是將閒暇給了興趣愛好——科學研究。在當時,收集動植物標本風靡於西歐上流社會,其中包括土著人的標本,比如塔斯馬尼亞人楚格尼尼被放於櫥櫃中展覽了近百年。近來,殖民地人民的後代子孫漸漸湧現出一種奇怪的觀念:他們歌頌歐洲列強的侵略,認為若不是列強的到來,他們的國家還是遠離科學文明的野蠻地帶。可是,世間從來沒有白白地得到。科學文明絕不是西方列強的好心饋贈,也不能全歸功於他們的苦心鑽研。殖民地的人民早就提前支付了自己血汗錢,只不過是以被動掠奪的方式,而非主動的投資。正是全世界人民的苦難大大降低了西歐上流階層的時間偏好,讓他們有閒情逸致將科學研究作為興趣愛好。科學確實沒有國界,因為它自誕生起,便散發著殖民地人民的血腥味。

富得流油的西歐貴族們醉心於科研,不負世界苦難人民不肖後世子孫的期待,大大推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其中,電報和鐵路的發明大大拉近了銀行間的空間和時間距離,令銀行網路透過借記賬戶交易成為可能。以往大宗商品的交易,人們運送黃金總是伴隨著巨大的運輸成本和風險,由此催生了海盜、鏢師之類的行業。現在人們只需要把黃金存放於銀行,透過銀行開具的紙質收據來轉賬即可,而且銀行承諾見到收據便會兌付黃金,多麼安全、便捷。這類紙質收據並不新鮮,早在我國北宋時期便已出現,名為‘交子’,但當時沒有科技幫助錢莊跨越我國的幅員遼闊,兼之我國自古以來尚謙讓而貶逐利,重農抑商,‘交子’的故事也就沒了下文。

黃金日益集中於銀行,銀行的收據漸漸被當做現金來使用。有時候,銀行偷偷多出具一些收據,可以憑空創造財富。銀行的結算系統成為掌管國家命運的絕對力量,猶如人體的血液迴圈系統。政府看到了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任其發展。1694年,英國政府支援創辦了第一家資本主義股份制商業銀行——英格蘭銀行,推出紙幣‘英鎊’, 承諾用英鎊可以兌換黃金。1717年,偉大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擔任英國鑄幣局局長期間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金本位制度的建立幫助英國戰勝荷蘭,掀起了日不落帝國全球征伐的帷幕,也開啟了金本位的貨幣王朝。隨著1871年普法戰爭的結束,主流歐洲國家都建立起了金本位制度。紙幣易於分割,而且便攜,作為價值尺度再合適不過。白銀因此變得多餘,逐漸退出了貨幣舞臺而淪為普通商品,價值一降再降。

歐洲貨幣文明的程序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的貨幣體系在金本位面前,猶如刀劍比之槍炮、小孩比之成人。歐洲之外的廣袤世界成為不設防的處女地。非洲人的玻璃珠貨幣、美洲印第安人的貝殼貨幣、亞洲人白銀貨幣,對於歐洲人僅是普通的商品,歐洲人用便宜的商品如探囊取物一般將各大陸的財富洗劫一空。我國自明朝之時確立了銀本位制度,清朝承繼了明朝的貨幣衣缽。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歐洲人用船堅炮利迫使清政府賠償大量白銀,白銀外流導致通貨緊縮,白銀的購買力隨之提升。而在歐洲白銀喪失了貨幣地位,價值逐漸下降,歐洲人用他們便宜的白銀竊取了我國大量的生產資料。直至1935年民國政府放棄銀本位,歐洲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百年的時間敲骨吸髓,令地大物博的泱泱古國淪為積貧積弱的待宰羔羊。貨幣的戰場沒有硝煙,從來是釜底抽薪;貨幣的競爭也沒有雙贏,從來是你死我活。這段對於中國水深火熱的屈辱百年,在歐洲被稱為‘美好時代’。

金本位的實質是黃金本位,紙幣的出現解決了黃金在價值尺度上的不足。金本位的建立是透過黃金貨幣的中心化來實現的:斂天下黃金於中央銀行,黃金坐於中央銀行的垂簾之後作為背書,紙幣作為其代言人流行於世間。在金本位下,紙幣與黃金的兌換比例固定,各國貨幣間的匯率僅是它們所代表的黃金重量的固定比值,匯率的穩定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開展。

金本位本是健全的貨幣制度,但實施的過程並不完美:紙幣的數量往往會超發,紙幣的超發則可能導致擠兌事件。金本位的王朝隨著日不落帝國的日落而落幕,其中的曲折且聽下回分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