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宰相“劉羅鍋”

2021-08-21由 讀者報 發表于 歷史

隨著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在前些年的熱播,清代宰相劉墉成為家喻戶曉的熒屏人物。據研究者考證,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身材很高,只是因其早年患有佝僂病又加長年伏案,背有點駝,便得了“劉羅鍋”的綽號。但“背彎人不弓”,劉墉為人正直廉潔,稱得上是一位清廉的好官。

歷史上真實的宰相“劉羅鍋”

劉墉出生于山東諸城劉氏家族。這個家族在清代獲得過261個科名,其中11名進士,42名舉人,149名監生,曾出過3位正一品高官——劉統勳、劉墉、劉鐶之,分別得諡號文正、文清、文恭,可謂是“三世一品,兩代名相,三輩得諡”。更難得的是,劉氏家族出仕的200餘位子弟,都能夠清廉自持,無一人貪腐。

劉墉家族共得過七塊皇帝御賜的匾額,其中書寫“清愛堂”的匾額共有兩塊,一塊是康熙為表彰劉墉祖輩劉果、劉棨兄弟清廉愛民的政績而賞賜的,劉氏家族將其作為家族祠堂的堂號,以激勵子孫清廉為官、勤政愛民;另一塊則是乾隆賞賜給劉墉的,是對劉墉承續家風、清廉為政的肯定。

劉墉家族清廉愛民的家風,始自劉果、劉棨兄弟。劉果是劉墉二伯祖,為官清正廉明,在擔任太原府推官時,有一個富人為了贏得家產訴訟,用黃金做成黃鼠賄賂他,被他嚴詞拒絕了。此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並編成了“死黃鼠瞞不過活青天”的歌謠。劉棨是劉墉祖父,宅心仁厚,勤政愛民。在任陝西寧羌州知州時,有一年,洋縣百姓遇到災荒,無法維持生計,劉棨就跟洋縣縣令約好,先用官糧賑濟百姓,到秋天時再讓百姓歸還,如果秋天歉收,他就用自己的家財替全縣百姓還糧。到了秋天,洋縣百姓奔走相告:“劉爺活我,我忍負劉爺乎?”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前去還糧,最後竟超出原額百石之多。後來,為補貼寧羌州百姓無法湊足的稅款,劉棨賣掉了老家絕大部分田產。當母親楊氏去世時,他甚至連回鄉的路費都湊不出來。

劉墉秉承了清廉愛民的家風,始終奉公守法,深受百姓愛戴。他巧鬥和珅的一些故事確有其事,其中較有名的一件是審理山東巡撫國泰貪腐案。這件事在《清史稿》《清稗類鈔》等書中都有記載,而以清人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中記載得最為詳細。整個事件的過程如下:

御史錢灃彈劾國泰貪縱營私,乾隆命劉墉與和珅一起到山東審理此案。國泰是和珅黨羽,貪汙所得很多都送給了和珅。因此,和珅在動身去山東之前,先派家人去通知國泰將國庫虧空補上。劉墉早知道和珅的陰謀,派御史錢灃先行一步,微服緝拿了給國泰報信之人。由於和珅早就想好了脫身之計,因此報信一事沒能牽連到他。劉墉與和珅到山東後,和珅從庫房裡隨便抽了幾封庫銀檢視後,就嚷著回驛站休息,明顯有包庇國泰的意思。劉墉和錢灃細查庫銀,發現庫銀總量不缺,但其中摻雜了很多市場上流通的市銀,於是猜到國泰是借了商人的銀兩來彌補國庫虧空。劉墉和錢灃將計就計,貼出告示說凡有在國庫裡存放銀兩的,請速領回,否則充公。那些被借銀兩的商人一見告示,嚇得趕緊排隊到國庫認領。國泰貪汙國庫案的真相就這樣大白於天下。然而,國泰仗著有和珅撐腰,在審案時突然站起來大罵錢灃:“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彈劾我?”這話一出,素有鐵面御史之稱的錢灃也頓時有些不知所措。劉墉見狀,大聲呵斥道:“御史是奉了皇帝詔命來問罪於你的,你還敢罵天子使臣不成?”劉墉接著命人扇了他幾個耳光,囂張跋扈的國泰頓時被劉墉的威嚴氣勢嚇倒,敗下陣來,乖乖地供認罪行。和珅見狀,也就不敢再包庇國泰了。

嘉慶四年,劉墉奉旨查辦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二十條,終於將和珅徹底扳倒。

嘉慶九年,劉墉辭世,諡號“文清”。諡號中的“清”字,正是“清愛堂”的第一個字,表達了世人對他傲然不與奸臣為伍,極力肅清貪腐朝政,承續“清廉愛民”家風的讚譽!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徐曉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