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2021-08-01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歷史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迄今為止,提起“唐山”,人們也仍會心頭一震。隨著那一撥名為“震生”的孩子逐漸走過他們的青春步入中年,這四十多年裡,廢墟之上的新樓也已歷經不少的風雨。

又是一年“7·28”,在這特殊的日子,回顧那一段咬牙堅守與自強不息的歷史,讓我們從唐山大地震親歷者的角度看起,瞭解震後應急救援內容,學習震後自救互救知識,用科學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自救互救的堅強人民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紀實》一文中,抗震救災副總指揮遲浩田曾說道,“從廢墟中死裡逃生的人,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部隊到達之前,靠自救和互救脫離險境的,部隊到達後的十多天裡,還有人在廢墟深處求生”。

大震來臨之後,救援隊到達之前,靠著頑強的意志、正確的避險知識與冷靜的頭腦來進行自救與互救,是抓住生存希望的唯一途徑。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1976年的唐山,救援技術與醫療水平都十分有限,但在這條生死賽跑線上,正是有了一大批救援官兵的勇往直前、醫療人員的無私奉獻與唐山人民的頑強意志,才造就了傳奇的抗震精神。

如今回顧曾經的報道與採訪,我們仍能從那些記憶中看出,雖然限於當下的急迫與苦難,震後的現場營救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震後現場救援主要包括現場評估、資訊溝通、現場協調、現場控制、醫療救護等環節。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當時的人們是怎麼做的吧!

眾志成城的現場營救

現場評估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他們認為,唐山形勢極為嚴峻,救災部隊將面臨一場大戰苦戰,指揮機關人手太少,難以開展工作”

——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肖選進、副政委萬海峰

現場評估即迅速、儘快判斷突發事件的型別、原因和影響範圍,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位置、評估事件造成的傷亡損失和傷害。

資訊溝通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 肖選進、萬海峰等同志到達後,迅速查明災情,向北京軍區政委秦基偉同志作了彙報工作”

——時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肖選進、副政委萬海峰

資訊溝通即把現場評估記錄和現場收集的相關資訊迅速上報或釋出。

現場協調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為保證各路大軍有序開進,指揮協調各部隊展開救災,以北京軍區領導、機關為主,組成了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下設指揮、政工、後勤等組”

——時任北京軍區副政委的遲浩田

現場協調即各救援隊伍接收統一指揮、協調救災資源、主動幫助合作,以便更快速有效地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現場控制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他們接到訊息,有4名村民喝了毒藥,其中3名昏迷不醒。他帶領幾名醫生急忙趕赴現場,對中毒患者進行洗胃治療,其中一名輕度中毒患者死活不肯接受治療,他們就一邊進行心理疏導,一邊進行治療”

—時任石家莊衛生局醫政科科長 王玉民

現場控制即有效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群眾和傷員。維護現場秩序、安撫情緒激動人員、封鎖危險現場,儘量避免由於次生災害發生而帶來的危害。

醫療救護

從親歷者角度看災後救援!唐山大地震45週年祭

“由於條件的限制,許多傷病員的治療受到限制,這是醫療隊隊員們無法接受的。他們便想盡辦法,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治療,挽救傷病員”

——時任石家莊衛生局醫政科科長王玉民

醫療救護即對受傷民眾的儘快救治。先救命後治傷、先治重傷後輕傷、先排險情後救助、先易後難,充分發揮現場急救五大技術(通氣、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和其他急救技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