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2021-06-20由 地緣谷 發表于 歷史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提到烏克蘭,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烏克蘭的內亂。但烏克蘭也曾是一個

軍工強國

,還是一個擁有大量核武器的國家。烏克蘭脫離蘇聯將近三十年,這三十年歲月,給烏克蘭的軍工企業帶來了什麼?

蘇聯軍工的老二

在眾多加盟共和國中,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對於蘇聯而言至關重要。雖然烏克蘭在蘇聯內部屬於邊疆地區,但它卻位於整個

歐洲的腹地

,地處西歐同東、中歐的結合部。以烏克蘭為據點,蘇聯向西可以直插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以此作為控制東歐國家橋頭堡。同時往南跨過黑海可以進攻土耳其。

除此之外,烏克蘭還是莫斯科和高加索地區的屏障。一旦烏克蘭有失,那麼俄羅斯最重要的經濟重心和油氣資源產地將直接暴露在敵方的威脅之下。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巴庫油田豐富的石油儲量曾讓希特勒垂涎欲滴;圖源。pexels

不僅戰略位置重要,烏克蘭還擁有

豐富的礦產資源

。現在烏克蘭已探明可開採的富礦就有八十多種,其中最為豐富的是鐵礦、煤礦、錳礦和石墨。其中鐵礦佔全蘇儲量的近三分之一,石墨佔全蘇儲量的近百分之五十,錳礦更是儲量的80%。而這些資源,都是用於

生產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克里沃羅格-扎波羅熱鈾成礦曾是蘇聯核武器鈾礦的重要來源;圖源。pexels

為了利用好烏克蘭的戰略位置,整個蘇聯時代,政府都非常重視烏克蘭的軍備建設。在冷戰結束前夕,蘇聯的14個軍區中,有3個軍區就在烏克蘭境內,總兵力高達

70萬

。其部署的正規陸軍作戰師佔全蘇陸軍作戰師的16%,空軍作戰飛機845架,佔全蘇作戰飛機的17。2%。可以說在冷戰期間,蘇聯將烏克蘭打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軍營。

而如此龐大的軍隊,離不開蘇聯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烏克蘭打造的軍工體系。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蘇聯就在富含資源的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部分天然良港,建設兵工廠及配套設施。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可謂是下了血本

蘇聯解體前夕,烏克蘭已經成為蘇聯內部

僅次於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基地

,其軍事工業佔全蘇聯國防潛力的近

三分之一

。蘇聯時期的許多國之重器,諸如所有的航空母艦、巨型戰略運輸機、大量的坦克以及地空導彈、戰略導彈都在烏克蘭境內生產。可以說沒了烏克蘭,蘇聯根本無法與美國在軍事力量上進行競爭。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蘇聯歐洲部分主要重工業區分佈

既是資產,又是累贅

1991年烏克蘭脫離蘇聯,成為一個事實上的獨立國家。在獨立的同時,烏克蘭從蘇聯接手的軍工企業有3594家,職工超過300萬人。對於新生的烏克蘭而言,這些軍工企業是一筆巨大的資產。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很難供養

但烏克蘭不需要這筆資產。因為當年蘇聯在烏克蘭建設的軍工廠的目的是爭奪世界霸權。因為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此時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已經

大幅減小

。而新生的烏克蘭已經放棄爭霸戰略,只想在歐洲當一個普通的

中立國

,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武器裝備,也就用不著如此龐大的軍工體系。

而這麼龐大的軍工體系,每年需要消耗烏克蘭大量財富,卻無法給烏克蘭相應的社會需求。蘇聯留給烏克蘭的軍工體系,與其說是資產,更不如說是一種累贅。

為了利用好蘇聯留下的這些龐大的軍工廠,烏克蘭在獨立後,加快了原先蘇聯末期的軍事工業轉產活動,將原先進行武器生產的企業轉去

生產民用產品

。根據其境內軍工廠的特點,烏克蘭政府制定了相應的國家轉產綱要,將境內的軍工廠轉產去生產彩電、錄影機、吸塵器、洗衣機等電子產品和醫療裝置。部分具有科研能力的大型軍工企業,還被安排去進行相關民用產品的研發工作。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曾經的軍工廠,自然而然地廢棄了;圖源。pexels

雖然烏克蘭的這些軍工企業可以生產最先進的武器,但由於

沒有生產民用產品的經驗

,導致他們在轉產生產民用產品的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生產出來的產品要麼設計和功能已經落後於時代,要麼質量不可靠。此時烏克蘭由於剛剛獨立,經濟凋敝,大部分民眾都在溫飽線上掙扎,根本無力去購買大量的民用產品,這就導致了烏克蘭國內的民用市場規模非常小。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烏克蘭的銀行都倒閉了;圖源。pexels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烏克蘭已經向西方打開了國門,大量

物美價廉的西方民用產品

湧入烏克蘭,使得這些價效比本就不高的民用產品還要與西方同類產品競爭,銷路更加狹窄。

除了轉產外,烏克蘭還大力還對原有的大量軍工企業進行改制,將原先公有制的

企業轉為私有

,希望減輕政府的負擔,同時提高這些企業的生產效率。但私有化的結果是這些企業破產被迫低價出售。

走出去的烏克蘭軍火

除了轉型生產民用產品外,

拓展武器出口

也是烏克蘭盤活自己龐大軍工體系的一種方式。過去烏克蘭生產的武器主要為了滿足蘇聯以及蘇聯盟國的需求。冷戰結束後,除了獨聯體國家和蘇聯的盟國外,烏克蘭還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

1996年,烏克蘭就已經躋身

世界武器出口大國

,其武器出口量甚至超過了以色列、比利時、義大利等傳統武器出口強國。在21世紀初期,烏克蘭的武器已經出口了50個國家。甚至原先與蘇聯敵對的英美等國,也成為烏克蘭武器的使用者。

雖然烏克蘭軍火出口的客戶非常多,但主要客戶還是獨聯體國家,其中俄羅斯是烏克蘭最重要的武器出口國。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烏克蘭內政部長還親自試用手槍以推銷軍火;圖源。pexels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軍工廠。但由於蘇聯當年特殊的體制,許多重要的武器及其零部件的製造

被放在了烏克蘭

。據統計有將近500家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生產依賴於烏克蘭生產的零部件。

但烏克蘭方面的軍工生產,也依賴於俄羅斯的零部件供應。因此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武器生產上,有

極強的互補性

從9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武器研發和生產上進行了大量的合作,簽署了一系列關於雙方提供軍用產品和維修服務的協議。據統計,在烏克蘭危機前,俄羅斯佔烏克蘭武器出口的50%以上。

為了提升武器出口的數量和質量,烏克蘭國內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軍工企業開始利用最新的技術,研發一些專供出口的新型裝備。其中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的莫羅佐夫設計局在這方面表現最為出色。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莫羅佐夫設計局曾造出大名鼎鼎的T-44中型坦克;圖源。pexels

作為曾經研發過蘇聯T-64和T-80兩款主戰坦克的設計局,莫羅佐夫設計局擁有極強的坦克研發能力。蘇聯解體後,針對21世紀戰爭的環境,莫羅佐夫設計局在原來蘇聯的T-80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發出了T-80UD和T-84兩款主戰坦克,並取得上百輛的出口成績。

隨著T-80UD和T-84兩款主戰坦克的成功出口,負責研發和生產主戰坦克武器配件的烏克蘭國家技術中心局、烏克蘭國營火炮設計局和“射線”特種設計局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泰國皇家陸軍就配備了烏克蘭進口的T-84,一舉成為東南亞擁有最先進坦克的陸軍;圖源。pexels

除了直接出口成品武器外,烏克蘭還探索了

多種軍火輸出方式

,諸如合作研發、出口零配件和技術、升級售後服務等。

雖然烏克蘭在90年代後期以及21世紀初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武器出口成績,但這些成績並

不能挽救烏克蘭軍事工業的衰落

。尤其是一些過去生產戰略武器的公司,諸如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由於長期缺乏訂單,瀕臨破產。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曾經能造航空母艦的造船廠淪落至此;圖源。pexels

悲慘的烏克蘭軍工

2014年爆發的烏克蘭危機給烏克蘭整個軍工行業以致命的打擊。因為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關係

跌到了冰點

,之前兩國達成的所有武器生產協議全部作廢。這使得烏克蘭同時失去最大的武器市場和最大的武器零配件供應商。一時間克蘭軍工生產陷入停滯,許多已經簽署的武器出口訂單根本無法完成。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圖源。pexels

更為悲慘的是,這次危機爆發的主要區域正好是烏克蘭

軍工廠密集分佈

的東部地區。而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勢力在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後也宣佈脫離了烏克蘭。這一舉動使得烏克蘭的許多軍工廠喪失了最後的生產基地。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烏克蘭危機後宣佈獨立的東部三州和加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東部三州宣佈“組建獨立共和國”(圖為2014年親俄示威者佔領哈爾科夫行政大樓);圖源。中新網

截至2020年12月,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馬達西奇公司、莫羅佐夫機械設計局這幾家重要的軍工企業,已經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而曙光機器設計燃氣輪機制造科學生產聯合體由於與某東亞國家有著合作專案,加上距離東部叛亂地區有一定距離,依然艱難地維持著船用燃氣輪機的生產。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安東諾夫-225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但這也只是昔日的輝煌罷了;圖源。pexels

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烏克蘭的軍工體系本就高度依賴於蘇聯的體制。烏克蘭雖然有數量眾多的軍工廠,但這些軍工廠必須要依附於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的技術和零部件才能持續生產。沒有了蘇聯,烏克蘭軍事工業的

凋零不過是時間問題

目前烏克蘭的軍工體系

基本接近崩潰

,其武器生產的產能甚至還不能滿足烏克蘭政府軍在東部的消耗。為此烏克蘭不得不向西方國家求助,請求支援部分武器裝備。在可預見的未來,哪怕是徹底消滅了東部的叛軍,烏克蘭也無法恢復過去的軍工生產體系。未來的烏克蘭,恐怕將徹底喪失重型武器的研發和生產能力,而淪落為一個武器進口國。

參考資料:列國志:烏克蘭。馬貴友;俄羅斯對外軍事技術合作研究。陳君;烏克蘭:軍工帝國的衰敗。張曉東;烏克蘭軍工:出口風光後的尷尬。傲楚;從烏克蘭危機看軍工與防務自主建設。鄭傑光;獨聯體中小國家的防務生產與軍轉民。甘銀益;烏克蘭軍事工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張國鳳;烏克蘭:激變中的雅奴斯。聞一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強大的烏克蘭軍工,沒落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