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育兒神器《正面管教》究竟講了什麼,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2022-05-31由 皮特老師 發表于 母嬰

如果統計一下做早教這8年裡我推薦給家長次數最多的育兒書,那一定是《正面管教》。

雖然這本書有翻譯爛、邏輯不夠清晰、成書年代早等問題,但瑕不掩瑜,裡面的許多觀點,至今看來依舊發人深省,同時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育兒工具。

那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本書,先說一句,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給你一個

全景圖。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這本書,那剛好可以做一個複習,如果你還沒有看,那看完這個文章再去看書,你會收穫更多。

但請記住無論是什麼型別的解讀,都代替不了閱讀和思考本身。

這本書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

1、什麼是正面管教。

2、為什麼要正面管教。

3、如何正面管教。

第一部分:什麼是正面管教?

首先作者介紹了不同的教育型別:

嚴厲型,驕縱型,和正面管教型。

嚴厲型強調規則,忽視孩子的自由意志。

驕縱型孩子想幹嘛就幹嘛,忽視規則。

而正面管教型則是規則和自由並行。

上面是對不同教育方式做了一個分類,那教育孩子的目標到底應該是什麼呢?

《正面管教》認為是培養一個有能力的孩子。

哪些能力呢?

1、對個人能力、價值以及影響力的感知。

即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力的人。

2、自律和自我控制。

3、人際溝通能力。

4、判斷力。

即分辨什麼是對自身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能力。

作者覺得要想實現上述的這些目標最好的的方式就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

和善而堅定。

和善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堅定是尊重自己和現實。

和善好理解,就是不要把孩子當作大人的附屬品,也不要當作縮小版的成人,尊重孩子的發展,尊重孩子的人格,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

堅定是什麼呢?

很多人把它理解為就是要強硬的對待孩子的錯誤,這就理解錯了,

堅定是指要尊重自己和現實。

比如有的家長,被孩子打了,還是笑嘻嘻的,或者沒有任何反應,這就是不尊重自己。

你在大街上走,有人扇了你一巴掌,你會笑嘻嘻的或者什麼不做就走開嗎?

和善是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來對待,而堅定則是在和孩子的交往過程中,要把自己也當作獨立的個體。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堅定,要施行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模式,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父母要給予孩子

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能為孩子帶來價值感和歸屬感,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第二部分:為什麼要正面管教?

現在我們知道了正面管教是什麼,那為什麼要對孩子正面管教呢?

這就涉及到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當然,個體心理學博大精深,這裡提到的只是與正面管教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包括:

1、孩子是社會人。

社會人指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而人的行為取決於他所處的社會環境。

2、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比如孩子哭鬧,大多數時候,他都不是為了哭鬧而哭鬧,而是在透過這個手段,來達成某種目的。

3、孩子的首要目標是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

4、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

4、人需要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感。

5、犯錯是學習的好時機。

6、確保你向孩子傳遞了愛的資訊。

到這裡前兩部分就講完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這兩部分佔的篇幅並不多,那我為什麼要拿出來仔細解讀呢?

因為大多數人讀這本書的時候,都讀錯了,把閱讀的中心放在了第三部分,也就是方法和工具上。

這也可以理解,整天被娃鬧的雞飛狗跳,肯定希望有妙招能一招制敵。

但是如果你沒有理解正面管教的核心概念,那你的方法就是無根之水。

就好比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沒有目標和規則,做著做著很可能就會跑偏。

所以我建議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朋友,前兩部分一定要用心讀。

第三部分:正面管教工具。

當然,也不是說方法和工具不重要,任何的教育理念都需要落到實處。

正面管教一直以來廣受歡迎的原因,也是因為它提供了許多實用、行之有效的工具。

下面這幾個是我覺得很適合中國家庭,也是家長反饋給我最好用的幾個工具:

1、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

前面的理論有提到,行為都是以目標為導向的,那孩子的錯誤行為有啥目的呢?難道僅僅就是為了氣老母親,作者認為有這四種目的:

一,尋求關注。

二,爭奪權力。

三,報復。

四,自暴自棄。

每一種目的家長的感受和孩子的行為都不一樣,相應的,家長需要做出的應對也不一樣,比如一個尋求關注的孩子,家長可能覺得孩子特別的黏人,比同齡的孩子能力差。

這時,家長需要做的是跟孩子做約定,比如你玩十五分鐘積木,媽媽就過來看看你搭的房子怎麼樣?同時,要經常用語言和行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

其他的我不多說了,大家自己看書。

2、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什麼是自然後果,就是孩子的行為引發的直接後果。

比如孩子的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你要做的不是打他一頓,讓他過來吃飯,而是讓他體驗一會飢餓的感覺,讓他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也有前提,首先,你要預先告知孩子,讓他知道後果,其次要尊重孩子,你的目的不是打敗孩子,讓他受挫,而是讓他透過承擔後果來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積極的暫停。

帶娃難免要生氣,生氣了難免要發脾氣。

但是一般來說發脾氣除了能在當時震懾住孩子,並沒有很好的長期效果,而且孩子還會有樣學樣,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情緒。

那這就需要情緒控制能力較好的成人先做出改變,積極的暫停指的是在戰火即將燃起之前離開現場,等到情緒冷靜了再進行溝通,經常使用這個工具,家長和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都會有所提高,親子關係也會更好。

4、多使用鼓勵而非表揚。

表揚是指標對孩子自身的,以及針對結果的讚美,比如你真棒,真是個好孩子,做得真好等。

而鼓勵是針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針對做事情的過程,比如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比上次有了很大的進步。

同時鼓勵是像一個朋友一樣,在一個平視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而表揚帶著家長對孩子的評價。

那是不是隻能鼓勵,不能讚揚了呢?也不是,這兩種溝通方式都是正確的,但是家長要多使用鼓勵。

關於這部分內容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5、啟發式提問。

在孩子遇到難題需要解決問題時,或者家長和孩子陷入爭端時,家長可以用啟發式的問題來跟孩子溝通。

什麼是啟發式的問題呢?就是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提出來的問題,比如“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不是一個啟發式的問題,而“你想一想,我們現在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一個啟發式的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要少一些逼問,多從解決問題、拓寬孩子視野的角度出發去問問題,去溝通。

還有許多非常有用的工具,因為篇幅的緣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你多讀幾遍的育兒經典書籍,希望這篇文章對你理解這本書有幫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