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2021-08-13由 人生觸底反彈 發表于 歷史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遷都”無疑是一項事關重大的戰略決策。因為,它並不僅僅是簡單的首都“去功能化”,其中還蘊含著政治、經濟、安全的方略變化,以及國家戰略的有目的“轉移”。

根據俄新社8月5日的報道,在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科學工作者座談時,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再次提到“遷都”問題。紹伊古認為,俄羅斯首都需要遷到西伯利亞。另外,還要在那裡建設3到5個至少在30萬—50萬以上人口的科學工業經濟中心,也可以說是新首都的衛星城市。

其實,紹伊古並不是首次提出“遷都”事宜,早在2012年時任俄羅斯緊急狀態部部長時,紹伊古就提出過“遷都”建議。對於紹伊古如此熱衷於“遷都”,有人不解,認為,不管是現在的國防部長身份,還是原來的緊急狀態部部長,如果從安全形度提出“遷都”問題的話,尚且可以理解。然而,紹伊古在遷都理由中隻字未提安全問題,反而是基於人口、經濟和科學層面來論述,似乎與其身份不符。其實,紹伊古還有另外兩個身份。

紹伊古不僅是國防部部長,他同時還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的建立之一及元老,此外,紹伊古還兼任著俄羅斯國家地理學會的會長。如果將這三個身份結合在一起的話,也就理解了為什麼由紹伊古來提出“遷都”問題。那麼,現在的問題是,紹伊古建議將首都遷往西伯利亞的真實意圖是什麼?紹伊古的這個建議是否得到了普京的默許?普京會在任期內完成這一宏大的“遷都”計劃嗎?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相關問題專家,俄羅斯人口、移民和區域發展研究所監事會主席尤里·格羅莫夫認為,紹伊古的建議是“拯救俄羅斯”的當務之急。格羅莫夫的理由是位於西部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經濟帶,特別是莫斯科的“超中心化”,在政治、經濟和人口層面的強大吸引力已經使俄羅斯的發展失去平衡,其表現形式是,除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經濟帶和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外,其他地區,特別是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已經“荒蕪化”,這嚴重製約了俄羅斯的發展和未來。

我們來看看俄羅斯的人口、經濟及區域分佈狀況。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國土面積為1709萬平方公里,亞洲部分約為1300萬平方公里面積,歐洲部分僅為400萬平方公里。然而,俄羅斯的人口卻基本集中在歐洲部分,且主要集中在偏西的大城市中。

比如,俄羅斯的總人口1。4億,西部城市聖彼得堡600萬,首都莫斯科更是高達1350萬人,據說,如果再加上城郊地帶,生活在莫斯科經濟圈的人口可能有2250萬人。由此可見,俄羅斯的人口分佈已經極不均衡。

人口是包括經濟、安全、政治在內的所有問題的基礎,俄羅斯這種“西多東少”的人口分佈狀況必然會導致俄羅斯在經濟、政治及安全領域的“頭重腳輕”,久而久之,俄羅斯的發展將會更加畸形。

顯而易見,作為俄羅斯國防部長,俄羅斯國家地理學會會長,俄羅斯執政黨元老級人物,紹伊古肯定是從俄羅斯的現狀看到了未來的危機,從地理位置看到了西伯利亞在安全層面的重要性,擔心長此以往會失去對那片土地的控制力。而從“頭重腳輕”的實力分佈看到了烏拉爾山脈以東的“空虛”。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所以,在對現狀“無解”的情況下,紹伊古想到了以“釜底抽薪”的“遷都”方式,糾正俄羅斯發展的不均衡問題。所以提出了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西伯利亞的建議。當然,也有觀點認為,紹伊古之所以提出首都東遷計劃,可能也與紹伊古是圖瓦人,且出生在那片土地上有關。

在俄羅斯的歷史上,也曾有過不止一次的遷都經歷。而從實際效果看,均與政治、經濟及戰略“轉移”有關。從歷史淵源來說,自俄羅斯人建立國家起,第一個首都應該是諾夫哥羅德,而從基輔“分家”後,俄羅斯人選擇了莫斯科。之所以選擇莫斯科是因為更適合人居。這從莫斯科的名稱出處就可見一斑。莫斯科的名字來自芬蘭語,即潮溼的地方。而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則主要是因為對國家的戰略定位。

“胸懷大志”的彼得一世即位後,開始構建將俄羅斯建成“海陸大帝國”的目標和計劃。可是,沒有出海口怎麼辦?於是,彼得一世盯上了波羅的海方向的出海口。在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戰爭後,俄羅斯終於在1703年打通了通往歐洲深處的波羅的海通道。隨之,彼得一世在涅瓦河三角洲地帶彼得羅要塞開始建立一座新城市,即現在的聖彼得堡。1712年,彼得一世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了聖彼得堡。

顯而易見,彼得一世將首都前往聖彼得堡是一次國家戰略方向的轉移,俄羅斯從而成為了海陸兼備的大帝國,同時也促進了俄羅斯更靠近歐洲的西部地區的大發展,聖彼得堡之所以成為與莫斯科齊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顯然得益於“遷都”。而當俄羅斯再次將首都回遷到莫斯科時,則主要是因為政治及安全方面的因素。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蘇聯成立後,從政治上來說,顯然要體現出與封建王朝的區別,而較之莫斯科,聖彼得堡顯然離歐洲更近,所以,蘇聯在1918年將首都定在了莫斯科而不是聖彼得堡,200年後,俄羅斯的首都又回到了莫斯科。顯然,有著政治和安全層面這兩大因素。那麼,紹伊古現在又提出將首都遷到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難道僅僅是因為去功能化嗎?顯然不是。毫不諱言地說,除了經濟、人口、安全、政治等因素外,似乎還有著俄羅斯對國家定位的一次戰略性“選擇”。

從歷史來說,儘管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但在認知上,俄羅斯人一直都將自己視為歐洲國家,其戰略方向,人文交流,貿易往來也均以歐洲為主,不同時期均表現出了融入歐洲的渴望。

不管是與歐洲列強的戰爭失敗後,還是遭到歐洲國家的排擠,亦或是被西方國家一再製裁,俄羅斯融入歐洲的熱情似乎一直未減。甚至於在從蘇聯解體中獨立後,俄羅斯曾一廂情願的謀求加入北約,想完全融入歐洲體系中。然而,現實卻一次次的令俄羅斯人失望。因為,歐洲絕大部分國家在心裡或實質上並不承認俄羅斯的歐洲國家身份,甚至更希望俄羅斯進一步瓦解,瓦解到不能再對歐洲和西方國家構成威脅的程度。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並沒有放棄擠壓俄羅斯的機會,特別是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事件後,北約繼續向東推進,美國與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是一輪接一輪,可謂是步步緊逼,導致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十分緩慢,其GDP規模只相當於廣東的水平,顯而易見,俄羅斯的經濟狀況陷入了困境。

而基於俄羅斯國內層面來說,地域之間的發展差距越來越明顯。所以,從國家戰略方向來說,面臨著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另闢蹊徑的選擇,而從國內的發展不均衡來看,同洋麵臨著“手術級”的調整。可能就是因為這兩點重要原因,促使著“遷都”議題在俄羅斯被重視和討論,並由身份特殊的紹伊古來提出。

儘管紹伊古還比普京小兩歲,但紹伊古可以說是“三朝元老”式的人物,早在蘇聯解體前,紹伊古就已經顯露頭角,而在俄羅斯獨立後,又得到了葉利欽的賞識,並將紹伊古從預備役少尉直接晉升為少將軍銜。普京領導俄羅斯後,紹伊古更是被重用,預備役出身,學建築的技術性官員紹伊古居然做到了國防部長任上,這在俄羅斯的歷史上是極為罕見地現象,由此可見普京對紹伊古能力的認可和信任。由此也說明,紹伊古此時提出這個“遷都”設想絕非無的放矢,顯然也得到了普京的預設,甚至於是普京在試探各方的反應。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今年6月30日,在“普京連線”活動中,普京也曾在回答線上網民提問時談起過這個問題,普京的意思是,將政府遷往西伯利亞並不能解決該地區的問題,但普京也認為,將一些聯邦機構和大企業總部從莫斯科轉移到西伯利亞是可行的。從普京當時的話中不難聽出,普京並不反對首都去功能化及開發西伯利亞地區。但觀點上顯然比較保守。也許普京考慮的是“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而俄羅斯現在的實力又不足以支撐全面“遷都”這個宏偉計劃。儘管這其中可能蘊含著俄羅斯的國家戰略轉移。

俄羅斯的國徽圖案是“雙頭鷹”,一頭望著歐洲,另一頭則視著亞洲,其真正的含義也是不言自明的。不過,此前的歷史上,俄羅斯的國家戰略方向一直偏重西方,而在屢屢碰壁後,俄羅斯國內早已有了調整國家戰略方向的討論,即由原來的偏西調整為東西均衡,直白的解讀就是大西洋和太平洋戰略並重。這個觀點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擺脫俄羅斯的困境。顯而易見,假如俄羅斯真的遷都西伯利亞的話,還就真的具備這種“功能”。比如說將首都遷到葉卡捷琳娜市。不過,以俄羅斯目前的實力,以及普京的任期問題,則可能是這個計劃難以落實的真正原因。

俄羅斯將“遷都”西伯利亞?紹伊古如是說

如果按照普京的遷幾個機構和大企業總部的話,那隻能算是簡單的去首都功能化,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假如直接“遷都”的話,不僅要面臨文化的認同上大家不願去的問題,更主要的是俄羅斯的實力無法支撐起折騰。再者,普京今年已經68歲,即使幹滿理論上的任期,也不過到2036年,那時的普京已經84歲。所以,是否還有激情尚值得商榷。當然,以普京的果敢,也同樣存在著可能。鑑於此,如果明知普京不敢興趣,紹伊古仍然堅持提出,似乎就顯得有些突兀了。所以,個人觀點更相信這是普京的授意或默許,是在試探包括國際上在內的各方反應,而其真正目的也許僅在於為了開發西伯利亞地區而吸引國際投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