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2022-11-27由 媽咪智囊團 發表于 母嬰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文| 張書願 小凡姐姐

“我說不清楚我的意思。即使我說得清楚, 我怕自己也不一定想說。”

這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爾頓說的一句話。很平常的句子,卻被很多人喜歡著。

因為它道出了我們每個人的孤獨。

大多數人,不管活得熱鬧還是寂寥,本質都是孤獨的。

因為,茫茫人海,卻很難找到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

原先,我們還去解釋、哭喊,試圖讓對方明白。漸漸地,我們都連說都懶得說了。

這個悲劇,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一代一代,迴圈往復。

是時候做些改變了。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生活中的幾個場景,你一定經歷過

場景一:

孩子:原本安安靜靜地搭著積木,突然“轟”地一下把積木全推翻了,帶著哭腔尖叫:“這個破積木,我再也不要玩了!”

媽媽:這積木不是上週剛買的嗎?是寶寶自己挑的呀。

孩子:哼,我不喜歡了。

媽媽:寶寶,我們不能這樣不愛惜玩具的,快,把積木撿起來吧。

孩子:不要就不要!

場景二:

孩子:我養的那條金魚死掉了。

媽媽:哦,別難過,我們下週再去花鳥市場買一條。

孩子:哭著搖頭。

媽媽:不是說給你再買一條嗎?還哭什麼呀。

孩子:我就要原來養的那條!

媽媽:無理取鬧啊。

場景三:

孩子:放學回來扔下書包說:“我真想狠狠地揍小明一頓!”

爸爸:為什麼?

孩子:他把我作業本藏起來不給我,害得我被老師罵!

爸爸:是不是你先惹他的?

孩子:沒有!

爸爸:那他為什麼偏偏這樣對你?怎麼不對別人這樣呢?

孩子:我哪知道?反正我沒惹他。

爸爸:那好吧。你們是同學,不要計較了,你自己肯定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為……

孩子:好了好了,知道了。

場景四:

孩子:我要吃蛋糕。

媽媽:蛋糕沒有了,吃點餅乾吧。

孩子:不行,我就要蛋糕。

媽媽:我說了家裡沒有了!

孩子:抓狂、哭鬧,就要蛋糕

媽媽:怎麼會生出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

上面的四個場景,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這些情況下,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覺得被理解

孩子們跟家長訴說、或者發脾氣,並不是想讓大人教他怎麼做的,他們只是在宣洩情感。

也許他們不懂得什麼叫做理解,但是他們求安慰,求抱抱的心情是跟大人一樣的。

場景一中,家長並沒有看到孩子的情緒,或者說是看到了卻故意忽視。

其實孩子的挫敗情緒已經很明顯了,他把積木推翻,表示不要再玩,這是在宣洩玩積木過程中受到的挫折,而媽媽卻在他傷口上撒鹽:這是你自己挑的玩具,現在發什麼脾氣呢?還不快撿起來。

這樣一來,孩子的不配合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場景二中,家長已經看到了孩子難過的情緒了,但是很可惜,她採取了否定的態度。

我們很多人都會在對方難過的時候對他說:別難過了。

實際上,這句話對他一點安慰的作用也沒有,反而會讓他覺得更傷心。因為他的感受沒有被接納,所以,下面的建議不管多麼中肯,他都不會接受的。

場景二中的媽媽覺得孩子無理取鬧,我卻覺得媽媽實在太過於冷靜甚至冷漠,孩子為自己養的那條魚悲傷,媽媽不但沒有呼應他的感受,還輕鬆地給出解決方案,彷彿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

場景三

也是我們常常遇見的,當孩子被人欺負或者遇到倒黴事了

,家長總喜歡來一句:“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言下之意,你肯定是自己有問題。

這個場景中的父親就是一直在用提問、建議的方式,

希望能夠“立竿見影”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然而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場景四

是一些低齡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的問題。我經常聽到媽媽們抱怨孩子這種異常的執著:非得要吃某樣東西,非得要穿某件衣服。

家長分明已經給出很好的替代方案了,可孩子就是死活不依。

以上這些場景中都存在著同一個問題:

孩子的感受沒有被看見,沒有被接納,沒有被尊重,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邏輯嚴明的解決方案,他們只是渴望被理解的感覺。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呢?

首先,要認真、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

這是理解孩子的前提,更是整個親子關係的前提。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要保證你的心在孩子身上。先有了這樣一個態度,才能談更高階的育兒技巧。

第二,對孩子說的進行迴應,哪怕是最簡單的詞語。

你也許不相信,即使是最簡單的“嗯”,“哦”,“這樣啊”,或者就是把孩子說的再重複一遍,都能給孩子很大的安慰。當然,這個前提是你在專心聽孩子講話,而不是敷衍。

第三,說出孩子的感受,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

場景一中,媽媽可以說:“寶寶看起來很生氣呢,能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嗎?”

場景二中,媽媽應該立刻呼應孩子:“哦,你一定很難過吧?”

場景三種,爸爸可以這樣說:“你看起來很憤怒,他做了什麼?”

第四,不需要真正的解決方案,只需要表示你願意實現他的願望即可。

比如,場景四中的媽媽可以這樣說:“聽起來你特別想吃蛋糕呢,真希望家裡現在能有一塊啊,媽媽希望能立馬給你變出一盒來。”一般來說,很多孩子聽到這裡,已經快要破涕為笑了,即便沒有,原先的執拗也已經消除了大半。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賢惠老實的妻子被綠了,出軌老公給出的理由讓指責他的眾人沉默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個孩子,這樣做,夫妻關係也能更親密

看完上面的文字,媽媽們有沒有想到自己?

我們自己很多時候在家抱怨老闆、抱怨同事,是為了讓老公給我們下一步行動策略的嗎?

不是呀,我們也不過就是想要一個抱抱,一句體己話,一個理解的眼神,而已。

其實,男人們也是一樣的。他說好累的時候,不要對他說:“那你好好休息”,應該趕緊過去抱抱他,說一句:”你辛苦了。”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妻子,非常賢惠,每天拖地擦桌子抹凳子忙個不停,可是丈夫卻對她越來越失望,以至於出軌了。當妻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訴時,丈夫的一句話讓妻子呆住了:“我就是希望下班回家能跟你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聊聊天,而你卻一次都沒有滿足我。”

我記得看過的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有個能陪我聊聊天的人,比看電視吃飯更重要。比如今天天氣不錯,我就能對他說,天氣不錯啊。如果天冷了,我就讓他添件衣服。可惜這樣簡單的交流卻也無法進行。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人,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是的,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不被理解,不被接納。

雖然,我們有摯愛的父母和孩子,愛人和親人,可是,我們依然覺得孤獨。

理解和被理解,真的那麼難嗎?未必呀,我們只是用錯了表達模式。

我們習慣了在孩子哭泣的時候說“不要哭,別難過”,卻忘了表達“我知道你很難過”這件事。

那麼,讓我們從現在起,認真傾聽我們愛的人、迴應並說出他們的感受、祝願他們心想事成。有了這份理解,他們定會力量滿滿,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注:文中圖片來自百度圖片、Pixabay網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