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2022-03-16由 周到上海 發表于 美食

一杯咖啡加一個麵包,不但是很多年輕人喚醒自己的方式,也是各路社交媒體上年輕人的打卡標準照……於是便有了——咖啡店裡賣麵包、奶茶店裡賣麵包、西餐廳裡賣麵包,當然,少不了的麵包店裡,還賣麵包!

麵包,不僅代表了一種食物,一度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不知何時起,麵包成為了當代年輕人早餐的優先選項,彷彿吃麵包就成為了小資、中產階級的風向標。

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這屆麵包“身價”的水漲船高,不少人發現:一個動輒二三十元的麵包不再是早餐的最佳選擇,反倒是價廉物美的中式早點更具價效比。尤其是“早餐工程”的遍地開花下,年輕人發現:曾經的麵包不“香”了,早餐,完全可以有更便捷、實惠的選擇。

從備受年輕人追捧的“網紅麵包”,到跌下神壇不敵“四大金剛”,年輕人,為什麼開始不買賬了?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網紅麵包”曾是“高階感”生活炫耀的剛需

麵包或饅頭,本質上都是果腹的碳水化合物。為什麼麵包可以賣得比饅頭貴這麼多?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IT男小飛好一陣子。

“95後”的小飛是北方人。剛來上海讀大學那陣子,同學帶著他去番禹路上的FASCINO排了半個小時隊,只為買上一隻52元的芝士火腿吐司,“好吃是真的好吃,可也太貴了!這都抵得上我一天的伙食費了!”

小飛的同學卻認為這才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在武康路、衡山路這些網紅馬路上,點一杯咖啡、配一個麵包,再拍照打卡發朋友圈!感覺自己離理想中的精緻生活又近了一步。”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曾幾何時,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從四面八方趕到悠悠梧桐樹下,買最紅的網紅麵包、喝最潮的飲料,彷彿就真的體驗上了一把“高階感”的生活狀態,發朋友圈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其實,吃麵包的高階感並非魔都人民特有,早在60年前的《蒂凡尼的早餐》裡,奧黛麗·赫本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的蒂凡尼門店外,一邊咬著可頌、一手端著咖啡,長久而豔羨地望著櫥窗內華美富麗的商品……這份獨一無二的高階感,更是捧紅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初代“網紅麵包”——可頌。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都說眼光要比生活高一點點。”對於手裡票子是有限的年輕人而言,一個網紅麵包,可以滿足炫耀的快樂。“90後”的白領小莫平常工作非常繁忙,但她雙休日的愛好就是去吃麵包,“穿得美美的走在最具上海風情的武康路、新華路上,捧著剛剛新鮮出爐的麵包,感覺自己彷彿成了街頭一道風景線。”

作為麵包最忠實的消費者,小莫發現麵包正在變得越來越貴,從6-10元的一個小號麵包,變成了20-40元的一箇中大號麵包,“我到市中心那些麵包房裡,一買就要花上60-80元,如今的麵包感覺年年都在漲價,感覺有點太貴了!”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不止小莫,多位年輕人都向記者表示,不是不想買,而是麵包實在有點貴。“一個蛋餅加油條7。5元,一個蔥油餅5元,一個肉包3。5元,這樣的早餐消費才更合理”。

確實,數年之前,85度C、巴黎貝甜這樣主流麵包店的麵包售價不過才10元上下,甚至還有10元以內的“小可愛”。但是現在,10元以下的品類已經銷聲匿跡,30元可能才是基本線。

而另外一邊,曾經動輒排長隊的麵包隊伍日漸消失。上海人耳熟能詳的“麵包新語”,作為初代網紅,麵包新語曾經如日中天;後來更是登陸了資本市場,成為了“全球面包第一股”。但如今,排隊是完全不需要,很多城市的“麵包新語”更是黯然離場。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不斷推陳出新的網紅麵包,怎麼就不再受到熱捧了呢?

遍地開花的早餐車,讓早餐多了更多選擇

2017年,“85後”的陳娜從甜品專業畢業沒多久,就憑藉滿腔熱血在愚園路上開起一家名為“WHEN PIGS FLY”的咖啡麵包店,“這家155平方米的店,每月月租、人工成本等近25萬元。我開店就是為了一個簡單的夢想,沒想到現實是如此骨幹。一路走來,遇到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問題,幸好沒放棄。”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在陳娜看來,“如今個人開的咖啡店都是多渠道經營,不僅賣咖啡,更要賣麵包、甜品,甚至還有各種輕食。個人開店的目標都是想變成網紅打卡點,因此都會選擇在市中心、在裝修上進行精細化設計,那消費者來到店裡就希望他能選擇更多的品類,從一杯咖啡的消費變成一份早餐、中餐,甚至是晚餐。”陳娜說,“我們今年7月份準備重新裝修升級。”

店裡有一面標誌性的網紅牆——兩隻小豬在海邊看遠方的背影,很多消費者來打卡,一定會在這面牆前拗個造型。不過,一個以咖啡麵包為主的店鋪,想要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顯然不是隻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麼簡單。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除了房租成本,麵包的原材料也在漲價。

上海人最喜歡的牛奶品牌光明乳業從2019年起進入了“麵包圈”,“光明悠焙”的明星產品“鮮奶土司”一下子成了新任“人氣王”。如今,“光明悠焙”在上海已經開了四家店,其版圖仍然在擴張。

 >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我們的優倍鮮奶土司,不用一滴水,全部都是用牛奶和出的面,一份360克的鮮奶土司賣35元,優倍鮮奶巧克力吐司賣48元,還可以半份半份買。”在“光明悠焙”武夷路店店長張羽看來,“麵包在上海的消費市場很大,大家對面包的接受程度很高,但對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明星產品鮮奶土司的研發人之一,張羽認為,“一家麵包店要做好一定要有其明星產品,我們可能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家開始用純牛奶麵糰做麵包的店,我們吸引的消費者是對品質有要求的人群。”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面對面包賣得越來越貴的現狀,張羽認為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們現在做麵包用的麵粉變得更精細了,高筋粉還細分來自不同地區、品種的麵粉,因為各地日照、溫度的不同,麵粉的品質也有差異。因此,做不同的面同需要用不同的高筋粉,像巴黎大磨坊T55、T65的高筋粉一袋25公斤,以前價格在200元左右,如今已經漲到330多元了。此外面包工藝的升級改革也從客觀上增加了成本,以前做麵包發酵時間很短、工藝相對簡單,現在做一個麵包先要配好種面需要8-12小時,然後打主麵糰需要1個小時,再醒發一個半小時,最後烤一個半小時才能新鮮出爐,總的算起來,做一個麵包需要12-16個小時。”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在麵包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的張羽對上海市場依然非常有信心,“我覺得高品質的麵包,就算貴一點,也一定會得到消費者的長期信賴。”

在麵包店挖空心思對接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遍地開花的早餐工程,也正在讓年輕人的早餐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手機點單、店內自取的模式,也無比契合年輕人消費痛點。

本土麵包的價格要接地氣,更要有創新力

老的“網紅麵包”退場,新生代的“網紅麵包”不斷粉墨登場……這在上海市食品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現代食品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校長幹文華看來,是因為市場定位更加細分,有的做精品網紅店、有的做大商城的品牌連鎖店、還有的紮根在居民區的小麵包店。

那未來,什麼樣的麵包才更會更受年輕人的喜愛?幹文華認為,“麵包的品種變得越來越多了,不僅有傳統的歐包,還有日式麵包、臺式麵包、鹼水面包等等,既有符合健康需求人群的全麥麵包,也有符合需要好吃人群的軟歐包,還有符合新興人類拍照開啟的創新麵包等等。”

不過,麵包消費說到底是主食,除了安全衛生、營養健康、快捷方便、美味時尚外,價格還是要接上地氣,要讓普通老百姓都喜歡吃、吃得起,薄利多銷,才會讓麵包這個市場更加充滿生命力。”

這屆麵包越賣越貴的“高階感”,年輕人開始不買賬了?!

說起來,幹文華不但是魔都初代網紅麵包店的見證者,還是其實踐者。

前段時間,上海人吃了二十多年的“馬哥孛羅”閉店曾一度引發回憶潮,各路人馬前去打卡留念。在上海人的記憶中,“馬哥孛羅”是不折不扣的人氣擔當。幹文華正是在其中工作了近20年,並一步步做到了技術總監。

幹文華回憶說,“以前,日本社長每季度都要來一次店裡指導技術,後來隨著研發和技術的日漸成熟,就完全由我們獨立製作。當時,我們的法棍一出爐,就會搖搖鈴鐺,住在周邊的外國人聽到了鈴聲就會來買……因為價格比較實惠、品質又好,受到了上海市民喜愛,一時間開遍了整個上海。馬哥孛羅麵包房的經營模式,一度成為教科書般的存在。”

如今,麵包要重新吸引年輕人,不僅是價格要接地氣,更要在創新上下足功夫。在髒髒包、軟歐包以後,幾乎沒有能夠引起現象級的產品,此外網紅麵包店裝修風格也在趨同。如何點燃年輕人的麵包消費新需求?整個行業需要大刀闊斧創新,或許不僅僅只是“麵包”本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