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2021-09-02由 儒爾文史 發表于 歷史

1、孔子曾在背後說晏子壞話,慘遭回懟。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晏子這個人,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就是曾出使“狗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那位。

他身在齊國,先後輔佐過三代君主,是個能言善辯、重視禮儀、推行仁政的賢臣。

孔子在魯國待不下去之後,北漂到齊國,想在齊景公手下做個大夫什麼的。

原本齊景公在聽到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等理念之後,覺得還不錯,想要重要他,但是晏嬰極力反對。

孔子在齊國當官的美夢就這樣碎成渣,因此,他一提起晏嬰這個“壞事精”就恨得牙癢癢。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晏子春秋》中記載,孔子曾評價晏嬰說: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意思是說,晏嬰跟過三個國君,而且和每一個都相處的很融洽,說明他有三心、是個八面玲瓏的小人。

晏嬰聽到後,直接派人給孔子帶話:“我可不像你一樣能靠收學費養家餬口,等著我養活的有數百家,要是我不跟國君相處融洽,怎麼能做到這一點?這樣比一比,咱倆誰才是真正的對底下人好?”

(孔子的學生們跟著他顛沛流離,很多時候連飯都吃不上)

晏嬰還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孔子那一套理論華而不實,他說:孔子這樣的人傲慢任性,只會耍嘴皮子,對治國毫無用處;繁瑣奢華的禮儀幾代人都不一定能學完,而且勞民傷財,對百姓不利。

孔子被譏諷的面紅耳赤,忙不迭的去跟晏嬰認錯賠罪。

所以說,千萬不能在背後講別人壞話。

2、伯樂最擅長的其實不是相馬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伯樂名叫王良,伯樂是他的字。

王良原本是周王室的後代,從小就跟隨父親逃難到晉國。長大之後,他投奔貴族趙簡子,專門為領導駕車。

後世都知道伯樂善相馬,其實駕車才是他最拿手的。史書記載,王良識馬性,駕車時既快又穩,馬也跑得很輕鬆。

不僅如此,王良還是個公私分明的正直之士。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尹鐸和王良同在趙簡子手下幹活,但是兩個人有矛盾,平時誰也不搭理誰。

有一次,趙簡子派尹鐸去拆敵人留下的堡壘,尹鐸不僅沒有拆,反而還加固了一番。

趙簡子大怒,要把尹鐸拉出去砍了。緊要關頭,王良挺身而出,解釋了尹鐸這麼做的用意。趙簡子這才轉怒為喜,赦免了尹鐸。

後來,尹鐸特地帶上厚禮去謝王良,這要換成別人,估計就趁此機會一笑泯恩仇了,但是王良沒有。

他告訴尹鐸:我幫你說話是因為我認為你做的沒錯,不過我還是瞧不上你,你走吧。

都說千里馬不好找,其實,像伯樂這種人,更難找。

3、“管鮑之交”的鮑叔牙最後是被氣死的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管仲擔任齊相之後,和鮑叔牙合力將齊桓公輔佐成一代霸主。

管仲臨死之前,齊桓公去探望,管仲建議齊桓公把易牙、開方和豎刁這三個佞臣趕走。

等到管仲死後,鮑叔牙擔任國相,沒過多久,齊桓公竟然又把已經趕走的那三人給召回來了。

鮑叔牙眼見君主和小人親近,心急如焚又無能為力,沒過多久就鬱悶而死。

可以說,鮑叔牙是被齊桓公和那三個佞臣給氣死的。

後人對鮑叔牙的認知大多停留在“不嫉賢妒能、為朋友著想”上,其實鮑叔牙是個非常有性格的人,管仲曾經評價他“過於剛直,看不上能力比自己低的,而且還總是對犯過錯誤的人終身不忘”。

孔子背後說人壞話被懟,伯樂最擅長的不是相馬,鮑叔牙是氣死的?

有這樣的脾氣,也難怪鮑叔牙會落得被小人氣死的下場。

這三個春秋時期的人物故事,你知道幾個呢?如果還知道其他的歷史冷門小知識,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