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吳三桂本有機會取勝,改朝換代,卻一招錯,滿盤輸

2021-08-31由 高堂明鏡悲白髮 發表于 歷史

三藩之亂是歷史上最後一次藩王作亂引發的戰爭,從康熙下令削藩到清軍佔領昆明,長達八年,起初,吳軍是佔優勢的,可惜並沒有積極進取,逐漸喪失優勢,轉入退卻最後覆滅。

吳三桂的經歷想必都知道,就是那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山海關將領,後來投降清朝,從北京打到緬甸,因功封平西王,駐紮雲南,與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可喜是清初的三個漢王。

吳三桂本有機會取勝,改朝換代,卻一招錯,滿盤輸

三藩虎踞三省,握有重兵,耗費無數兵餉錢糧,日益成為清廷的隱患和負擔,康熙除鰲拜後就決意削藩,康熙十二年七月派官南下督促撤藩,吳三桂表面順服,麻痺了清廷,暗中進行反叛準備,十一月殺巡撫朱國治,自稱興明討虜大將軍,公開起兵反清,並邀約耿尚兩藩及地故舊將吏。很快,廣西,廣東,福建,四川皆反。吳軍佔雲貴,兵發湖南,銳不可當。

吳三桂本有機會取勝,改朝換代,卻一招錯,滿盤輸

不久,吳三桂舊將陝西王輔臣反,察哈爾布林尼又反,騎兵威逼京師。 形勢急轉直下,清廷大有四面楚歌之勢,許多人已經做了回關外老家的準備,可見形勢之嚴峻,康熙後來回憶此時都是心有餘悸。

康熙撤藩許多人都贊其青年天子,英明果斷,但就當時天下情勢來看,其實這個決定是不智的,這是冒險賭吳三桂不反,萬一反了呢?清軍根本沒有壓倒性優勢鎮壓,國家大事豈能來賭?這件事只能“徐圖之”,其實吳三桂等人只想做一方王侯,並未一定想反清做皇帝,但被逼反了。

現在許多人不屑於吳三桂之反覆,當初為明臣而叛明,降清又反清,所以他就該輸,康熙是明君所以該贏,我認為不對。吳三桂沒號召力但也是漢人,康熙怎麼說也是外族,當時民心未完全歸附,漢人思明反清之心未完全消解,所以吳三桂之勝敗還在於戰略戰術是否得當。

吳三桂突然起兵很快佔領湖南大部,飲馬長江,打個康熙措手不及,清廷慌亂之後才調兵遣將應付各路反叛,但這時吳三桂卻停滯不前並沒有過江,錯失良機,給清廷以喘息應對之機,政治分化反清力量,各個擊破。先穩住耿尚二藩,堅決打擊吳軍,並以重兵圍攻平涼王輔臣,解決西北之憂。此後,吳軍再想過江就難了,清吳兩軍在荊襄之間拉鋸數年之久。可惡的是鄭經為福建幾塊地盤在背後插耿精忠一刀,清廷許諾耿精忠尚可喜既往不咎,但三藩被滅,二人被處死。吳三桂稱帝后不久病死,清軍攻入湖南,吳軍退回雲南最後被滅。

察哈爾反叛,康熙把家奴都編軍抗敵,可見當時清廷四面應付之艱難,兵力之不足,當時吳軍戰力絕不在八旗兵之下,如果此時,吳軍過江取河南直攻京師,掏心戰術是有把握的,京城不保,康熙無路可走,只能回關外老家。到時天下傳檄而定,吳三桂驅韃虜,還中夏乾坤,功蓋天下,曾經的黑歷史也變成“忍辱負重潛敵營,不忘明主待時機”。

為什麼吳軍沒過江取中原攻幽燕呢?我認為可能是當時反清形勢大好,吳三桂認為並沒有到和清軍決生死的時候,雲貴是他的根據地,萬一過江和清軍兩敗俱傷,雲貴再讓別人佔了,那豈不是虧了。歸根到底,吳三桂沒有燕王朱棣取天下的決心,不敢捨棄根據地攻擊敵人腹心之地。天下事就這樣,一步錯,滿盤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