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2021-08-28由 賞閱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在秦末漢初期的時候,劉邦跟項羽兩個人可以說是人們經常討論的兩大人物,其中不管是項羽還是劉邦,兩者都有著非同尋常的評價還有地位,其中項羽也被稱為是中國史上唯一一個敗北以後還能夠得到好評的人。

雖然說劉邦的評價要超過項羽,確實劉邦建立了漢朝,開拓了四百多年的王朝,有這過人之處,但是項羽卻也不甘示弱,在最後被圍困的時候,依舊選擇了保留自己的一世英名,不肯渡過江河。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其實我們回憶歷史的話,或者翻看關於項羽拔劍自刎在烏江邊上的影片,發現有一個巧妙的連線。就在項羽想要渡過烏江的時候,來接他的是一個船伕,也就是亭長,但是項羽正是因為這名亭長而促使拔劍自刎的。

面對我說的這個觀點,很多朋友應該都不太相信,認為項羽能夠拔劍自刎,按照歷史的講述就是我已經沒有顏面在渡過烏江看到那些父老鄉親,看到那些曾經將希望託付給我的百姓。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但是我也要說出來,為什麼項羽選擇在烏江邊上自刎而不去選擇被圍困的時候自刎?最後經過層層阻礙突破圍困以後,才選擇了自刎,就憑藉這一點就能證明項羽其實心中還有一絲希望,想要再次東山再起。

即使項羽東山再起的機會不多,他也要為此堅持一下,畢竟當初八千將士追隨項羽渡過烏江一路向西方向前進,現在卻只有自己一個人回來,這種心理落差讓項羽心中充滿了為兄弟們報仇的想法。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歷史典故上還曾記載一句話:“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這句話,如果將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其中“欲”代表“想要”的意思,也就是說當時項羽是想要渡過的,可是到了江邊以後,突然間換了想法。

換句話說,項羽能夠渡過烏江,但是等項羽來到烏江以後,看到的情景讓項羽再次心中防線崩塌,選擇了烏江邊上拔劍自刎。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那項羽到底在烏江邊上看到了什麼呢?等我們看到歷史的記載的時候,說當時在烏江上接項羽的只有一位船伕,也就是一名亭長,那麼項羽自刎會不會跟這名亭長有直接關係呢?

當時亭長看到項羽以後,便大聲的跟項羽說:“江東雖小,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不過這句話說完不久,項羽就拔劍自刎了,想必亭長跟項羽的死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我們將角度換到項羽身上,作為一名西楚霸王,手下的兵將也數不勝數,將士們都願意追隨項羽,可是等到項羽敗北的時候,發現來接他的只有一名亭長,其他的人都沒有了。再想到項羽當初信誓旦旦的帶著將士想要一統天下,卻失敗而歸,心中難免會有不好的想法。再加上亭長說的話,直接刺激到了項羽。

看到這種淒涼的景色,項羽自然而然的心中失落,雖然說亭長也是在鼓勵項羽,可是正式這句話衝破了項羽的底線,最終導致項羽自刎在烏江邊上。倘若說來迎接項羽的是一隻龐大的隊伍,想必項羽根本不會自刎,而是選擇渡江以後再次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項羽拔劍自刎,可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何?記載說主要因為接他的亭長

當然了誰遇到這種情況心中也會油然而生,畢竟當初那樣的威武,如今竟淪落到只有一個亭長來接他,與其這樣回去還不如直接自刎,留下盛名讓後人敬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