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2021-06-03由 蜀山筆俠 發表于 歷史

古世界有四大文化圈,它們分別在自己的文化圈內,有著重大的影響。而這四個文化圈便是基督教文化圈、伊斯蘭教文化圈、婆羅門教文化圈,以及漢文化圈,或者說中華文化、華夏文化。在清朝閉關鎖國以前,漢文化在數千年的數月中,都是圈內唯一最先進、最繁榮的文化。受漢文化圈影響的大多國家,便將中國或者說中原王朝奉為宗主國,他們自身則是藩屬國。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處於這種宗藩關係下,藩屬國必須定期向宗主國朝貢,宗主國也必須幫助藩屬國維護統治秩序。除此之外,藩屬國的國王繼位,也必須經過宗主國的冊封。若想改朝換代,或者說更改國號,同樣如此。這樣一來,許多國家的國號,實際上是中國為它們定下的。比如說朝鮮、越南,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個國家,它的國號也是從更改之後沿用至今的。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這個國家與中國的來往非常早,可以追溯至公元57年,《漢書》中記載到: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也就是說有一年,作為百餘國之一的倭奴國派遣使者,帶著貢品來到洛陽朝賀。1784年出土的一枚漢印印證,彼時漢光武帝還賜了金印紫授給使者,倭奴國的國王將其視為權力象徵。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倭奴國也好,倭人也好,在當時都是沒有貶義的詞語。只是後來明朝年間,倭人屢屢侵犯邊境打劫,才與寇一起成了帶有一定貶義的稱呼。當然這是後話了,回到兩國的交往上,這個東方海域的島國對中原王朝十分的嚮往。到隋朝年間,再次派出使者抵達洛陽,使團首領是一個叫小野妹子的人。

小野妹子除了朝貢與學習之外,這次還帶著一個目的,那便是改國號。當時他們的國號已經去了奴,稱之為倭國,可他們還是不滿意。認為這個名字頗有點不雅觀,希望換一個名字,還有一個原因則可能是。他們想要擺脫附屬國的身份,求得一個平等地位,名字他們也想好了。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中國古代有夏民居中,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概念,那麼依照這個概念,他們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而出。那不如就改名為日出之國,小野妹子與倭國人本以為,中原王朝會痛快接受他們的請求。沒成想隋煬帝一聽就怒了,因為他們的信,一開頭就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古代的朝貢體系中,只有中國皇帝才能稱為天子,這個小國自稱天子。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氣得隋煬帝也不看後頭的話了,如果不是因為打高句麗不好再樹敵,恐怕他還會大罵一頓。小野妹子後來回國的時候,跟天皇稱,隋煬帝給倭王的國書不慎丟失。歷史學家認為,一個可能是國書真丟了,一個可能是裡頭有朝廷指責他們的言辭。不管如何,小野妹子的失誤緩解了兩國關係,公元609年他再次前往中國。

這次聰明多了,開頭變成“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但改國號一事此時顯然還不好提起。轉眼到隋朝,倭國還是沒打消改國名的心,公元669年派遣唐使時再次提出改國名。這個提議很有可能依然沒被接受,因為《善鄰國寶記》中記載郭務悰出使倭國的稱呼,還是大唐皇帝敬問倭王。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賜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名,名字有點耳熟

最終如願是在武則天年間,文武天皇大寶元年(公元701年),倭國派出粟田真人前往中國。經過前幾次的折騰,這次他們已經學乖了,派出的粟田真人學習過很多唐朝文化。懂得如何與唐朝人打交道,果然,他很受武則天的喜歡。武則天特意設宴款待他,而粟田真人也沒一開始提出自己的要求,等到雙方盡興。

武則天有些小醉,不設防之際,才提出將倭國更改為日本的想法。武則天本有醉意,對小國更改也沒那麼在意,便揮手同意了。從這次之後,中國朝廷才正式承認日本這個國號,《史記正義》記載: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

參考資料:《漢書》、《舊唐書》、《新唐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