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2022-05-30由 讀書醬 發表于 母嬰

捫心自問,作為家長,你用言語辱罵過孩子嗎?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以這個為前提,我們來談談育兒過程中的“語言暴力”這把隱形的刀劍。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刀和槍嗎?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在我國,至少有百分之68的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語言辱罵,而這些字眼通常都是出自父母之口。

對人格的貶低,對行為的辱罵,是極其的傷害幼童自尊的。

來聽一下,常見的辱罵字眼:

(如有心理不適,請跳過此段)

“你為什麼不跟XX比,你會什麼?”

“你不丟人我還丟人呢,滾出去”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

“是人都比你強。”

"生你這麼個賠錢貨,你有什麼用?"

“你才多大打扮的花裡胡哨,出去騷給誰看?”

“我是你媽,我什麼都要管,你就得聽我的。”

“你怎麼不去死?吃我的用我的,有本事出去橫?”

。。。

。。。

作為一個成年人,聽完這樣的辱罵,都會感到特別悲傷乃至憤怒,

你知道嗎?監獄中的少年犯,童年時期都曾遭受過嚴重的語言暴力,這是一種對人格的極致摧殘,會使青少年本就脆弱的心智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

李玫瑾老師曾經在一檔節目裡公開說過:絕大多數青少年犯罪案,主要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童年所受到打壓,成年後渴望復仇,渴望補償,產生暴力情緒。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個影片:

在國外的一個超市裡,兒子正在打遊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

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並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

父親萬萬沒想到,兒子會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選擇了自殺。

沒人知道這個孩子生前承受了怎樣的辱罵,但是我敢確定這個孩子不是第一次遭受人格的鄙視。

但是他選擇在一把槍的面前,扣下扳機。

殺死他的是槍嗎?根本不是,是父親的暴力,一種名為語言暴力的武器,扎人心神,刺骨三分。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李玫瑾老師在談幼兒教育時,特別強調,你現在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模仿的物件。

你看過這個短電影嗎?來自戛納電影節獲獎公益片,名為《語言暴力》。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謝勇導演對瀋陽市少管所的6名犯罪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都在小時候遭受了來自父母猛烈的語言暴力攻擊!

影片的男孩每天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廢物,你怎麼不去死。”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儘管我們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但是終歸每一個父母的素質水平有所差距。

一些地區的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真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自卑心理。

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一名17歲的孩子,在途徑盧浦大橋時,與父母發生爭執,孩子立馬下車從橋上跳下去,鮮活的生命在5秒之內就沒了。

2017年1月27日,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雲南鎮雄15歲的小孩,因忍不了父親的咄咄逼人,選擇服農藥自殺。遺書裡,寫滿了對父親的恨意,還有對世界的失望。

2016年四川達州渠縣的高三學生小斯,在剛結束高考的第三天,因被父親辱罵,當天失蹤。三天後在渠江發現其身體。在自殺的前一晚,曾在qq空間發表過十幾條說說,寫道:“他想得到父母的愛,卻永遠得不到。”

還有成都14歲女孩小盈,因回家太晚,被父母瘋狂批評,後來女孩從6樓縱身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孩子並不是辱罵的物件,收住你的口舌之快,停止毫無作用的語言辱罵。

最差勁的父母才會用這樣的方式企圖改變孩子,

而且這樣的父母註定也不養不出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

每個人的必修課就是懂得包容和接納。

每一個人的到來都是一次異樣的冒險,生而為人,人人皆有不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綠葉,而這世界上也沒有兩個類似的孩子。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這一生都是在一條“成為自己”的路上走著,如果不曾擁有過能夠成為自己的滋養,就會跌跌撞撞,或者尋尋覓覓,或者在迷途裡茫然,找不到方向。

能被支援擁有自己的感覺,做自己的主人,有主體感,這個人才會成為自己。

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吧,嘗試著去聆聽每一個情緒在跟你訴說著什麼,嘗試著不評判地跟自己的感受相處,看看感受給你帶來了什麼訊號。

只有當你有了自我覺察的心,能與自己的感受在一起,才能生出愛的翅膀。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他人,才能真正學會愛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遠勝過其他。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希望你可以將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家長引以為鑑,讓世間多一點愛,讓孩子少一點傷害。

請停止語言暴力,從現在開始!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