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 正文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2021-06-10由 千秋娛樂說 發表于 家居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大家都愛吃手剝橙子,因它比普通橙子的味道不差絲毫,關鍵吃起來還很方便,可以像吃橘子一樣直接用手解決問題,不必非得動用水果刀。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今天,孩子們吃午飯就借鑑了手剝橙子的吃法,不過物件換成了百葉捲肉。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食堂供應的午餐裡有兩根粗長的百葉捲肉,看這長度超過孩子的手掌毫無問題,直徑比起體育課上接力用的棍子也是絲毫不差。

有超過一半的同學採用手剝的辦法解決卷肉。他們吃掉了內裡的肉糜,卻把面積足有一張手絹那麼大的百葉捲留在餐盤裡。有一個同學還拎著這手帕原地轉了三個圈圈,隨後擺出個頗具特色的喜劇造型,引得周圍同學咯咯直笑。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眾口難調,食堂大師傅也著實不易,但孩子們不肯捧場,這確實是個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有意無意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喜好與特點,直接從成人的角度出發給他們提供物質或精神食糧,而沒去考慮怎麼跟孩童本身進行匹配,所以經常出現熱臉貼上冷屁股的尷尬。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有時是因為心態使然

與孩子相比,成人在很多方面要強出得多,所以心態難免會有些飄飄然。看看這些話就知道,“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也不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諸如此類的古訓你難道沒聽說過?

總之,成人的經驗天然比孩童豐富,所以孩童必須要聽成人的話,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有時源於認知的侷限沒人能做到全知全能,那是神才有的本事,所以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永遠正確。總有一些事情會超出成人的認知範疇,從而出現失誤甚至錯誤。

比如《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他坦然承認自己無法判斷兩小兒誰是誰非,因為這些知識已超出了那個年代的人的認知水平。

記得有個故事這樣說,山村裡年齡最大的長者一直在跟村裡人灌輸一個觀念,山外很可怕,有怪獸專門吃人。他的理由是歷代想走出去的人都是一去不返,這難道不是十分有力的證據嗎?

他的結論當然是要墨守成規,在這犄角旮旯一直生息繁衍下去。

很多年輕人在猶豫間失去了走出大山的勇氣,結果在這窮鄉僻壤蹉跎一生。有一名年輕人不信邪,他勇敢地踏上那條被認為危險無比的出山之路,披荊斬棘奮力向前。歷盡艱辛之餘,他終於翻越屏障走出大山。出現在他眼前的不是什麼可怕的危險,而是一片無比廣闊的天地。

有時源於缺乏動力就好比上文那百葉捲肉,將超大個兒分解成兩三份其實不難,只是會增加一些工作量,在沒有剛性約束的情況下,人的惰性自然就會發揮作用,於是就產生了接力棍似的百葉捲肉。

假如是個體老闆發現這個卷肉不受顧客歡迎,他一定不會允許菜餚上桌,或者會第一時間加以整改。畢竟顧客是他的衣食父母,讓顧客不痛快就等於拆自己的臺腳,影響生意的事兒他絕不肯幹。

可食堂關注的點不一樣,安全是頭等大事,這根弦一定會繃得緊緊,至於口味就稍次一些,食客的感受當然也會考慮,但大機率會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

教育是慢的藝術,萬萬著急不得,可如今我們卻為圖省事而省卻了一些步驟與環節,少做了一些思考與籌謀,結果就讓我們的教育教學變成了那份“超級百葉捲肉”,力氣沒少花,材料一樣十足十,但就是顯得簡單粗暴。

手剝橙、百葉捲肉以及當下的教育現狀

其實我們只需要將事情做得細緻些、再細緻些,就能將教育做成合乎絕大多數人口味的美味佳餚。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