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專欄|詩詞小課堂15:登金陵鳳凰臺

2021-11-01由 博雅雲課堂 發表于 時尚

專欄|詩詞小課堂

15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解讀

《登金陵鳳凰臺》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律詩傑作,即使撒落在李白燦若星辰的眾多作品中,也仍然很醒目。它好在哪兒呢?

全詩集寫景抒情、懷古傷今於一身,用典精妙、對仗工整、字字珠璣,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詩的一開篇靈動明快,“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讀來押韻流利。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曾有鳳凰集於此山,鳳凰是一種祥瑞,於是築臺紀念,象徵著王朝的興盛。

可此時李白看到的,是一番什麼景象呢?鳳凰自然是早就不見了,鳳去臺空,只有長江水仍然不停東流,不捨晝夜。

下兩句繼續懷古,“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金陵南京是六朝古都,曾經盛極一時,秦淮河兩岸金光閃閃。可惜六朝的榮光是短暫的,很快繁華就一去不復返。

如今看來,東吳的宮殿早已荒蕪,掩埋在一片芳草萋萋之中,東晉時的風流人物也早作了古,不復昔時風光。

抒情至此,李白收起憑弔之情,轉為寫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這是站在鳳凰臺上所看到的風光,很是壯闊大氣。

“三山”是三山磯,因三峰並列而得名,它們俊秀地矗立在金陵的西南邊,遠遠望去,三峰若隱若現,就像在青天之外。

再往下看,秦淮河西流入長江,中間被白鷺洲攔截,江水一分為二,分流成兩支。李白向來熱愛大好河山,目睹此景,心情想必極其舒暢。

樂極難免生悲,李白寫到此處,卻又由景轉情,發出感慨。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天上的浮雲來去無憑,總是難免遮蔽天日,讓我看不到長安,心裡很是難過。

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呢?是李白站在金陵的鳳凰臺上,真想看得到遙遠的長安嗎?

當然不是的。首都長安是朝廷所在地,也是皇帝的居所,而天上的太陽則是皇帝的象徵。瞭解這兩個詞的意思,這兩句就好理解了。

相傳這首詩是李白被排擠出長安,遊金陵時所作,也有說是他流放夜郎返回後所寫。前者心懷悲憤,後者前途茫然,不變的是李白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沉重心情。

於是他說的浮雲,就是那些包圍著皇帝,排擠自己的奸邪小人,因為他們包圍著皇帝,才讓我望不到長安,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啊。

《登金陵鳳凰臺》全詩立意高絕,遣詞優美,意境深遠,具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與崔顥的《黃鶴樓》,共同成為唐詩中登臨懷古的雙璧。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最才華橫溢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才思卓絕,精劍術,愛喝酒,好交友。

阿爾遐想

“晉代衣冠”指的是郭璞的衣冠冢。

郭璞是兩晉時期最著名的方術士,同時也是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在當時享有盛名,曾受到皇帝的信任,後因直言而遭叛亂的王敦殺害。

東晉明帝很敬佩郭璞,想為他建墳立碑,但他的屍身已經找不到,就尋來郭璞生前穿過的衣冠,葬在南京玄武湖畔。

因郭璞生前大名,此衣冠冢建成之後,前來憑弔之人不斷,盛極一時。但到了唐代,也就只剩下一座乏人問津的古丘了。

專欄|詩詞小課堂15: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簡介

專欄|詩詞小課堂15:登金陵鳳凰臺

顏回樂

立雪教育機構創始人,資深圖書從業者。

愛讀書,愛電影,愛畫畫,沉浸於視聽帶來的樂趣,並努力把它們分享出來。

其風格生動有趣,寓深刻的哲理於妙趣橫生的語言之中。

曾出版《藏在成語裡的穿越大冒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