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丨“顏值”變產值 生態能“生金”

2022-03-24由 彭陽融媒 發表于 美食

清晨,太陽冉冉升起,雲海翻騰,層巒疊嶂,溪水潺潺,一幅幅水墨丹青徐徐鋪展。生態之美賦予了六盤大地迷人的神韻,孕育著固原美好的未來。

十幾年來,六盤兒女發揚“三苦”作風,一代接著一代幹,改變了乾旱少雨、黃土漫天、荒山禿嶺的貧瘠面貌,描繪出雲煙成雨、七彩斑斕、林海雪原的美麗畫卷,繪就了戰天鬥地、綠色發展的生態建設史。

綠色成為固原最厚實的發展潛能、最鮮豔的發展底色。今年,固原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涇源縣入選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固原在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的路徑上打開了視野、探索了經驗、見到了成效,真正讓生態之美成為固原人民的幸福之源。

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丨“顏值”變產值 生態能“生金”

產業蓄能引領

“顏值”變產值,生態能“生金”。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近年來,固原持續做好“生態+”、“綠色+”文章,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向“綠色產業”轉型升級,肉牛、草業、馬鈴薯納入國家產業建設體系,建成百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和百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百萬畝特色種植基地。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以先行區建設為統領,整合資源,完善設施,提升服務,全面促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全面打響“春賞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涼、秋觀層林盡染、冬品水墨畫卷”旅遊品牌,生態旅遊風生水起。

如今,一個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成為“網紅”村、明星村。原州區三營鎮甘溝村劉姥姥莊園融合農業觀光、鄉村休閒旅遊、新型農林產品開發,形成以提供觀賞、品嚐、購物、習作、體驗、休閒、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新型田園綜合體,成為“網紅打卡地”。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古樸的農家大院、大紅燈籠、石磨、碾子等原生態元素隨處可見。龍王壩村以“生態休閒立村、休閒旅遊活村”為思路,依託本村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建成百畝梯田高山觀光溫室果蔬園、千畝油用牡丹基地、萬羽生態雞養殖基地,群眾生活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形成了生態良好、環境優美、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的休閒農業基地。

五年來,全市實現旅遊收入142。4億元,榮獲“最美中國·魅力特色旅遊目的地城市”、“全國十佳生態休閒旅遊城市”和“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

清潔能源蓬勃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立足“雙碳”目標,落實“雙控”任務,持續推動工業發展向綠色化方向轉型,鼓勵發展非化石能源,大力發展全市風力、光伏發電和可再生能源,不斷提高畫質潔能源利用比重。城市垃圾無害化利用及環衛一體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專案順利實施,農村陽光沐浴工程實現全面覆蓋。2020年,全市新能源裝機總量685。4MW,其中風電裝機容量538。5MW,光電裝機容量146。9MW,萬元GDP能耗0。51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3。26%。

綠水放歌、青山曼舞,金錢豹、梅花鹿、猞猁、兔猻等大自然的精靈在其間自由嬉戲,黃嘴白鷺、黑鸛等珍稀鳥類相繼“落戶”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奇珍異獸跟著環境走,人才產業跟著環境走。生態宜居已成為固原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力。去年6月,隆德縣招商引進寧夏金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六盤山工業園區中小企業孵化園。企業投資5200萬元,建設中藥材加工(破殼)生產線、活性炭生產線及杏仁脫皮脫苦生產線。當年9月建成投產,企業依託全市163萬畝山杏、山桃林木資源,建設中藥材加工和活性炭生產線,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每年收購加工固原市域內25萬畝山杏、山桃果核,其中隆德縣13萬畝,豐富和延長了退耕還林後續產業鏈,提升了林業產出率,為實現“山綠”與“民富”共贏發展開創了路徑。

10月12日,涇源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今年,涇源縣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創新“綠色+”模式,把旅遊產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協同草畜、苗木、中蜂、勞務“1+4”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綠色產業,探索發展休閒農業、糞汙迴圈利用等新業態,對傳統產業、草畜產業綠色改造、迴圈發展,建成林草產業產品加工生產線一條,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經營的產業鏈。楊嶺村探索形成“苦甲天下”到“富甲一方”的農旅融合鄉村振興模式,三關口礦區探索形成裸露礦山到綠水青山的生態修復涇源樣本模式,畜牧業探索形成以草定畜到草畜結合的產業融合生態養殖模式,冶家村探索形成靠山吃山到旅遊富山的鄉村旅遊脫貧致富模式,以生態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以綠色產業回饋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雙促進、雙提升”,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改革創新開路

改革開路,創新鑄魂。近年來,全市持續深化“四權”改革,用水權改革圍繞“節水增效”,最佳化生活、生態、生產配水體系;土地權改革圍繞“盤活增值”,探索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綜合利用效益達到自治區平均水平;排汙權改革圍繞“降汙增益”,抓好排汙權初始核定、基價確定、有償取得、抵押融資等工作;山林權改革圍繞“植綠增綠”,建立林業資源價值評估機制,探索以林養林、以地換林、以能換林新機制,實現從生態專案到生態資源、生態資產、生態價值的市場化轉換。

“今年售出700株數苗,收入一萬元。”涇源縣新民鄉楊堡村村民禹小軍開心地說。11月19日,涇源縣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燕家山流域生態修復專案正式啟動,優先購買當地群眾栽植的苗木,緩解政府投資壓力,增加群眾收入,提高森林覆蓋率,推動生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自土地權和山林權改革啟動以來,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機制,吸收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涇源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引進3家企業,探索出“生態修復+一二三”、“生態修復+新能源”、“風電+儲能一體化”三種合作模式,推動權能與效益轉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和良性互動。

走進彭陽,群山掩映,梯田環繞,風景如畫。百萬畝桃杏花海、百萬畝旱作梯田、百條生態示範流域等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景觀,成為彭陽縣一張亮麗名片。

12月13日,全市首筆山林權抵押貸款簽約儀式在彭陽縣舉行,邁出了固原市山林權融資改革第一步,激活了山林權的融資功能,對盤活綠色資源資產、釋放資源效益、解決林業發展資金瓶頸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作為寧夏“山林權”改革重點縣,彭陽縣目前已完成10個鄉鎮50個村林草地界定面積87。63萬畝和3個試點村集體林權確權頒證,寧夏金成林生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彭陽縣草廟鄉張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家企業和11名農戶獲得山林權抵押貸款433萬元。“活樹”變“活錢”,“葉子”變“票子”。

“陽光雨露”催生“萬物生長”。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固原幹部群眾秉持“紅色固原、綠色發展”定位,堅守“綠色”最寶貴的財富,篤定前行、久久為功,在山綠與民富雙贏的新徵程上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守青山護綠水,興業態譜新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