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朝皇帝為了防止被暗殺,採取了一種嚴密的方法

2021-07-08由 往事ru煙 發表于 歷史

封建帝王生病吃藥,內廷都有詳細記錄的,太醫院就是皇室的醫院和藥房。皇帝有病,召哪個太醫切脈,服哪個太醫所開的方,都記錄在案的。當一個太醫擬好一個藥方,要整個太醫院的太醫開會研究,然後由王公大臣參加意見,才把藥方呈覽。

決定用哪個方子後,才交御藥房配藥。每一副藥要配兩劑,一同倒進藥鍋裡煎。煎好後,還不能給皇帝服用,仍要經過一番手續,太醫院要詳細登記誰開的方子,誰經手配藥、煎藥、日子、時刻,一一記錄在案,經內務府大臣們過目,署名其上。

清朝皇帝為了防止被暗殺,採取了一種嚴密的方法

之後,召集開藥方的太醫、配藥的人齊集在一處,將煎好的藥分倒兩碗,一碗給生病的皇帝,另一碗由這幾個人分嘗,證明沒有古怪。皇帝到底是皇帝,不愧為人上人,連吃碗藥都這樣搞到雞犬不寧。

試想皇帝吃自己御醫開的藥方,自己藥房配的藥,尚且如此,有那哪個個膽大包天的大臣肯冒萬死一生之險,進貢特效藥給萬人之上的人去服食?藥物不是隨便可服的,萬一發生副作用,這個責任誰負得起?

清朝皇帝為了防止被暗殺,採取了一種嚴密的方法

所以光緒六年,慈禧大病一場的時候,就是當時的國家重臣李鴻章、張之洞有良藥也不敢進呈。直到皇帝下詔,令各地名醫名藥送往北京,他們才保薦人員和藥品入京。保薦醫生是響應皇帝的詔書,責任全在醫生,自己的干係不大。

清朝皇帝為了防止被暗殺,採取了一種嚴密的方法

再說慈禧病好以後,對於有功之人還是很摳的。薛福辰是李鴻章等人保薦入宮治病的,他們辛苦了三年,才挽回西太后垂危的性命,但仍以道員、知府調補,只不過各加頭品、二品頂帶而已。(道員、知府是實職,頂帶不過虛銜)。對於進藥的胡慶餘堂的胡雪巖,也沒有念其之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