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做飯的“原理”

2022-02-18由 企業新動態 發表于 美食

文/皇小文

1

在做飯過程中,我悟到了什麼?

我最近成功做了三道菜,它們分別是:

麻婆豆腐

麻辣牛肉

紅燒魚

做飯的“原理”

賣相還不錯的紅燒魚(此圖,來自網路)

標準的兩葷一素。

在做這三道菜的時候,做著做著,突然,好似一道閃電劈過在我的腦海,把我以前看的那些菜譜、影片和我面前的三種菜,聯絡在了一起,然後,對於做飯這回事,我似乎融會貫通了什麼。

但,我拿捏不準:

我到底想通了什麼?

天啊,我的腦袋裡,為什麼這麼混亂?

經過一個晚上的冷靜思考和抽絲剝繭,我似乎發現了一個原理:

做飯的“原理”。

所謂“原理”,就是在此方針的指導下,可做盡天下一切食物!

2

做飯的原理:三要素

經過歸納和演繹,我發現做任何一道菜,都需滿足三個要素:

烹製所需的能源及廚具

食材,包括配料

食材及配料的烹製順序

這三要素,涵蓋了烹製食物(做飯)的所有因子。

先說第一個要素:烹製所需的能源及廚具。

火和水是最基礎的能源,其他的各種烹製方法,都是在火、水的基礎上演化而來。

直接使用火,就是燒烤,barbecue;直接使用水,那就是水煮;比如油炸,那是用火加熱油;煙燻,也是使用火;麵包發酵,有水的參與;若是蒸,是火、水均參與。

火的作用,是提高食材裡的水分,使得食物變熟。

至於廚具,那就太多了,去京東、淘寶上輸入“廚具”二字,資訊量能嚇死人。

接著,是第二個要素:食材,以及配料。

對於一份做好的飯菜,我們吃的是食材;配料的作用,是使得食材的味道,更加符合每個人的喜好。

有的人喜歡辣,有的人愛清淡;有的人喜歡酸,有的人熱衷甜。

在這個世界上,食材的種類非常多,從熱帶、到溫帶、到寒帶,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到水裡遊的……

而且,食材的種類也在不斷變多,想一想人造肉、人造雞蛋就知道了。

配料的種類也非常多,常見比如花椒、茴香、蔥、姜、蒜、醬油(生抽、老抽)、醋、料酒、耗油、辣椒麵、孜然粉、陳皮、香菜等。

不常見的配料,我也叫不上名字呀……

隨著人們口味的不斷變化,也一定還會有新的配料產生。

最後一個要素,就是食材及配料的烹製順序。

在這個”要素“裡,最重要一點,就是對時間的把握:什麼時候烹製食材,什麼時候加入配料。

比如,做一個番茄炒蛋,其實有三個步驟:先炒雞蛋,再炒番茄,最後兩個一起翻炒,放鹽、出鍋。

這是比較簡單的一道菜,所以幾分鐘就能搞定。

如果是一道工序複雜的菜,那就要牢記各種食材及配料的烹製順序。

以麻辣牛肉為例,要先醃製牛肉,20分鐘,油五成熱,炸至邊緣金黃,取出、晾油、以備用,熱鍋,放入辣椒麵、孜然粉、花椒粉、白芝麻,最後放入已經晾好的牛肉,粘勻,出鍋。

從頭到尾,大約需要30分鐘。

做飯的“原理”

大塊的麻辣牛肉(此圖,來自網路)

如果你口味偏甜,那就用冰糖、或者白糖代替辣椒麵。(糖醋牛肉?感覺好奇怪)

發現了沒?

多種多樣的飯菜,本質上,都是這三個要素之間的不同排列與組合。

3

做飯原理的具體指導,體現在哪裡?

既然是具體指導,那麼就是在“三要素”上下功夫。

比如說能源,像火、水、微波等,不必多說。

至於廚具,我們可以看看德國人的廚具,讓人大開眼界:

做飯的“原理”

這是一個德國廚房裡的刀具

在德國,不論果、蔬、肉、骨,不論撕、拉、拔、削、剁,不論方、條、圓、扁、片、塊、絲、角,都有相應的各個款式、各種大小的工具。

接下來,再來看看最受中國人歡迎的雙立人經典四星系列:

做飯的“原理”

好高大上的感覺

除了這種不鏽鋼的廚具,還有美國的康寧玻璃廚具:

做飯的“原理”

我有一個2L大小的康寧小鍋,其實還是蠻好用的。

用這個鍋的時候,我能看到食材變熟的整個過程,還挺有意思。

在“做飯的原理”第二要素的指導下,人們不斷尋找新的食材、發現新的配料;

在第三要素的指導下,人們不斷地調整、最佳化各種食材、配料的烹製順序。

在理論上,食材、配料的數量(種類)是無限大的,烹製順序的數量也是無限大的,所以兩個無限大結合在一起,結果也是無限大。

對於吃貨來說,這個世界上的飯菜的種類,有著無限多種的可能性,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而且,每個人的的口味不斷在變,這就是從需求端,給做飯的人提出了無限多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想在做飯上”有所創新“的話,那麼就可以在上面的三個要素中,重新進行組合!

4

做飯,是體力活,也是藝術創作

不過,即使瞭解做飯的原理,也未必做得出飯菜,尤其是好飯、好菜。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原理,只有理論意義,沒有現實價值。

只有做出來的飯菜,才有現實價值。

比如,我的麻婆豆腐:

做飯的“原理”

麻婆豆腐(此圖,來自網路)

而且一個合格的好廚師,不僅能做出上好的飯菜,還能以穩定的水準、批次地做出上好的飯菜。

這絕不是一個輕鬆的活。

想一想,連續幾個小時、在高溫、濃油煙的環境下做飯,對體力和耐力,是多大的要求?

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現象:絕大多數的廚師都是男性。

問題隨之而來:

為啥女性吃貨這麼多,女性廚師這麼少呢?

除了體力上的天然弱勢,更因為廚房裡的油煙,會極大地傷害女性的面板!

只要想一想、一套就價值上萬塊的護膚品,就好像頓時明白了什麼……

少數的廚師,隨著個人能力的不斷逐漸提升,經驗的不斷積累,就變成大廚、頂級廚師,飯菜在他們手裡,就變成了一種藝術:色、香、味俱全的藝術。

這個級別的廚師,他們已經將”三要素“融入了自己的靈魂與血液,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做飯,已經不是按步照班的一步一步來,而是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合情合理的”創造“,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做成的飯菜、巧奪天工。

就像米開朗基羅雕刻大衛像一樣,頂級廚師是運用自己多年的經驗與一剎那間的靈感,使那一頓驚才絕豔的飯菜、自然而然地從各種食材與配料中、逐漸生成。

這不是藝術,又是什麼?

做飯的“原理”

回鍋肉(此圖,來自網路)

5

你和我,都能做出超好吃的飯菜

沒有人,生下來就會做飯,所有人都是在後天的學習中,才學到那麼多的廚藝。

而且,沒有什麼技能,比會做飯更接地氣了。

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或許是做給自己吃,或許是做給家人、朋友們吃。

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呀!

做飯的”原理“的意義,主要在於”指導“。

有了原理的指導,就能少很多彎路;而且,在原理的指導下,還能有意識的拓展做飯的各種可能性。

既然已經知道了做飯的”原理“,接下來可以做的,就是在”原理“的指導下,反覆實踐、磨練手法、提升技藝。

你和我,真的,都能做出超好吃的飯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