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上白起和項羽誰更殘忍?

2021-08-08由 一個喜歡歷史的書呆子 發表于 歷史

在秦昭王麾下鐵三角組合中,名氣最高的就是武安君白起,卻被後人成為“殺神”白起,而西楚霸王項羽在不到而立之年就透過鉅鹿之戰一戰封神,歷史上白起和項羽明明做了相似的事情,可是得到的評價卻截然不同,無非是項羽的閃光點遮住了他的瑕疵,今天就兩者做的殘暴程度來評價兩人。

先說說白起,白起最有名的毫無疑問是長平之戰殺降45萬,可是我只能說長平之戰,白起只是個背鍋的,為什麼?試想,白起當時已經是赫赫有名的“武安君”了,一生沒有敗績,為什麼要自毀英明?白起只是一個將領,他也要聽上頭的話,在被秦昭襄王賜死之時,在生命最後一刻,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一個人死之前是不會說謊話的,白起非常清楚長平殺降一事,是罪大惡極、有違道德的,可是為了秦國統一六國,他不得不這樣做。長平之戰秦國贏得並不輕鬆,在白起成為主將之前,秦軍和趙軍已經對峙三年,後來秦國用反間計將趙括替下廉頗,圍困趙括46天之後射殺趙括後,才取得勝利。在長平之戰結束後下,一個難題擺在白起面前:這45萬趙國降卒怎麼辦?押解回秦?根本不可能,耗費了大量資源,還有可能發生暴亂,肯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就算成功押了回去,肯定很長時間無法利用,而長平之戰國內兵力已經空虛了。就地釋放?更不可能,放回去後,在那個全民皆兵的時代,相當於慢性自殺,長平之戰就打的毫無意義。這兩條路都行不通,唯有下下策:全部殺掉。只有這樣做,才能使趙國一蹶不振,還可以震懾他國,作為一個將領,他必須為國家的未來爭取最大的利益。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西楚霸王了,多少人崇拜的偶像,李清照有首詩寫項羽的,小時候我們都背過: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見對英雄的惋惜。可是這不代表他可以透過光芒遮蔽瑕疵,先說說鉅鹿之戰,他做了和白起一樣的事——殺降卒二十萬。公元前206年,項羽打敗章邯,與其投降還有他的20多萬秦軍將士,面對同樣的情況,項羽做了和白起一樣的決定,不能讓降兵影響自己,於是他下定決心坑殺了二十萬降兵。其二,就是屠殺寢宮殿,作為一個楚國人,因為對秦朝的仇恨,還有自己爺爺和叔叔的仇,屠殺了秦朝宮殿,分了宮殿的珍寶和美女,燒了阿房宮,大火燒了幾個月還沒有停。你以為這就完了?不,遠遠不夠。《史記·項羽本紀》中共記載的其餘的四次項羽起義軍大屠殺:

第一次襄陽屠城,坑殺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程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20萬。

第四次咸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數,大燒,大殺,大劫,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和第四次大屠殺一樣的後果。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本來霸王要屠殺所有15歲以上的男子以解心頭之恨,被一位少年的說辭而阻止。

看完史記的我,不禁想象到那兩千多年前馬革裹屍、血流成河的情景,如果我生在那個朝代,我一定不會擁護一個殘暴不仁的人做皇帝。項羽是由很多閃光點——勇猛,打仗以少勝多,永不言敗,打了一輩子仗從未敗績(除了死前那一戰),可是這人生性殘暴,從殺戮全城平民就能看得出來。如果說,白起和項羽都做了同樣的事,那白起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項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殺戮之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