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在老家雞蛋叫雞子兒

2022-05-18由 千里沃土一隱石 發表于 美食

每年過年回家,早餐都有些白煮雞蛋。父親自豪的說,咱家這雞蛋,那是雞子,不是雞蛋,你們在外邊吃的洋雞蛋都不是雞子。老人家的意思是,自家既有公雞又有母雞,那雞蛋是孕育了生命的,想孵雞就可以孵出來,不像養雞場的雞蛋,僅僅是蛋而已。

其實兒時在老家,一般說法都是雞蛋,不過也有些出門人見多識廣的,平常說話就說雞子兒如何如何。好比《平凡的世界》裡,二叔之於二爸一樣,當時是一種出門人故作多知的說法而已。其實二者並無差別,畢竟那時家裡的雞蛋都是雞子嘛。

在老家雞蛋叫雞子兒

彼時雞蛋可是稀罕物兒。農人一年到頭,就指望著秋收後賣些棉花、糧食,作為一年生計之用,平時自給自足,可有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兒的,還是要用真金白銀購買,錢從哪裡來呢?一般就是雞蛋。

養豬養羊當然可以,但你不可能平時沒事就殺來賣錢,只有雞蛋,養個三五十隻雞,蘆花雞一天下一個、老黑隔天下一個,灰妮愛到別處拉拉蛋,得想著及時拾回來,這都是有數兒的。攢個五天十天,就夠一兩斤了,上集賣了換點錢花,這樣家裡的日常開銷甚至小朋友的書本費也就夠了。

為了給雞增加營養,在夏天的晚上,小朋友們都紛紛去抓一種叫“黑老馬蟲”的飛蟲來餵雞。

既然如此,哪能下一個吃一個?所以平時是吃不到雞蛋的,小朋友們一般都是親戚家有小孩了,去走親戚時才能吃到雞蛋,且是紅皮兒的。

家裡條件稍好點、看著孩子嬌慣的,半晌不乏的孩子喊餓,怎麼辦呢,拿舀飯的大鐵勺子,打一個雞蛋在裡面,稍微撒一點兒鹽,抓一把麥秸稈燒了,小勺在火上面一晃、兩晃,這就是一個快手煎雞蛋,深得小朋友的喜愛,也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羨慕。

打兩個雞蛋,加入適量水和鹽,反覆攪打,按隨園老人說法,要將竹箸打一千下蒸之,放在屜上大火蒸數分鐘,出鍋加入醋、香油,這就是雞蛋羹了,家鄉稱之為雞蛋膏,滑、嫩、香,營養豐富又好吃,一般是病號才有的待遇。

在老家雞蛋叫雞子兒

家裡有老人的,愛吃雞蛋花。雞蛋磕開放入碗中,打散,倒入滾水,雞蛋瞬間變成片片雪花狀,湯變得略粘稠,喜歡甜的加糖,喜歡鹹的加鹽,點些香油,甚至什麼也不加,俟稍微不燙了,立馬喝下,據說很補的,潤肺。有條件的,冬季每天早起都要沏一碗,想來皇帝也不過如此吧?

夏天如果趕上收麥,那是很辛苦的,這時就不能吝惜飲食。雞蛋都是提前醃好的,收麥之時的中午,一葫蘆水、幾個饅頭、再來一兩個鹹雞蛋,都是冒著油兒的,吃完好像就解了睏乏似的,又充滿了幹勁,一年的收成都在於此刻。

在老家雞蛋叫雞子兒

北方的冬天,萬物冰封,沒有什麼蔬菜,如果來了客人,一份攤雞蛋是必須的。北京人不說蛋,嫌難聽,說是攤黃菜,取其色也。手藝好的主婦,雞蛋打的時候要加入酒,同時熱油熱鍋,倒入打好的雞蛋後立刻關火,這樣出來雞蛋蓬鬆軟嫩,且顯得多,裡面還有嫩綠的大蔥葉兒,端上桌兒,香氣撲鼻,正喝著酒的客人難免連連客氣,嫂子、有啥吃啥吧,別忙活了!哎,那時的北方農村,可不有啥吃啥嘛。

記得小時有次,家裡要掛牆刷石灰,那時用的熟石灰都是自己用生石灰淋(lìn)的,奶奶家院子寬敞,就在她家院子裡挖了個大坑,在裡面加水淋石灰。父母都在忙,我那時還小,就在旁邊跑來跑去添亂,正好奶奶家的雞咯噠咯噠叫起來,母親說,小兒,去拾個雞蛋,給你燙熟了吃。我開心的拿了來,母親把蛋放在生石灰裡,生石灰加水後溫度很高的,不多時,我就吃上了嫩嫩的熟雞蛋,既不是蒸也不是炒,是用石灰所制,可算是難得的經歷了。如今奶奶已經故去,想來怹老人家始終沒明白,為什麼一天下一個雞蛋的老母雞,那天怎麼沒下蛋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