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吃“山粉糊”鬧元宵,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022-02-21由 愛有機生活 發表于 美食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可是在浙江台州,元宵節的時間卻與眾不同。元宵節比別處早一天,是正月十四,而且該晚家家戶戶吃糟羹。糟羹又稱山粉糊。正月十五元宵節,看花燈猜字謎,吃“山粉糊”鬧元宵,這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在我們黃岩,山粉糊有甜的和鹹的兩種口味,人們習慣正月十四吃鹹的山粉糊,正月十五吃甜的山粉糊。

吃“山粉糊”鬧元宵,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鹹的山粉糊

山粉糊,是一種用番薯粉做成的點心,對黃岩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客居他鄉的黃岩人,想念故鄉時,總會一同想起家鄉山粉糊的味道。元宵節黃岩人家家戶戶都會做山粉糊:甜的山粉糊先將紅棗、蓮子等配料放水煮開,然後放入小粒糯米丸子,待糯米丸子煮熟後,加入稀釋了的番薯粉汁,一邊加一邊快速均勻攪拌,直至燒熟。山粉糊出鍋後,人們還會在上面撒上些花生酥、芝麻粉,或是核桃粉、黃豆粉、桂花之類的用來提味。剛做出來的山粉糊熱騰騰、香噴噴,舀一勺慢品細嘗,各種食材各自獨立卻又相互搭配映襯,完美的融合在山粉製成的香甜之中。我比較喜歡吃甜味的山粉糊,家裡人也喜歡甜味。小的時候,我就喜歡過元宵節,然後催著媽媽做山粉糊。那時候的我,不愛吃飯,但如果吃山粉糊,我能吃下兩碗,每次都讓媽媽盛得滿滿的,就怕自己吃不飽。其實,山粉糊是個比較容易吃飽的東西,尤其是甜味的,肚子容易“膩”起來。

吃“山粉糊”鬧元宵,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甜的山粉糊

做山粉糊,前提是得把料準備充分。山粉、荸薺、紅棗、葡萄乾、冬瓜糖、小湯圓、桂花、紅糖,這些配料可以去菜市場裡一併採購。山粉也就是番薯粉,另外,小湯圓也可以用麻餈代替,看你個人的喜好。然後把荸薺洗淨削皮,切成小塊,紅棗切成對半開。如果用麻餈的,也要把麻餈切成小塊,容易煮透。還有要把山粉和著水,攪拌均勻,充分溶解,不要結塊沉澱。材料備好後,就可以煮糊了。首先,放上一鍋水,把荸薺、麻餈、蜜棗、葡萄乾等材料統統倒進去,煮水燒開。然後,一邊倒入溶解好的山粉,一邊用筷子在鍋中不停地攪拌,防止鍋底的山粉燒焦。不一會,透明的糊就已經出來了。再將紅糖溶解在水中,倒入鍋內,攪拌均勻。這樣糊就是紅色的了。等到鍋中沸騰,冒泡,山粉糊就可以出鍋了。糊者,和也。家和,則萬事興。一碗香甜的山粉糊,為這個春節,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吃“山粉糊”鬧元宵,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甜的山粉糊

當然,山粉糊也不只有甜味一種,不少小夥伴多喜鹹味山粉糊。其做法與甜味類似,只是配料略有不同,即是以肉丁、冬筍丁、年糕丁、豆腐乾丁、香菇絲、蟶肉、牡蠣肉、蝦皮、川豆瓣、花生仁、鹽等代替了原有的甜味配料。然而無論是鹹味的糟羹,還是甜味的山粉糊,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味材料,便是番薯粉,是以無論是甜是鹹,也不論是南是北,這種番薯粉做成的吃食,都有一個均用的名字,那便是——山粉糊。

吃“山粉糊”鬧元宵,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鹹的山粉糊

讀大學的時候,每當元宵節我就無比懷念家鄉的山粉糊。熱的時候,是香;冷的時候,是甜。身在異鄉為異客,難忘那媽媽做的山粉糊。但當我跟室友津津有味地提到美味的山粉糊時,他們卻很茫然。在她們家鄉,元宵節吃的就是湯圓。然後,大學四年,寢室裡過元宵節,大家也都只是應景地去飯店裡吃一碗湯圓。不過,回寢室後,我還會再泡一碗藕粉,充當一下山粉糊,以解思鄉之愁。雖然台州各地都有不同的吃法,不過元宵節當天還是少不了湯圓的影子。有些人家會在中午吃上一頓湯圓,或者作為輔食。吃“山粉糊”鬧元宵,是黃岩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小夥伴們,你吃過山粉糊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