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2021-09-06由 史海史沉 發表于 歷史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其影響之大,使得今天還有老外親切地稱呼我們為“唐人”,唐代的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處於當時世界的頂峰,這些都無可爭議。但是要系統的,全面的說明唐代的強大,一兩點是概括不完的。我們從中取一,從唐代政治制度中的休假制度來系統的,全面的展現唐代當時 健全的法律制度。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唐朝疆域圖

一、唐朝的休假制度是在借鑑前朝的基礎上,再加以自身不斷髮展的政治制度

休假制度是在夏商周初見端倪,萌發於先秦,成型於漢代,在魏晉,隋朝都有所發展的情況下,完備於唐朝。

遠在西周時期,人們為了祈求好的年成和豐收,每年都要舉辦春和秋兩次祭祀活動,官吏也需參加而不辦理公務,這便是最早的休假了。

戰國時期承襲西周秋祭的習慣,祭神之期,宰羊殺牛,官府上下與民同樂,由此可見,先秦時期的休假主要是大型的祭祀日。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古代祭祀

到了秦代,官吏的休假制度得到初步發展,《史記·李斯傳》中,秦二世時,“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中的“告”是指古代官吏因事請假,說明秦代已經制定了較詳細的請假制度了。

漢代在秦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制定了休假制度,《古今事物考》中記載“漢律,吏五日得一休沐”,由此可見,我們今天的星期休假制度,是在漢代就制定並演變過來的。不僅如此,從漢代開始,國家還規定了法定節假日。漢代主要的節假日有夏至,冬至和伏日。古人認為冬至日是陽氣開始盛起之日,夏至日則是陰氣開始盛起之日,對於古代崇尚陰陽調和的人們,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伏日則是避鬼之日所以閉門不出。此外,漢代還有重要的節日如元日,社日,臘日等關於遊樂飲宴的節日。除了常假和節日假之外,官吏還有事故假,有因自身有功而國家給予的休假“予告”,有因病上報而批准的假期“賜告”,有因行喪而給的假期“喪假”。

到了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休假制度的轉變期,休假變得更加正式。官吏請假需向上級申請。並修訂了法典如《魏令》、《晉令》等來規範休假制度。此外,出現了田假和授衣假等新的休假方式。五月授予田假,九月授予授衣假,還有就是婚假的出現等。

南朝時期休假制度繼續發展,出現了省親假。隋朝建國後,隋朝政府也繼承了前代的旬假的制度,首創了《寧假令》 。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二、到了唐代,休假制度以基本成型,再經幾代帝王的不斷髮展得以完善

唐代休假制度在承襲前代的基礎上,由高祖皇帝初創立法,太宗、高宗手上得到發展,玄宗時期得以完備。

唐高祖以《開皇律》制定了唐法,其中專門有記載《假寧令》的篇目,由此可見,在此高祖皇帝也是借鑑了隋朝的官吏的休假制度。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唐太宗在位期間,曾命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對唐律進行全面的修訂,其中對官吏休假制度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到了高宗時期,出現了立法高峰,唐朝法律處於一個大變革時代。“開元七年令”首次以國家法的形式規定假期,節日放假開始制度化。

三、唐代的休假種類繁多,在借鑑前代的基礎上,自己也有所創新

唐代官員休假種類大體可分為三部分,節假,荀休等在內的例行休假、婚喪,祭掃等為主的事故假、還有就是輟朝而出現的朝假。

有例行公休的常假,如旬假,始於漢代,五日為一迴圈,休假一天,謂之“五日一洗浴也”,唐代旬假開始實行於全國。每十天休息一次,對此韋應物還有詩曰“九日趨馳一日閒”。再如田假與授衣假,休假時間與前代相同,均為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常假的形式多種多樣。節日假源於民俗和節令,分節氣性假日和傳統的民俗節日兩種。誕日假則是為了慶祝皇帝的誕生。降聖節是為了紀念道教始祖老子的誕辰的節日,道教在唐代受到特別推崇,唐玄宗時期特別設定了降聖節,《唐會要》中記載,“大聖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請同四月八日佛生之時,休假一日”其中大聖祖,指的就是老子了。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有禮律指導下的事故假,如祭祀假。冠假與婚假,古人二十成冠,行成人禮,加冠服,古書有記“諸冠,給假三日”。婚姻假亦有規定“諸婚,給假九日”。此外,還有病假,喪葬假等做了嚴格的規定,下文會對此有所論述。唐代在前代的基礎上,出現了裝束假,這是一種給那些任命到京或本籍以外偏遠地區的官吏的假期,由於所去地方之遠,赴任之前需做好準備工作,衣物,行裝等,故以此命之。

還有就是因其他原因而產生的朝假。如會因天象異常而休假,《唐會要》中記載“八年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蝕之,上不視朝”。天氣方面會因時暑,雨雪等休假。人為方面會因皇親國戚,公主大臣的死亡而綴朝舉哀,例如《唐會要》中記載:“起居舍人韋述上疏曰‘臣伏見貞觀、永徽之時,每有公卿大臣薨卒,皆輟朝舉哀,所以成終始之恩,厚君臣之義’”。

四、在休假規定上,唐代也具有與前代不同的特點

唐代官吏休假制度在充分借鑑兩漢,魏晉南北朝以及隋代假寧制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作為古代休假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點。

唐代休假制度設計合理,既為禮律所約束,又守民俗之影響。具有人性化。在律,令,格,式四種唐代的法律形式中都有有關休假的規定,充分的體現了唐代的社會的法治性。

休假時間長,具不完全統計,唐代常假多達40天,田假和授衣假各15天,春秋季假約30天,總計105天,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天假期,比起今天的雙休日和各種法定節假日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代休假制度思想先進,行用時間長,影響地域廣,自唐以後,各個朝代的制度都本諸於唐,一直沿用到明清,才有小部分的修改。官吏休假制度還被移植到了東亞和日本,對這些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各種節假種類繁多,基於此點,唐代對於休假的規定也有所立法。

唐代休假制度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秩序,從請假程式到假後手續,都有明確的規定要求,一切都得按規章制度來辦事。

以病假為例,首先,官員需向上級部門陳牒,獲准後方可休假。其次,請假有一定的期限,病假以百天為限,超過百日者須停職。再次,假滿後需辦理銷假手續,不遵守此制度者,會收到相應的處罰。對違假行為的處罰十分嚴格,輕者收到相應的經濟制裁,重者將被解除任命的職務。

六、為遵守規定,各種制度對官員的生活也產生不少的影響

休假制度為官員的外出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不僅促進了節假日的盛起,也推動了文化的和遊樂生活的發展,對社會生活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唐代普遍存在一種開放之風,人們樂於交往,在假日裡相邀聚會,朝廷也鼓勵百官在假日裡外出遊玩,與民同樂。

從休假制度看唐代政治

唐代遊宴之風盛行,把宴飲看做是國泰民安的表現,經常舉行宴會,官員感到快樂,同時百姓也更加相信朝廷。

休假也促進了唐代詩歌的發展。休假豐富了官員們的文化生活,保證了官員的閒暇時間做想做的事,眾多事情中自然有文學創作的存在。

隱逸是唐代較為普遍的社會風尚,官員們平時“朝隱”於朝廷,休假之際便隱於郊外,修身養性,調劑精神,感受田園風光之美,因此,產生了大量的田園詩歌,如盧照鄰的《山莊休沐》《山林休日田家》,王維的《休假還田業便使》等等。

除隱逸外,大型的集體宴會活動是初唐官員的主要休假形式,這種型別的活動更能促進官員文人們的創作,如劉禹錫的《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遊宴之盛,因以戲酬》等等。

眾多的節假日並未影響唐代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而為官員文人們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不僅促進了唐代詩歌文化的繁榮,也為我國曆史文化增添了底蘊。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唐代官吏休假制度是細緻完備的,它的制定從禮制和民情出發,不僅豐富了官員和百姓的物質文化生活,也體現了以孝為本的傳統美德。整個國家國泰民安,唐代不愧是中華人民的驕傲。

參考文獻

《史記》

《古今事物考》

《唐會要》

《全唐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