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2021-06-28由 梧桐樹下戲鳳凰 發表于 歷史

中國兩座最特殊的古代陵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國有很多皇家陵墓,每座陵墓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比如,被民國軍閥孫殿英盜掉的清定東陵。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定東陵

定東陵即晚清太后慈禧的陵墓,其實定東陵有兩座,並排而立,除了慈禧的,還有慈安太后的,這兩位太后都是

咸豐皇帝的皇后,咸豐的陵號名“定陵”,皇后的陵墓位於定陵東側,故謂“定東陵”。

慈禧陵墓的傳說很多。但最為詭異的故事是慈禧下葬後封閉墓道。

慈禧對自己死後歸宿地非常在意,生前不只一次進入地宮,這在帝王陵中也是極其罕見的,一般人不願意進入自己的壽陵中。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定東陵地宮

據說慈禧臨死前,特囑匠作,要防範盜墓者。傳慈禧下葬時,皇家大臣是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手段,從參與定東陵營造的工匠中,挑選出了81人,負責棺槨進入地宮後封閉墓道等收尾工程。

在過去,一般工匠最怕收尾,因為為了保證墓道入口秘密不被外人所知,一般都會將這批工匠處死,或是在最後慶功宴上,將特殊藥物摻進食物中,致其不能言語,成為啞巴,這樣便永遠說不出秘密來了。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定東陵大墳頭

為了讓最後封閉墓道的工匠放心,當時匠作大臣讓工匠先挖好一條隧洞,稱是出去的秘密通道。工匠信以為真,都放心幹活了。

有一個姓張姓石匠多了個心眼,張家傳世都是石匠,從清東陵第一座陵墓,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張家就開始給清皇家造陵了。爺爺死後曾告訴他,過去皇陵完工滅亡秘密,所以他特別上心,懷疑讓工匠出去的這條秘密通道不太正常,凶多吉少。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古墓地宮維修現場

張石匠不想為慈禧殉葬,於是在封閉墓道前,有意摔了一跤,腳底一滑,後腦勺落到了一塊石頭上,頭破石流,裝著昏死了過去。

監工沒想到會有這意外,便讓人將張石匠弄了出去,就這樣裝死的張石匠撿回了一條命。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孫殿英欲盜清東陵,透過多方打聽,找到了張石匠,獲得了地宮入口資訊——在啞巴院內影壁下。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啞巴院

顯然,這傳說並不可信。

從事後民國政府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和孫殿英的交代來看,當年給孫殿英提供慈禧地宮資訊的,是晚清遺老蘇必脫林,蘇必脫林當時參加了慈禧安葬的整個過程。

其實,不只張石匠的傳說不靠譜,就是另設隧洞的事也是子虛烏有。清東陵的考古專家從1980年代起,曾對定東陵進行過多次勘探,也沒有發現傳說中的隧洞。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考古發掘出的墓道

但在中國帝王陵中,將參與陵墓建設工匠處死,即所謂“滅口”的事,確實存在的。有文字記載的滅殺活口的陵墓中,最為有名的有兩座:

一座是中國第一皇帝——秦朝始皇帝嬴政的陵墓。

一座是元朝的奠基人、太祖成吉思汗的陵墓。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嬴政病死於東巡返回途中,具體地點是河北沙丘的平臺。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秦陵封土山前廣場

嬴政死後,秘不發喪,新即位的秦二世胡亥將他的屍體運回咸陽後才訃告天下,葬於驪山附近的陵墓——即大家現在看到的秦陵中。

秦陵營造多年,到嬴政死時都沒有建好,但包括地宮在內的主體工程已結束。

為防止洩密,胡亥下令不留一個活口,但這並不是他的主意。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此事有明確的記載:“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這一記載的大概意思是,嬴政的棺材下葬後,有一大臣提醒胡亥,說墓道內暗設的反盜墓機關,都是參與安葬的工匠們製造的,他們對地宮內陪葬寶物也都很瞭解,擔心地宮內的情況很可能被這些工匠透露出去,而遭盜掘。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秦兵馬俑坑發掘現場

胡亥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在安葬完,將墓道的中門封閉後,便讓人將最外一道石門放了下來。不只裡面的工匠沒有一個能出來,負責擺放地宮隨葬品的親信,也全沒能出來——知道地宮情況的全部被滅口。

為了迷惑外人,安排民工在陵墓的巨大封土堆上,廣植草木,看起來就是一座山,沒有想到會是陵墓。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其所記不應該是假的,不會空穴來風。事實上,在秦始皇之前,已有下葬時滅活口的風俗。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古墓封土

在早期帝王級葬事中,一般都會將工匠和知情人就地處決,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相當長時間的陋習惡俗,但有一個很悲壯的叫法——殉葬。

成吉思汗棺材送往墓地途中,將看到的路人“滅口”,便是以為大汗殉葬之名義,殺了2000人。

此事不只中國史家有記述,外國人也留有文字。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馬可·波羅東方遊歷圖

時遊歷東方、帶著羅馬教皇特殊使命的義大利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後,在他所見所聞中便記下了成吉思汗下葬時殺殉經過。

《馬可·波羅遊記》(梁生智譯版)中這樣寫道:

“還有一項慣例,就是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並對他們說:離開現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他們確信,這樣被殺死的人在陰間還會成為大汗的奴僕。他們又把最好的馬匹也殺死供主人在陰間享用。當蒙哥汗的屍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樹棺(獨木棺)

蒙古人的葬俗很特殊,成吉思汗死後也依蒙古風俗收殮。屍體被放在樹棺中,這種棺材是將一棵粗大的樹幹,擷取一段,從中剖開,一半為棺蓋,一半為棺穴,鑿空放屍。收殮後,用多道金箍紮緊棺身,埋入地下。

不只要殺掉看到下葬過程的遇到的路人,下葬以後還要採取手段處置,跑馬踏平,地面不留墳頭,毫無蹤跡。這種葬法在中原地區稱為“潛葬”或“秘葬”。

說句不好聽的話,所說潛葬就是現在農村人死後,為逃避火葬而搞的“偷埋”——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找不到,即因存在這一隱情。

不只成吉思汗是潛葬,元朝皇家全是這樣。

南宋人彭大雅在《

黑韃事略

》一書中,記述了他當年出使北方時瞭解到的情況: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元朝民間墓葬

“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沒真(鐵木真)之墓,則插矢以為垣,闊逾三十里,邏騎以為衛。”

所以到現在為止,擁有高科技手段的現代考古人沒尚未找到一座墓帝陵,更甭說成吉思陵墓了。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成吉思汗紀念墓地

或許有網友會問,既然地面無痕,那麼後人祭墓怎麼辦?

這個不用擔心,成吉思汗的後人是能夠找到的。據說葬事完畢,他們會牽來一對母子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小駱駝殺掉。

母駱駝有驚人的記憶力,次年祭墓時,只要牽著母駱駝就行了,母駱駝悲鳴徘徊處,必是陵墓所在。

成吉思汗下葬時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隱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