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古代的染人是什麼樣的?染人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2021-05-01由 漢服衣冠 發表于 時尚

在西周時期,由於絲織品、麻、葛織品的發展,使染色發展成為專門的行業:官府手工業作坊有掌染草的“染人”。

古代的染人是什麼樣的?染人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詩經》中提到的織物有多種顏色,當時人們己掌握多種礦物染料,像赤鐵礦、硃砂、石黃、空青、石青等。植物染料在這一時期被用於染制各種顏色。

考古發現西周時,己獲得紅、黃、藍“三原色”的染料,並能用它們套染多種顏色。

古代的染人是什麼樣的?染人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紡織業的興旺,練染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逐步形成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官營手工業中,與練染有關的有7個工官,有不同的分工,如鍾人染羽,筐人設色,慌人練絲,還有染人,掌染草等。

絲、麻、葛等在染色前要精練,不僅是為了漂白,也是為了除去纖維表面的膠質。

古代的染人是什麼樣的?染人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如練絲每天要在有一定溫度的草木灰水中浸漬,清洗後放在日光下曝曬漂白,夜間浸在水中,如此反覆晝夜。練帛則在較爛的欄木灰和蜃蛤(貝殼)灰水中浸漬,方法大致相同,其目的同樣是用鹼性液體除去膠質。這一預處理工藝對提高染色質量至關重要。

印染工藝在春秋戰國時包括敷彩、版印等工序。敷彩,又稱彰施。它是在織物或衣裳上用調製的顏(染)料循花紋塗繪。古籍上稱為畫繢(繪),它是印花的前身。春秋戰國時代,畫繪敷彩的衣裳十分普遍,《左傳》說貴族們“衣必文彩”。

講究“九文、五章,以奉五色(青、朱、黃、白、黑)“,“非列採不入公門”。

當時染色分石染和草木染兩種。石染指用硃砂、赭石、石黃、空(石)青、蜃灰(白)粉末等礦物顏料,進行塗染和浸染絲帛。草木染是指用植物染料的色素,進行浸染、套染和媒染染色,如用藍草染藍,紫草染紫,茜草染紅,梔了染黃,皂淑櫟樹果實)染黑等。總之,當時色己相當齊全。

古代的染人是什麼樣的?染人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發展的

另外,還值得提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媒染技術。據《周禮·老下記》記載:

三人為縹,五人為鯫,七人為緇。“這是以茜草色素作為紅色媒染染料染鯫(絳色)為底色,再以青礬石等交替媒染而成鯫(青赤色)和緇(黑赤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