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2022-07-19由 急診室老苗 發表于 母嬰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幕。

媽媽劉梅給爸爸夏東海安排了做家務的任務,夏東海琢磨之後,將請家政的錢,用獎勵的方式分給了3個孩子。

孩子們做家務可以兌換卡片,然後用卡片可以換取零花錢,這樣既能對孩子們起到鍛鍊作用,又能節省開支,一舉雙得。

開始3個孩子很積極,但沒過多久,問題又出現了。

為了兌換更多卡片,3個孩子每天要做七八頓飯,不管衣服是新是舊,全部塞到了洗衣機裡,就連地板,都每天擦3遍。

察覺到不對勁的夏東海,趕緊取消了物質獎勵,但緊接著出現了新的問題。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原本過度積極的孩子們,立即變得懈怠起來,因為沒有獎勵可拿,即便空閒也不會做任何家務,徹底違背了夏東海的本意,不僅沒讓他們體諒到父母的不易,做家務的任務也沒能妥善安排。

現實生活裡,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類似的經歷,為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會採取一些“獎勵措施”,可是有時候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實際上,這是因為家長在獎勵方式上進了誤區,沒能正確利用“扇貝效應”,導致了錯誤的結果。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什麼是“扇貝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用白鼠做過實驗,每隔20秒對老鼠進行一次強化刺激,在強化後,老鼠的反應會出現短暫的停頓,但在下一次強化到來之前,反應率又會達到最高峰,白鼠的這種行為趨勢曲線,會呈現扇貝式的形狀,進而得名“扇貝效應”。

比如在工作中,老闆為了讓員工們更積極地進行工作,會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只有達到績效以後,才能拿到更高的薪水,員工的積極性也會瞬間達到峰值。

但經過長時間有規律的激勵後,如果老闆突然取消獎勵機制,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會大減,甚至可能辭職、抗議罷工,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扇貝效應”。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錯誤地利用“扇貝效應”,會違背教育初衷

夏東海這種用零花錢作為獎勵,來強化孩子們做家務的行為,也是一種典型的“扇貝效應”,有獎勵孩子就有幹勁,沒有獎勵就熱情全失,但因為錯誤的應用方式,使得結果違背了教育初衷。

首先,是價值觀引導方向出現了錯誤。

按理說,透過零花錢的刺激,夏東海應該讓孩子們體諒父母的辛苦,久而久之,養成幫忙做家務的習慣,實現正向的積極引導。

但由於錯誤地利用了“扇貝效應”,使得孩子們將做家務這件事直接與獎勵聯絡了起來,過多地去重視獎勵,而忽略了其中的內在價值,最後導致孩子們“無利不起早”。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其次,把獎勵設定為了固定的規律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獎勵應該只起一個引導作用,而一旦家長把獎勵設定為固定的規律模式,就會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過多關注獎勵的價值,而忽略事情本身,無法將興趣放在真正的事情上,一門心思只想著獎勵。

如何正確使用“扇貝效應”?

1.設定隨機頻率的獎勵模式

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我們在給予孩子獎勵時,可以設定隨機頻率的獎勵模式。

比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固定模式獎勵後,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為了養成好習慣,會繼續對他進行觀察,如果做得很好,就能繼續獲得更豐厚的獎勵,但並不是每次都會給出。

既使孩子繼續時刻保持良好的習慣,也避免孩子因為獎勵的突然消失,而產生消極心理。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2.豐富獎勵的形式

長期單一的物質獎勵,會使孩子的積極性降低,失去刺激效果。

因此,我們可以豐富獎勵的形式,除了物質獎勵之外,還可以給予孩子精神方面的鼓勵,或者是答應孩子一個不出格的小要求等等,只要孩子願意接受,就是合理的獎勵形式。

3.給孩子養成習慣後,及時停止獎勵

雖然在長時間的過程中,持續應用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會產生“扇貝效應”,但在新知識、新行為、新習慣的初始學習階段,獎勵的存在是必要的。

當孩子逐漸養成習慣,學習或者行為達到要求後,我們可以不斷延長獎勵的間隔時間,及時停止獎勵,防止孩子陷入“扇貝效應”的怪圈裡。

要不要經常獎勵孩子?獎錯了反而危害更大,“扇貝效應”瞭解一下

老苗結語:

應用“扇貝效應”教育孩子有利有弊,關鍵還是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大家在利用“扇貝效應”時一定要多注意,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制訂相應的獎勵策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

今日話題:你平時會利用“扇貝效應”教育孩子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