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晁錯腰斬看時勢

2021-11-07由 老人的思想 發表于 歷史

晁錯年青時便學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學,立志改革以強國富民。初為官便熟讀《尚書》,力勸皇帝廣施仁政以得民心,晁錯機敏聰慧,深受漢文帝的償識,文帝雖沒有采納晁錯有關改革的更多建議,但非常嘗識其才能,仍得到重用,年紀輕輕便平步青雲,升任大夫。與太子(景帝)形影不離,常議國事至深夜,可謂意氣相通,志同道合。晁錯有命當做高官,有運得遇明主,得以官運亨通,一路高歌,滿朝文武誰不羨慕,但忌妒者也眾,忌恨者遍佈朝野。但有文帝的疪護,誰奈我何。文帝崩,景帝繼位,晁錯更是如魚得水,常與景帝密商國事,景帝則言聽計從,深得景帝寵幸,大有力壓九卿之勢。晁錯未能審時度勢,有時還為顯示與景帝親密,故意在臣僚中有所張揚。諸臣雖明裡不敢有所非議,但暗裡卻是忌恨於心。故其父知道後,便勸其知進、退,結群臣以避禍端。但此時的晁錯己頭角大露,不以為然,我行我素,亳無顧忌。其父見勸說無望,為免受牽連而自殺身亡。晁錯為求改革的徹底實現仍不為所動,在改革的路上大踏步前進。

晁錯的改革,首先觸碰的是那些新興地主階層,抑豪強,限權貴,堵死了那些豪門無限擴張之路,滿朝文武可以說是哀聲遍野,怨聲載道。吏治改革,以功賜爵,免除世襲遭到抵制而難以推行。

七國之亂,是晁錯推行改革的顛峰。呂后死,眾呂滅,劉氏諸王得到了迅速發展,甚至擁兵自重,專制一方,成為中央集權的一大隱患。天下大勢是: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如股,諸侯王尾大不掉,中央徒有其表,政令不岀朝廷,金錢莫若諸侯。侯王國豢養軍隊,分庭抗禮,威脅朝廷。晁錯為中央集權計,上疏削藩。疏曰:諸王削之亦反,不削也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景帝用晁錯之策削藩,此時吳王濞聯合其它六國向中央政權發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誅殺晁錯。景帝為緩和矛盾,穩定大局,腰斬晁錯。

晁錯得天命而官至大夫,得運而遇賢君,故一路升遷,然,晁錯雖有命、有運而不得時,不識勢。晁錯的改革得罪了諸侯王,那可是皇家一脈,一個外姓人夾雜其中,顯得勢單力薄,難有作為;改吏制,得罪權貴,滿朝文武無人跟隨。依靠景帝,算是得勢,但其一人也是獨木難支,勢小而不濟。人不得時,利運不通。不會用時,不善用勢,其事不成,白搭了卿卿性命。

景帝雖親近支援晁錯,那是一種主撲關係,在不危害自身利益時和睦相處,一旦矛盾轉化,威脅到自身利益時就要丟車保帥了。

凡成大事者,必命、運俱備,還需適時、借勢方成大事。有命、有運、有勢才能如魚得水,龍騰虎躍,霸業可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