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屯堡灌湯豬腳:舌尖上的文化傳承

2022-05-20由 貴州日報 發表于 美食

“吃在安順”系列報道之一

新聞提示

民以食為天。認識一座城,往往從味蕾開始。

初識安順,可能是一道色澤金紅、香而不膩的舊州紅燒肉;可能是一道鮮香味醇、皮糯筋脆的關嶺小黃牛;也可能是大街小巷琳琅滿目的特色小吃……

有俗話說:“貴陽的穿著,安順的吃喝。”安順美食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幾乎每款菜都有自己的來歷或與之相關的故事。依託獨特地域風貌,勤勞智慧的安順人民經過千百年來探索,孕育和創造了豐富的黔中安順飲食文化。

今天起,本週刊推出《吃在安順》系列報道,透過文字、圖片、小影片等多種形式,以“吃貨”的視角,為你呈現別具一格的美食報道,一起來觸控和記錄這座城市有關唇齒之間味蕾之中的酸甜苦辣,探尋屬於這座城市的獨特味道。

如果說雲峰屯堡、天龍屯堡的石頭特色建築是安順屯堡文化的“靜態”遺產,那屯堡菜一定是屯堡文化的“活態”傳承,而屯堡菜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灌湯豬腳。

在安順,屯堡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飯桌上總少不了一道灌湯豬腳。

安順苗嶺屯堡一家叫“屯滋味”的餐廳裡,客人絡繹不絕,大多數的食客,均是奔著一道灌湯豬腳而來。

“屯滋味”灌湯豬腳的名氣,得益於老闆劉偉結合傳統制作方式,加以個性化口味創新。油而不膩的脆皮豬腳,搭配嚼勁十足的豬蹄筋,各種口味的湯汁底料滿足不同需求。

劉偉是個土生土長的屯堡人,20歲出頭,在嘗過村裡老師傅製作的灌湯豬腳後,灌湯豬腳的美味口感便在舌尖扎了根,於是決定潛心學習。

作為非遺傳承特色菜,灌湯豬腳的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土豬腳燒香刮毛後焯水,放入油鍋後,小火浸炸數次,直至水分炸幹。後起油鍋大火,肥膩軟糯的豬腳炸至酥脆、骨肉分離為止。

“火候大小和時間長短都非常重要。”劉偉說,豬腳經油鍋反覆煎炸的過程總共要經歷4至5次,中間需撈起,放涼10分鐘後,再放入油鍋煎炸,以此往復。

經過處理的豬腳去除水分,減少脂肪含量,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下,夏季最長可以儲存3個月,冬季最長可儲存6個月左右。

這樣的生產方式在過去沒有電冰箱等冷藏技術的條件下,充分體現了屯堡人節儉好客和“屯田戍邊”保留下來的生活習慣。

為了讓灌湯豬腳被更多人接受,劉偉特調青椒、紅椒、酸湯、清湯等湯底,翻炒後的豬腳充分吸收湯汁,既保留了動物膠原蛋白原有的軟糯口感,又滿足了各地食客的飲食差異。

多種口味的搭配豐富了灌湯豬腳的口味,受到各地食客的讚賞,更堅定劉偉將這道屯堡美食搬到更大市場上大眾餐桌的目標。

今年,劉偉嘗試用抖音拍攝屯堡灌湯豬腳的製作過程。短短几個月,便吸引天津、雲南及貴州其他市州的餐飲愛好者,他們主動聯絡劉偉,想要登門“拜師學藝”,學習製作屯堡灌湯豬腳,甚至加盟開設分店。

一道美食背後就是一段文化,一段文化能讓人聯想一座城市。劉偉說,“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滄桑。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只要提起安順屯堡,就能想到屯堡灌湯豬腳這道美食,讓更多人感受到安順屯堡不僅有石頭特色建築,更有深厚的美食文化內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