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2021-05-15由 歷史大觀賀 發表于 歷史

為什麼自古以來君臣之間難有絕對的信任?其實,古代君王在學習帝王之術時,有這樣第一本書籍《韓非子》,裡面就有這樣一句話: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作為一國之君,要想守住自己的權利,鞏固自己的江山,不得不謹慎!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勳之一,他曾是元朝舉人,因不滿元朝的昏聵腐敗,辭官歸隱,於兵荒馬亂之際,受朱元璋禮聘而至,輔佐朱元璋滅掉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並建議朱元璋脫離“小明王”翰林兒自立,又鼓勵朱元璋以“大明”為國號,招攬人心。

朱元璋的成功,少不了劉伯溫的一份功勞,作為朱元璋的謀臣,劉伯溫的才能堪比當世諸葛亮,被大家稱讚。劉伯溫雖然在軍事上、政治上有很大貢獻,可也沒到功高蓋主的地步,為何還是處處遭朱元璋忌憚?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甚至在劉伯溫死後,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下令鋸開了他的棺材,這一鋸,卻出現了6個字:“開棺見屍者斬”,這時朱元璋才幡然醒悟!

朱元璋並非嫉賢妒能之人,相反,當年他招賢納士之時,曾經效仿劉備禮賢下士,《明太祖實錄》中記載:

“賢人君子有能相從立功業者,吾禮用之。”

也正是因為他這個,宋濂、劉伯溫、葉琛等人才紛紛來到應天府。

劉伯溫是一個絕對的人才,他自小天資聰穎,12歲中秀才,有“神童”之名,才能連教書先生都大為驚訝,並稱其為奇才,說他將來必定不是平庸之輩。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他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不管是對兵法還是天文地理,都有深刻的見解,他的足智多謀在後來的行軍打仗中,展露無遺,

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用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來比喻他。

但太過聰明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在208年,東漢末年時期,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曹操的兒子曹衝去世之後,曹操殺掉了另外一個神童——周不疑,他並未犯什麼錯,只是曹操認為,他太聰明,曹衝不在了,將來沒有人能夠玩得轉他。

在行軍打仗時,劉伯溫是朱元璋的智囊,但等這一特殊時期過去;朱元璋成為皇帝,劉伯溫太過聰明,難免遭人忌憚。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朱元璋又是先窮後富,小時候還沒讀過書,所以對他來說,他必須更加謹小慎微地捍衛自己的統治,但卻沒意識到過猶不及,自卑和猜疑,讓他不能完全信任自己身邊的臣子。

從能夠活過恐怖的洪武晚年的臣子中看,湯和、沐英等人一直都謹小慎微,甚至主動遠離朝堂,或者及時告老還鄉,對朱元璋發出了明確的訊號:“我對你的王權沒有任何威脅!”

但劉伯溫不同,作為臣子,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

“剛正不阿,嫉惡如仇”

,在元朝為官時如此,來到大明王朝,還是這樣,一開始,他說的話朱元璋還聽,到了後面,開始有人進讒言,朱元璋本就多疑,難免不會聽進去一些。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劉伯溫晚年時,朱元璋聽說他給自己找一塊特別好的墓地,有天子氣息,朱元璋越想越氣憤,就想給他破壞掉,可還沒等到計劃實施,劉伯溫就去世了。

劉伯溫死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了之,朱元璋懷疑這塊墓地會影響大明後續的發展,於是下令刨開朱元璋的墓,並鋸掉棺材頭,古時候,鋸開棺材頭,也就是這人轉世後無法出人頭地,此時可見朱元璋已經被猜疑之心矇蔽了雙眼。

可開棺後發現裡面沒有屍體,只有一本

《大明律法》,上面還寫上了6個字“開棺見屍者斬”,此時朱元璋才幡然醒悟。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劉伯溫的忠誠不應該被懷疑,他在朝廷上面就是一個有什麼說什麼的人,猶如皇帝的一面“鏡子”,而他歸隱之後,也只是

“飲酒下棋,從來不提自己的功績”,

但劉伯溫很聰明,他猜到了朱元璋將來可能會聽信讒言,於是早就做好了打算。

劉伯溫的忠誠在開棺的那一刻得到了驗證,朱元璋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守住江山不容易,當好一個皇帝更不容易,有時候也並非皇帝不信任人,而是信任的代價本身就很大,對於朱元璋來說,心裡更加清楚這個事情。

朱元璋派人鋸掉劉伯溫的棺材頭,結果卻發現六個字:開棺見屍者斬

但是君臣之間是需要相互信任的,孟子曾經告訴過齊宣王:

“君主把臣下當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心腹。君主把臣下當泥土草芥,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仇敵。”

所以,君臣之間的關係是最難把握的,作為帝王,對臣子應該給予應有的信任,同時,也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明察秋毫,這樣才不會產生誤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