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2021-09-06由 慕容舒白 發表于 歷史

漢文帝的時候,有一天,吳國的太子入京朝見,並陪皇太子一起賭博喝酒。結果兩人發生爭執,吳太子的態度就很不恭敬,皇太子一怒之下用棋盤砸死的吳太子。

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似,曾經也有一位國君死於棋盤。看來在古代,這棋盤可以列為危險物品,要管制了。

那個年代,哪有什麼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吳太子雖然貴為吳國太子,可人家更牛,是朝廷的太子。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吳太子的遺體被送回吳地準備安葬,吳王劉濞非常生氣,聲稱天下都是劉家的,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吧,於是他又把吳太子送回長安安葬。這話裡有話,已經表示出對朝廷的不滿。

從此以後,吳王就不遵守朝廷禮節了,漸漸地,連朝見都不幹了。漢文帝是個忠厚溫和的人,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這下,吳王就更加放肆了,他在自己的封地征斂賦稅,包庇罪犯,就是想把劉家的名聲搞臭。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出場了,他就是晁錯,他多次向漢文帝上報吳王的惡行,並提出削減他的封地。可是寬厚的漢文帝還是不忍心處罰吳王,這使得吳王更加肆無忌憚。

後來漢景帝繼位後,晁錯又向漢景帝上報,景帝於是召集百官商量對策。吳王得到訊息後,就擔心討論的結果對他不利,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準備發動叛亂。

朝廷的決議果然對他不利,吳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被拿走,詔書剛送到吳國,吳王就立即起兵作亂,並殺死了朝廷任命俸祿不足兩千石的官員。這些人死得好冤啊,你跟漢景帝的私人恩怨,幹嘛拉他們墊背。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吳王起兵後,膠西、膠東、菑川、濟南、楚、趙也一同叛亂,因為是七個諸侯國,所以史稱“七國之亂”

吳王不僅和各路諸侯會合,還向他們傳送檄文,列舉晁錯的罪行,藉口殺掉晁錯,名義是清除皇帝身邊的奸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周亞夫被任命為太尉,統帥三十六位將軍前去平定叛亂,這是先帝臨終前囑咐的。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晁錯這時走了一步錯棋,把自己推向了深淵。他與吳相袁盎不和,正好袁盎收了吳王的財物,因此他想借此機會治袁盎的罪。

袁盎害怕啊,他想方設法見到漢景帝,以為景帝出主意的名義謀害晁錯。他告訴皇帝晁錯隨意貶斥諸侯,削減他們的封地,所以他們才造反,主要是為了誅殺晁錯,只要晁錯死了,並赦免各諸侯國,那麼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平定七國之亂。

漢景帝覺得有道理,但是有點猶豫,他倒不怕犧牲一個人,就怕這樣還解決不了問題。漢景帝再三斟酌,還是採納了這個計策。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十幾天後,漢景帝讓丞相、中尉、廷尉一起上書彈劾晃錯,說他疏遠皇上和群臣的關係,又企圖為吳國獻上城邑,應該腰斬,親眷也通通處死。這罪好大啊,相當於滅族啊。

晁錯這時還被矇在鼓裡,大家都知道,就他不知道。景帝派中尉召來晃錯,騙他上車走到街上,然後當場就斬了,晃錯這時甚至還穿著朝服。

如果真是有這樣的罪,會不走程式,用這種方式弄死嗎?漢景帝為了息事寧人,竟然用了這種下三濫的手段。

此人揭發吳王,卻沒有被採納,後被人陷害,死時一臉蒙圈

後來謁者僕射鄧公向皇帝分析了現在的形勢,吳國想叛亂已經十幾年了,晁錯只是個晃子,現在晁錯被殺,今後恐怕沒有人再敢說真話了。

晃錯是擔心諸侯過於強大,朝廷不好約束,這才主張削減封地,這是造福子孫的好事,可惜剛開始實施,就被殺了,這是堵忠臣之口,替諸侯報仇,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漢景帝這時才如夢初醒,只可惜悔之晚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