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陳友諒的敗亡

2021-09-09由 我是張亞龍 發表于 歷史

陳友諒的敗亡

陳友諒(1320_1363年10月3日),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本姓謝,因祖父陳千一入贅陳家,遂從其姓,父。陳普才有五子,友諒排行第三。

陳友諒少時讀書,略通文義,又因膂力過人,被相士評為可成大事,遂不安現狀,準備等待時機以成大事。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五月,徐壽輝遣將倪文俊大破沔陽,陳友諒遂加入其部。初為薄書掾,後因功升元帥。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遂投奔陳友諒,陳友諒,陳友諒斬殺倪文俊,併吞並其軍隊,自稱宣慰使,後隨即改稱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陳友諒率軍攻陷安慶。四月,破龍興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已則領兵進入撫州。人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贛州,十一月,破汀州。一三五九(至正十九年)三月,破衢州、襄陽路。十月,遣部將王奉國攻信州(今江西上饒)。

當時,長江以南只有陳友諒部最強,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安徵馬鞍山)後與他為鄰,陳友諒攻陷池州後朱元璋派常遇春前往攻取池州,趙普勝是有名的驍將,號稱“雙刀趙”,開始歸附朱元璋,後來叛歸徐壽輝,這時他正為陳友諒駐守安慶,多次引兵攻擊池州、太平,到處搶掠。朱元璋為此憂心不已,於是引誘趙普勝的食客,讓他進入趙普勝軍中去離間趙普勝。趙普勝沒有發覺,見到陳友諒的使者總是訴說自已的功勞,覺得自已有恩於陳,臉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陳友諒由此懷恨心中,懷疑他要背叛自已。

1359(至正十五)年,陳友諒突然從江州來到安慶,趙普勝在雁汊以燒羊迎接,當他剛一登船,陳友諒便殺了他。徐壽輝想遷都龍興,陳友諒不同意。

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徐壽輝仍決定遷都龍興,倉促從漢陽出發,駐守江州,江州是陳友諒管轄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而將徐壽輝迎入城中,待徐壽輝一入城,便令伏兵殺盡徐壽輝隨從,並將徐壽輝軟禁起來。隨即以江州為都,挾奉徐壽居於此地。陳友諒則自稱漢王,設定漢宮官署。四月挾持徐壽輝從樅陽攻克池州,隨後張德勝的援軍收復了池州。五月,進攻太平,但太平堅不可拔,陳友諒便命令船隻靠近城牆,士兵們順著船尾爬過矮牆進入城內,攻克太平城,殺死守將花雲。

此後,陳友諒便欲加驕狂。陳友諒部進駐釆石磯後,他派遣部將假意到徐壽輝面前陳述實情,趁機令部將用鐵器擊碎徐壽輝的腦袋。徐壽輝一死,陳友諒便以釆石的五宮廟為行宮,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太師鄒普勝以下都是以前的舊官,陳友諒即位之日正好遇上大風大雨,群臣們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賀,沒能按禮儀行事。

陳友諒性情強勝而多疑,喜歡以權術控制部下,他已盡佔湖廣之地,想向東攻取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朱元璋擔心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合,在劉基建議下,遣胡大海直取廣信府(今江西上饒),斷其後路,又令陳友諒老友康茂才寫信引誘他,陳友諒果然率水師東下,到達江東橋,呼叫康茂才,見無人應答,才知道上當。

陳友諒的敗亡

雙方戰於龍灣(今江蘇南京城效),因為潮落,船被擱淺,死者無數,喪失數百艘戰艦,陳友諒只得坐小船逃走。馮國勝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大敗陳友諒於釆石磯。陳友諒放棄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軍乘勝攻取安慶,陳友諒的部將於光、歐普祥都繳械投降。第二年,陳友諒派部將張定邊再次攻陷安慶。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親自率軍討伐,俞通海、趙德勝大破陳友諒軍於安慶,長驅直入抵達江州。陳友諒戰敗,連夜攜妻帶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夜攻取蘄州,又攻戰安慶,他的部將吳宏以饒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龍興投降。

陳友諒的敗亡

陳友諒眼見疆土日少,十分憤怒,於是製造樓船數百艘。船高數丈,丹漆粉飾,每艘船都有三層,設有走馬棚,船上船下人語之聲互不相聞,櫓箱都用鐵裹住。

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大軍六十萬,船載家屬百官,盡發精銳進攻南昌,飛梯衝車,百路並進。朱元璋侄朱文正堅守三個月而使陳友諒未能得手,朱元璋親自回師救援,陳友諒便撤圍後退,與回師救援的朱元璋在蒼郎山遭遇,陳友諒鐵索連船,與朱元璋大戰三日皆勝,在朱元璋欲退兵時忽起東風,朱元璋以小船火燒陳漢船陣,陳軍大敗,陳友諒手下悍將,五弟陳友仁陣亡。

陳友諒戰敗後屬下部將就戰降之選意見不一,部分將領出逃歸降朱元璋,朱元璋亦致信陳友諒逼其投降,陳友諒大怒,與朱元璋大戰徑江口,結果中流矢而死,太子陳善兒被俘,張定邊攜陳友諒次子陳理逃回武昌,並立其為帝。

一三六四年(至正二十四年)四月,朱元璋軍攻破武昌,陳理被俘,先被封歸德侯,後被送往高麗,後代遂成朝鮮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