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2021-06-25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歷史

近日,普洱市寧洱縣“困鹿山人家”舉行“困鹿山人家日常生產生活陳列館”“困鹿山人家傳統普洱茶製作體驗館”開館儀式,向廣大遊客介紹傳統普洱茶製作技藝以及困鹿山居民生活樣本展出。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困鹿山人家開寨門)

困鹿山有“茶之博物館”的美稱,歷史上曾為皇家御用貢茶園,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困鹿山,原名“困盧山”,傣語意為“雀鳥多的山凹”。困鹿山山高嶺峻,常年煙霧繚繞,雨量充沛,山中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最高峰海拔兩千多米,為茶科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及氣候條件。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困鹿山 陳發坤 攝)

“困鹿山人家”在保留原來寨腳兩戶民居的基礎上,改造提升形成了“困鹿山人家日常生產生活展館”,館藏收集了一批困鹿山居民從前採茶、製茶時所用到的生產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了困鹿山茶農的淳厚、質樸的生活方式。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困鹿山人家傳統普洱茶制體驗館”則還原了困鹿山居民製茶技藝中的的萎調、炒茶、曬茶、蒸茶和壓制等一整套傳統制茶用具。同時,還按清代雍正年間例貢“團茶”5款標準樣為基礎,由22戶困鹿山茶農捐出茶樣,完整複製了一套安放於館內。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困鹿山村民看展覽)

自2007年開始,從保護困鹿山古茶園生態環境的考慮上出發,當地政府部門便開始了從古茶園內遷出農戶的計劃,歷經十餘年的努力,原困鹿山30餘戶茶農從茶園核心區遷出,建立新的困鹿山寨子。為保留原來困鹿山村民小組的傳統制茶技藝和文化傳承,寧洱縣國資委投資規劃設計了“困鹿山人家”寨子。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困鹿山古茶樹 陳發坤 攝)

近年來,普洱市圍繞打造“普洱茶精神高地”和“普洱茶基因庫”主題公園的目標定位,全力推進古茶園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困鹿山人家”展館的開放,對於普洱古茶樹資源的保護、開發以及傳統技藝、文化的傳承具有借鑑作用。

走進“困鹿山人家”,遇見“茶之博物館”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