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2022-03-15由 杭州休閒生活 發表于 美食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媽媽的灰湯粽”,“vid”:“t0980oh3u69”,“img”:“http://puui。qpic。cn/vpic/0/t0980oh3u69。png/0”,“desc”:“”})

今天的浦江縣上山遺址旁已鮮有稻田

然而出土陶碗陶罐中的稻殼和56顆稻米

都講述著新石器時代早期

先民在這裡栽培水稻和群居的故事

這裡是世界水稻的發源地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回眸一望

便已萬年

從一顆米到一碗飯

稻殼和稻草做成陶器甚至建造房屋

在物產貧瘠的新石器時代

聚居此地的先民憑智慧

創造了“物盡其用”的生活藍本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在我們的文化朔源之旅中

稻草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創造著價值

並在浦江傳承了數千年

從上山遺址向西北驅車約1小時

浦江最高山朝天門的腳下

有一座深山裡的古村落——田後蓬村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這個外人眼裡的避世桃源

是浦江地方風土留存最好的村落之一

村中至今保留著古樸的風貌

幾十年甚至百餘年前的泥瓦房

清可見底的溪澗

小橋、綠樹、魚兒

和浣洗的村婦相映成趣

祭神祭祖、傳統戲曲等地方民俗

至今都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粽情端午

浦江傳統文化美食

致力於家鄉傳統文化推廣的鄭秀珍

和村裡田後蓬民宿的主人朱訓善

向我們推薦浦江特色的端午美食

——灰湯粽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和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包餡粽子相比

灰湯粽的原料簡單至極

只有糯米、粽葉、稻草

但它看似樸素卻暗藏玄機

奧秘就在這把不起眼的稻草裡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包灰湯粽第一步是燒火

可別認為這是用來煮粽子的火

幹稻草燒成的灰是做灰湯的原料

稻草完全燒透放涼

放入鋪著紗布的竹籃

開水緩緩衝入

濾出來的水就是灰湯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灰湯並不是灰色,而是棕黃色

白胖的糯米在灰湯裡泡上半小時

就變成了黃色

讓人不禁質疑:

被灰湯泡黃的米,還能吃嗎?

不僅能吃,而且風味獨特

這就是灰湯粽的特別之處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靠山吃山,現採現用

粽葉和棕櫚葉就在屋後的山上

一煮一洗之後

粽葉變得有韌性不易破

包出來的粽子飽滿又紮實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包好的粽子得在柴火灶裡

慢火煮上五六個小時

時間和溫度讓米粒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鄭秀珍說

草木灰古時被稱為農作物的萬金油

從農業到日用到飲食都有它的用處

灰湯富含碳酸鉀

是一種天然弱鹼性水

用它泡米做的粽子易儲存、易消化

對男女老少都很友好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吃粽子咯!”

還來不及細聞粽香

灰湯粽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琥珀色的米粒交融,晶瑩剔透

在鮮綠的粽葉襯托下

如同深山林間露出的一道光

帶著清透和靈氣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灰湯粽個頭可真不小

秀姐媽媽剝開粽子

嫻熟地咬住粽繩一頭

用另一頭在粽子上繞一圈

輕輕一拉

粽子便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

把我們都看呆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端午在夏至前後

天氣開始熱了

冷透了的灰湯粽蘸一碟紅糖

清涼生津,令人胃口大開

隨著時節吃帶來的幸福感

來自於人與天地萬物的感應共鳴

因時而食的浦江人

深諳老祖宗的飲食智慧並傳承至今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不同於尋常粽子的軟爛口感

灰湯粽結實有嚼勁,存在感更強

粽葉的清香、灰湯的澀香、糯米的甜香

一齊冒出來

隨著嚼動綿延纏繞在舌尖

三五口不過癮

不小心就吃掉一整個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吃過五花八門食材堆砌的粽子

味蕾也被各種調味干擾到時常麻木

沒想到被看似寡淡的灰湯粽一擊即中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幹稻草提前一年儲存

經歷過一次南方難熬的梅雨季

才能在端午時節端出一碗正宗的灰湯

這份堅持並非唾手可得

需要不急不躁的耐性和坦然啊

原來,淡而有味的灰湯粽

藏著閱盡千帆的人生道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西晉周處在《風土記》中寫道

“用菰葉裹黍米,以純濃灰汁煮之,令爛熟”

灰湯粽類似鹼水粽

在追求效率的現代人眼裡

儲存稻草、燒灰、泡米的過程太繁瑣

不如直接加鹼來得快

然而不懂化學原理的先民

用實踐為後人留下的鮮活舌尖記憶

被一代又一代的浦江人守住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朱訓善小時候最愛吃媽媽包的灰湯粽

拿一根筷子戳進粽子裡

舉著它跑到大門外邊玩邊吃

如今在浦江縣城工作生活

也能吃到灰湯粽

但只有回到村裡吃媽媽親手包的

才能找回小時候的味道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浦江人的灰湯粽

未來也許變換出更多的模樣

始終不變的那一碗灰湯

是記憶深處的家鄉味

只要它在,靈魂便在了

一邊吃灰一邊吃粽?竟然被來自水稻發源地的粽子圈粉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