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 正文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2021-11-20由 談談家庭育兒 發表于 家居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文物》 2007年02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

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基本建設,在西安市南郊(市廣電中心工地)發掘清理了42座漢墓和4座明墓,出土各類器物400餘件。其中4座明墓的墓葬形制完整,磚券墓室和磚砌門樓儲存較好,尤其是出土的木棺,描金彩繪,顏色豔麗,繪畫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現將4座明墓單獨列出,簡報如下。

一 地理位置

根據歷年來的考古調查與發掘,明代秦王及其家族墓葬主要分佈於今西安市小寨東路以南、長安南路以東,南至雁塔區、長安區的大面積範圍內,至今在漢宣帝杜陵以西、以南還儲存著多座封土堆,分別是愍王、惠王、簡王、宣王、康王等幾位藩王及其陪葬墓,其中愍王墓還發現了圍牆、享殿、寢殿、便殿等遺址,神道兩側尚存石柱、麒麟、虎、馬、翁仲、獅、羊、碑趺等[1]。此次發掘的明墓,是秦藩陽惠恭王朱公鏜的下屬———輔國將軍朱秉橘的家族墓地。它位於西安市雁塔區廟坡頭村東南(圖一),地表已無任何遺蹟。此處還在明代秦王家族墓地的範圍之內,但位置偏北。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二墓葬形制

4座明墓分別是M14、M24、M25、M26(圖二),均接近正南北方向,平面呈“甲”字形。斜坡墓道在南端,墓室居北,平面呈長方形。皆開口於耕土層下,距地表約0.2~0.3米。按照墓室的形制可分為2型。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1。A型墓室為豎穴土坑磚券洞室。包括M14、M24、M26三座,其中M26儲存最為完整。M26方向178°。斜坡墓道長15。2米,上寬1。34、底寬1。34~1。8米,最深處距地表10。38米(圖三)。墓門由石封條、門洞、門樓、石門組成。石封條位於門洞外側,東西兩邊豎立2塊帶凹槽的條形石柱,高2。12~2。27、寬0。26、厚0。36米,凹槽內橫向鑲嵌4塊長約2。08、寬0。55~0。64、厚0。13米的石板。門洞高1。72、寬1。45、進深0。48米,在1。08米高處起券。門樓為磚砌仿木構,通高4、最寬2。42米(圖四、一五)。在門洞券磚的頂部,有6組一斗三升斗,鬥中間伸出雲形耍頭。屋脊兩頭各有一個龍頭形鴟吻,龍口吐出由筒瓦和條磚平砌的屋脊。屋脊下殘存2排13行板瓦,用筒瓦覆壓。石門上有石質門楣,下有2個石質門礅及門檻,中為兩扇石門。石門前中部立有木柱,門板上鐵鏈的兩端固定於木柱,用鐵鎖鎖住。石門後是甬道,內寬1。64、進深0。84、高3。13米。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墓室位於墓葬最北端,磚券而成,室內長5。74、寬3。43、高3。2米(圖五)。在門樓背後的墓室頂部,東西向依次豎立3盒石墓誌。在墓室內部,東、西、後三壁各有一個壁龕。東、西壁龕高0。53、寬0。63、進深0。44米,距室內地面高0。45米,後壁龕高0。84、寬1。08、進深0。7米,距棺床高0。36米。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墓室內前端中部有一個磚砌祭臺;束腰,平面呈長方形(圖六)。高0。8米。頂部長1。15、寬0。8米,底部長1。18、寬0。82米。祭臺腰部三壁均鑲嵌雕紋磚飾,其中南壁的磚雕圖案為二龍戲珠,北壁是2只相向的飛鳳,西壁為奔馬。東面未見磚雕。祭臺上面有一些木器,損壞嚴重,功能用途不詳。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祭臺以北1米處是磚砌的棺床,長2。88、寬3.34、高0。58米。棺床南壁兩側鑲嵌磚雕如意雲紋及錢紋圖案,中部是二龍戲珠;東部鑲嵌一磚雕龍,西壁鑲嵌一磚雕鳳。棺床中部及兩側填土與各壁平齊,在其西壁與墓室西壁之間的填土中,發現幾件陶俑。

2。B型1座(M25)。墓室為拱頂土洞,土洞已坍塌。

M25方向180°。斜坡墓道長15米,上寬0。75~0。9、底寬1。05~1。2米,最深處距地表8。5米。墓門由門洞、門樓、封門磚、木封門組成。門洞磚砌,圓拱形,通高2。02、寬1。18、進深0。4米。門洞上建有門樓,門樓屋面損壞嚴重,僅見門洞券頂上的板瓦和筒瓦。屋脊大部分已殘,形制與M26相似。在門樓頂部距地表5。7米處,發現石墓誌一盒。門洞下由南向北第一道封門為磚砌,第二道封門為木製,已朽。從痕跡推測,木門厚0。06、寬1。2、殘高0。85米。墓室平面不規整,長4、寬1。25~3、底距地表深8。5米。未見棺床。

三葬具

葬式均為仰身直肢。葬具皆為一棺一槨,木質,儲存狀況差異較大,其中磚券墓室內棺槨的儲存好於土洞墓室。木槨均為榫卯結構,槨外壁裝飾簡單,部分素面;槨內側不髹漆,無紋飾。木棺的內外兩側皆髹紅漆,外側紋飾華麗、繁縟。

1。M24室內發現一副棺槨,位於棺床正中和向南凸出的磚臺上。槨殘長2。4、殘寬0。7~0。8、殘高0。95米,板厚10釐米。內有一棺,蓋板被破壞,其他部分基本完好。棺長2。22、殘寬0。6~0。7、殘高0。7米,板厚4~6釐米。棺的內、外側皆髹紅漆,但顏色不一。棺板兩側均在紅漆地上,繪畫穿梭於牡丹花叢中的飛鳳與飛凰。從儲存較完整的東側板觀察,共有7只鳳凰,方向不一,神態各異。11朵牡丹團花以及枝葉均用金色勾勒輪廓,並用深淺不同的紅色渲染(圖七、一八~二○)。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木棺頭擋板正中繪一佛,頭梳連峰式髻,腦後有圓形背光,雙目微閉,上唇八字須,頜下有髭,身披袈裟,雙手合十,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佛兩側各侍立一童子,身穿長袍,雙手執幡,面朝佛像,立於雲頭。佛與童子頭頂有2朵流雲(圖八、二一)。木棺頭擋板的四個邊飾的中部,各有一隻穿梭於牡丹枝葉中的飛鳳或飛凰,四角繪金色錢紋。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木棺東、西側板的北端主要是升龍與牡丹。木棺腳擋板正中,在木質地上繪有束花,包括荷花、蘭草、雙穗嘉禾,底部束以飄帶(圖九、二二)。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2。M26的棺床之上放置3套棺槨,均為南北向。儘管也被盜擾,但中部的棺、槨儲存較完整。中槨長2。84、寬0。9~1。08、高約1米,板厚6~8釐米。槨外壁髹紅漆,前擋板繪黑色荷花、蘭草等,其餘部位不清。中棺長2。42、寬0。59~0。65、高0。79~0.86米,板厚5~6釐米。棺外髹紅漆,描金繪畫龍、鳳凰以及花卉紋飾(圖一七)。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在中棺腳擋板的木質地上,長方框內繪有荷花、蘭草等,底部束以飄帶,花草上飛舞3只蜜蜂(圖一六)。在東側板、西側板、頭擋板以及蓋板上,均繪有駕雲戲珠的龍紋。邊飾中部為牡丹花卉、鳳凰或者龍紋,四角飾金色錢紋(圖二四)。龍紋描繪細緻入微,但神態各不相同。東、西側板和蓋板上,龍身長約2米,龍首朝北(圖一一)。頭擋板上因空間所限,龍身直立(圖一○、二三)。棺中可見深約30釐米的不明液體,絲綢服飾、骨骼均浸泡其中。中棺主人的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面向不詳。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M26的東槨長2。4、寬0。9~1。08、殘高0。52米,板厚8~10釐米;棺長2。1、寬0。52~0。7、殘高0。38米,板厚8~10釐米。西槨長2。22、寬0。68~0。84、殘高0。74~0。78米,板厚8~10釐米;棺長2。02、寬0。42~0。54、殘高0。6米,板厚5~7釐米。東棺、西棺與外槨的儲存狀態不佳,但可知西槨是素面。在東棺和西棺左右,可見大片脫落的描金花卉、龍鳳漆畫,其精美程度不亞於M26中棺。所幸的是,西棺前、後擋板的彩繪雖然殘缺,但仍可以看出基本內容。西棺腳擋板上繪有束花,內容與M26中棺的腳擋板相似。西棺頭擋板在紅色漆地上,描金彩繪一佛,其紋飾與M24木棺頭擋板相似,但佛像的蓮花座下是束腰寶座。東、西棺主人的葬式皆為仰身直肢,頭向、面向不清。在骨骼兩側及身下,發現少許木炭。

四出土遺物

4座墓共出土玉、石、瓷、陶、錫器56件,還有銅錢40枚。

1。玉器

玉器皆出土於M14西棺墓主人的上半身。皆為青玉,稍發白,部分有黃斑。正、背面皆經拋光;器表光滑(圖二七)。部分玉器的背面有二至四個象鼻穿孔。象鼻穿孔的做法是間隔0。15~0。2釐米向下鑽2個孔。再橫向對穿。又可分為3型。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A型 6件。桃形;形狀、尺寸相似。標本M14∶28。背面有3個象鼻穿孔;呈倒三角形分佈。長4。8、寬4。7、厚0。65釐米(圖一二1、二五)。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B型 6件。長方形。形狀、尺寸相似。標本M14∶26。右側呈弧狀;背面四角各有一個象鼻穿孔。長8。4、寬4。65、厚0。8釐米(圖一二∶2、二六)。標本 M14∶40。右側直邊,背面四角各有一個象鼻穿孔,長7。2、寬4。7、厚0。8釐米(圖一二∶3)。

C型4件。長條形,形狀、尺寸相似。標本M14∶27,背面兩端各有一象鼻穿孔。長4。65、寬1。9、厚0。7釐米(圖一二∶5)。標本M14∶30,長4。5、寬1。7、厚0。7釐米(圖一二∶4)。

2。瓷器

罐1件(M25∶2)。尖圓唇,侈口,束頸,圓肩,腹斜直下收,平底,矮圈足。胎質灰白,全身施黑釉,肩、器底及圈足露胎。肩部無釉處有草書“老宮”2字。高22。6、口徑4。7、底徑7。1釐米(圖一三∶1)。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缸1件(M26∶4)。圓方唇,斂口,弧腹,平底微凹。口沿無釉,其他部分皆施黑釉,顏色偏黃。腹至底有數道弦紋。高45、口徑28。5、底徑16。5(圖一三∶2)。

3。陶器

瓦當 3件。製作粗糙,紋飾模糊,可分為2型。

A型 1件(M25∶1)。獸面紋瓦當。雙圈,正中似為一獸∶圓目。尖鼻,巨嘴。直徑9、厚1 釐米(圖一四∶1)。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B型 2件。龍紋瓦當。標本 M14∶43。周圍飾一圈乳丁紋,正中為一龍。龍首上昂,前右爪上舉;龍尾曲向頭左上方。直徑 10。5釐米(圖一四∶2)。

陶俑10件。全為站立姿勢,可分為男俑、女俑2種。

男俑3件。其中2件較完整,1件殘甚。標本M26∶30,頭戴圓頂帽,外著圓領褐色長袍,腰間束帶。袍子前短後長,腿前露出內袍,腳穿褐靴,站立於底座上。左臂彎曲上舉,上身左半部及左臂殘。通高20。4釐米(圖二八∶1)。標本M26∶31,氈帽俑。頭戴圓形寬邊尖頂氈帽,外穿青色圓領長袍,腰束黑色軟帶。袍前短後長,露出藏青色內袍,腳穿黑靴,站立於底座上。右手已殘,雙臂於腹前抬起,作捧物狀。通高21。5釐米(圖二八∶2)。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女俑7件,均為立俑。其中2件較完整,5件殘甚。標本M26∶19,頭頂挽髻,額束寬頻。上穿右衽橘紅色短衣,下著藏青色曳地長裙。手臂屈於腹前,已殘。通高18釐米(圖二八∶4)。標本M26∶20,頭梳尖髻,額束帶飾。上穿淡色右衽短衣,下著暗青曳地長裙。右臂彎曲上舉,手殘,左手臂曲於腹前。通高19。3釐米(圖二八∶3)。

4。錫器16件,皆出土於M14與M26的後壁龕。屬於明器,製作單薄、粗糙。儲存狀況較差,可辨識器形的有鼎、壺、碟、盅。

鼎5件。分為2型。

A型1件(M14∶11)。鼎耳寬扁且細長,寬平沿,小口,垂鼓腹,圜底,3個矮柱足。頸肩部飾2周凹旋紋,一耳缺失。通高9。4、腹徑6。2釐米(圖二九∶2)。

B型4件。斂口,溜肩,扁腹,平底,3個扁折矮足。標本M14∶9,通高4。4、腹徑6。5釐米(圖二九∶1)。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壺3件。可分為3型。

A型1件(M14∶21)。執壺。球形紐,圓蓋,器身侈口,束頸,溜肩,腹向下斜收,平底。頸肩右側為曲把,腹左側有一細長流。通高11。7釐米(圖二九∶5)。

B型1件(M14∶6)。提樑壺。斂口,豐肩,腹向下弧收,平底,腹上有一短流,肩部有弓形提樑。通高3。2、腹徑3。8、底徑2。1釐米(圖二九∶4)。

C型1件(M14∶18)。卷沿,喇叭口,束頸,扁鼓腹,平底。通高7。5、口徑3、底徑3。1釐米(圖二九∶7)。

碟7件。分為2型。

A型1件(M14∶13)。花口,寬平沿,斜腹,平底。高1、口徑10。4、底徑6。6釐米(圖二九∶6)。

B型6件。寬平折沿,淺斜腹,平底。標本M14∶19,通高0。5、口徑7。5、底徑4。8釐米(圖二九∶3)。

盅1件(M14∶5)。弧腹,圈足。通高2。5、口徑5。6、底徑3。1釐米。

5.銅錢

銅錢40枚,分為2型。A型是年號錢,B型是明錢。

A型

“弘治通寶”錢24枚,全部出土於M14。標本M14∶44,直徑2。4、穿徑0。4~0。5釐米(圖三二∶1)。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萬曆通寶”錢6枚,全部出土於M24。標本M24∶17,錢體輕薄粗糙。直徑2。5、穿徑1釐米(圖三二∶2)。

B型8枚,明錢。圓形,模仿年號錢的樣式,用薄銅片鏨刻、剪裁而成。有文字者1枚,無文字者7枚,全部出土於M14。標本M14∶42,圓形,用紫銅製成,中間有剪出來的穿。直徑2。2~2。4、穿徑0。3~0。4釐米。標本M14∶43,圓形,正面上有一小眼,外圍鏨刻一個方圈,表示穿。穿外陰刻“天下太平”四字。直徑1。4、厚0。1釐米。

6。墓誌

5合,均為青石質,平面呈正方形,志蓋與志身尺寸一致,邊飾一致。

M14墓誌頂部兩側刻如意雲紋,中間為一駕雲戲珠的祥龍,四角飾蓮紋。志蓋文字篆刻,為“皇明宗室輔國將軍夫人王氏合葬之壙”。志身文字楷書。長0。54、寬0。54、厚0。13米。

M25墓誌的志蓋頂部兩側裝飾變形如意雲紋,內填花卉,中部飾二龍戲珠。志蓋文字篆刻,為“明秦藩陽王奉祀輔國中尉東渠公配宜人張氏合葬墓誌銘”。志身文字為小行書。長0。76、寬0。76、厚0。1米。

M26西墓誌發現時,志蓋、志身正面相對豎立。志蓋頂部兩側為變形如意雲紋,中間為一鳳一凰,志蓋四角飾以變形牡丹花紋。志蓋文字篆刻。為‘’大明秦藩宗室奉邀陽王祀奉國淑人趙氏壙志‘’。志身文字為大楷。長0。77、寬0。77、厚0。1米。

M26中墓誌的志蓋邊飾為八條龍;四角各有一戲珠龍紋,邊飾空白處點綴如意雲紋、草葉紋。志蓋文字篆書,為‘’明秦藩奉國將軍鶴山公之墓‘’。志身文字為小楷。長0。81、寬0。81、厚0。14米。

M26東基志的邊框飾變形如意雲紋;內填花卉;中為一鳳或一凰。四個角飾蓮紋與變形雲紋。志蓋文字篆刻。為‘’皇明秦藩影陽奉祀內助仲氏墓誌銘”(圖三○)。志身文字為中楷(圖三一)。長0。72、寬0。72、厚0。12米。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西安明代秦藩輔國將軍朱秉橘家族墓

六結語

除M24外,M14、M25、M26皆發現墓誌,所以大部分墓的墓主身份和埋葬年代明確。據墓誌記載,M14的墓主是輔國將軍朱秉橘及其夫人王氏。朱秉橘生於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十六日,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十四日以疾卒。王夫人生於弘治元年(1488年),正德十年(1515年)以疾卒。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月,二人合葬於咸寧縣鮑陂裡鴻固之原。王夫人生子二人,名惟熠、惟。

M26有墓主三人,是奉國將軍朱惟熠及其兩位夫人(趙淑人、仲淑人)。朱惟熠字光甫,自號鶴山主人,生於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二日,卒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正月十五日,是年十二月葬於咸寧縣韋曲祖塋。

趙淑人是咸寧縣籍直隸鳳陽府判邦憲次女,生於正德四年(1509年),以疾薨於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十二年(1533年)葬於韋曲祖塋。趙淑人生子懷,懷被封為鎮國中尉,娶李氏。李氏被封為恭人,生男女各一。

仲淑人乃朱惟熠的繼弦,咸寧名家女,生於正德七年(1512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因生子而逝,次年附葬趙側。仲淑人生子懷垮、懷螺、懷壤,俱未封。仲氏又生二女,長封紫雲鄉君,次未封。朱惟熠在仲氏死後,再娶劉氏。

M25的墓主是輔國中尉朱敬沸與夫人張氏,朱敬拂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七月十七日,卒於天啟元年(1621年)七月二十日。其父為鎮國中尉懷琥。張宜人生於嘉靖三十年(1551年),卒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天啟三年(1623年)葬於韋曲祖塋。

M24沒有發現蒸志,但出十了萬曆通寶銅錢,其下葬年代應為明神宗萬曆時期(1573~1620年)。根據 M24木棺紋飾並結合墓主的性別推斷,此墓主人可能就是 M26男主人(朱惟熠)三娶的夫人劉氏。

4座明慕在慕道北端都發現了磚砌門樓,M26棺床和祭臺還鑲嵌龍、鳳凰、奔馬等紋飾,這顯然是模仿地面上的門樓建築、床榻等。M24 和 M26出土的木棺,在探漆或木質地上描金繪畫∶題材除了龍、鳳凰、花草外∶還有佛像∶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

輔國將軍朱秉橘及其家族墓葬的發掘。為研究秦藩家族墓葬以及明代的社會文化、建築風格、喪葬習俗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本次發掘領隊王煒林,參加發掘的人員有楊產量、王銀來、齊鎖勞、齊軍、孫雪松、呂利平、段衛、孫安娜、肖健一,文物保護楊軍昌、邵安定、魯志勇、趙西晨,繪圖和照相張蕊俠、雷立智、齊軍、王保平、肖健一,拓片毛秉均、

執筆:肖健一孫安娜 段衛毛秉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