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天津故事:金湯橋的前世今生

2021-12-14由 麗姐看天下 發表于 美食

橫跨南開、河北兩區的“東浮橋”,架在東門外的海河上。這座橋的始修歷史是260年前的事情了。1730年,當時擔任青州運同天津分司職官的五品大員孟衍周到天津上任,當時鹽稅院在河的對岸,每天需要公務往來海河兩岸,可是海河水勢洶湧,無論是過往行人還是鹽務往來都需要待擺過渡,而且渡河極不安全,不斷髮生事故,便把自己的薪俸捐出來修建了這座浮橋。由13條木船連綴而成,橋面鋪設活動木板,初名“鹽關浮橋”。又因此橋在城廂東門外,故又稱“東浮橋”。當地百姓感恩孟衍周,也習慣稱這座橋為“孟公橋”。此事在《天津縣誌》上有記載。光緒末年的《天津縣新志》中也有記載:“孟公橋在東門外,即鹽關浮橋,其地先以渡船往來,時有覆溺之虞,雍正八年,青州運同孟衍周造此,居民德之,故名。”

到了1905年,比利時商人開設的天津電車公司,為了將電車透過浮橋直達老龍頭火車站,決定把東浮橋改建為鐵橋。經過一年的施工,於第二年鐵橋落成後用銀20萬兩,名叫“金湯橋”,取固若金湯之意。

1934年金湯橋出現傾斜,工務局請橋樑工程師蔡君簡承擔整修事宜。由於原橋鋼材硫磷含量均遠高於規定標準,可焊性很差,故改用鉚焊結合之法。

1970年天津市又對金湯橋實施過一次整修,全面頂升1。2米,廢除開啟裝置,並對橋樑鏽蝕部分進行修補加固。

2003年海河開發改造中,經研究決定,對金湯橋在恢復設計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加固整容。原有的開啟功能完全恢復,並且提高了通航標準。整修後的金湯橋成為供人們通行和遊玩的步行橋,車輛不能通行。百年金湯橋的功能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最早的浮橋到鋼橋,主要是連線海河兩岸的交通;而現在,金湯橋已經成為集觀光旅遊和紀念天津解放於一體的步行橋。在不失原汁原味的鋼橋基礎上,輔以聲、光、電及水景,今天的金湯橋已煥然一新,在碧水上屹立著,成為海河上靚麗的一景。

天津故事:金湯橋的前世今生

天津故事:金湯橋的前世今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