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為了讓娃“混得開”,社恐媽媽需要改變自己嗎?答案在這裡

2022-05-18由 大J小D 發表于 母嬰

養娃煩惱千萬條,今天解決了一個,明天還會有下一個,下兩個,下一千一萬個,所以

分享方法之外,我更願意分享我的“解題思路”

,希望這些解題思路,能夠幫助大家更自信,更放鬆地養娃當爸媽。

01

@燕子 特別想給孩子找個玩伴,但他又不喜歡和人家玩還打人,怎麼辦?

(全職小社恐媽媽)

大J,您好!最近我都要崩潰了,我家32個月男寶,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每次出去玩把自己玩具把的死死的。只要有人想靠近,也不說話,立刻動手打人,打完自己也開始哭,我能感受到他打人的時候心裡是膽怯的。 和大家一起玩滑梯的時候、只要有人靠他近一點,就動手打人家,同樣打完自己也哭。 我覺得他不太知道怎麼和別人相處,這一點也和我自己本身不太愛社交有關係。我現在特別想給他找個玩伴,但他又不喜歡和人家玩,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是全職媽媽,有時候我說多了,孩子不高興了也動手打我,那眼神赤裸裸的挑釁,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打過他,這幾天我有好幾次都沒忍住,打了他的手,也歇斯底里的吼了他幾次。 每次我生氣了,就說,媽媽,我不打人了,一種無辜的小可憐相,我又自責,後面生氣還是忍不住…我真的很有挫敗感,最近我都想出去上班了。求支招!感謝!

我養娃解題思路的第一步,永遠是

1、先理順自己

我在你的文字裡看到了兩個擰巴的地方。

第一個,你自己社恐,所以你很害怕孩子也社恐,於是不管孩子有沒有準備好,你就在想方設法地帶他出門見世面,鍛鍊社交能力;第二個,你想工作了,所以你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了更高的期望,因為你覺得他越快獨立,你越能離開他去工作。

但這兩個都是你的需求,不是孩子的,而你卻把自己的需求轉嫁到了孩子,自然就出現了這樣的困擾。我的擰巴,我來解開:作為同樣社恐,同樣在女兒3歲時,非常渴望迴歸職場的媽媽,我先送你一顆定心丸。

——

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選擇迴歸職場的,哪怕社交還不夠好的孩子,他也是可以去幼兒園的。

我女兒是在2歲半去的幼兒園,同樣也是慢熱謹慎的孩子。所以不要把你做不做全職媽媽,錨定在孩子要好到“怎樣的”程度。不妨先問問自己,還想不想繼續全心全意地陪伴他一段時間?如果你就是非常想回到職場,那就回。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不需要父母擔心的3歲孩子,也根本不用等娃“萬事俱備”再送幼兒園。送幼兒園,也是讓他成長的機會,換一個環境,娃也許成長的更快更好,當然過程中可能會有“麻煩”,遇到老師的抱怨,孩子的抗拒,可那又怎樣呢?

成長,本來就是這樣的。

2、一次解決一件事

既然明確了,我自己的節奏,自己安排,沒有“截止日期”,就可以安心的迴歸到孩子的問題了,一次先解決一個問題。你家3歲不到,正是剛剛開始學習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的時刻。

你特別想給他找個玩伴,但你忽略了去看看,孩子自己有沒有準備好。如果他沒準備好,像你描述的那樣,他緊張恐懼,他面對“玩伴”只有自保(打人),那麼這樣的“鍛鍊”非但無益還有害。

而且你發現沒,他在家面對你的時候,也是習慣用打人溝通而不是語言溝通。

那麼就先解決這一個問題,在家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社交禮儀。生氣打你,那是他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學習教會他,我生氣,我要這個,類似這樣的語言表達。這個問題先解決了,再去鍛鍊他的社交。

孩子在最安全的環境,面對最熟悉的人,都無法語言表達,面對陌生環境陌生人,自然會恐懼,自然會用最熟悉的方式來應對。一次解決一件事,先把這件事解決了。

02

@凹凸鏡 娃5歲

想樹立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該怎麼做?

我們家爸爸是急脾氣,我們會偶爾拌嘴,爸爸也會批評孩子,孩子現在五週歲了,總跟我說叫我換個爸爸,叫我跟爸爸離婚。

1、還是解題思路的第一步,先理順自己。

粗看你的提問是:怎麼讓孩子尊重爸爸。

物件是“娃”和“爸爸”,這裡面根本沒有你自己,這類問題,我們要怎麼“理順自己”呢?

那我們就換一個提問方式:孩子“不喜歡”爸爸,媽媽為什麼發愁呢?媽媽為什麼介意呢?

娃自己介意麼?爸爸介意麼?

到底誰介意這件事?介意的是什麼?成了你自己理順的關鍵。

我那麼介意“別人”的事,到底介意的是“孩子”還是“老公”?

我猜,媽媽的願望大機率是想改變老公,捎帶手也想改變孩子,但總覺得做啥都不見效,怎麼辦呢?

那就到了解題思路的第二步:

2、我們改變不了別人,

唯一能改變的,是我們與別人的相處模式:

我怎麼做呢?分三步走:

1) 你和老公的相處模式,能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是尊重爸爸的。

有沒有誇過爸爸?

有沒有

發自內心地指出爸爸值得欣賞的地方

遇到不同意見,能否互相聆聽,尊重他人表達的權利?

2) 夫妻拌嘴後,

有沒有一起和孩子道歉?

如果孩子只看到抱怨和矛盾,那他就不可能心生“尊重”。

3) 聊聊婚姻的意義

如果你的孩子足夠大了(5歲這個年紀差不多),可以再和孩子聊聊“愛”的意義。和孩子講講,你們當年相愛的故事。告訴孩子,你喜歡老公什麼?你們因為什麼而結合,才有了這個愛的結晶?

然後再告訴孩子,婚姻就是愛與承諾。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但結婚就是意味著,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為了愛願意彼此磨合,彼此接納各自不完美的地方。這就像爸媽對待孩子一樣,我們可以不喜歡你的某個行為,但我們永遠愛你這個人,不會因為不喜歡你的某個行為,而就像換個孩子吧?

03

@過客 溫柔堅定了幾年還沒怎麼見效?

所謂溫柔的堅持,對我家娃都試過,有些有用,但很多是沒用的,尤其隨著小孩的成長,她越發有了反抗的能力。當你說“自己走到門口去,穿鞋,準備出發”,她要麼不理,要麼說“我還要玩”,要麼乾脆跟你鬧著玩,滿屋亂跑等著你去抓她,你越著急,她越開心。

眼看上學上班要遲到,你還能一遍遍和藹可親,溫柔堅定?吃飯這事也是一樣,從一歲剛過讓她自主吃飯,到如今快4歲,還是吃兩口就算。不肯坐寶寶椅,吃兩口就自己溜下椅子玩去了,就問你是追著喂還是把她吼回來?她已經長到足夠大,你要堅定就只能強迫上演全武行,最後我只好隨她。

我就想問大J,

如果你在這件事上努力了幾年還沒怎麼見效,你會不會從溫柔變無奈,會不會吼?

1、回到今天的解題思路,第一步,先把自己理順。

問問自己,在“溫柔堅定好幾年都沒啥用”的這個故事裡,

到底是“溫柔”沒用,還是“堅定”沒用

回憶一下,我們最初看到“溫柔堅定”這個育兒概念時,第一感覺,是不是就特別認同“溫柔”這兩個字,執行的時候,也總是不自覺的先啟動自己舒適圈裡的“溫柔”。

溫柔、堅定是兩個詞,但我們總把它混成一個詞了,而且我們選擇性地執行“溫柔”,然後變成“妥協”,最後變成“無奈”。

任何育兒概念,想要執行有效,都

應該先從自己“不擅長”的地方開始,刻意練習“不擅長“的,突破了瓶頸,自然越用越順手。

好,在理順自己這一步,我們經過分析發現了,問題不在溫柔,而在堅定,那就來到第二步:

2、我的堅定,如何打造:

1)什麼是“堅定”?

“堅定“,是我們的三觀,是我們最篤定的為人處事的原則。你想過你的是什麼嗎?

我的定義是,我自己就是這麼要求我自己的,所以我可以很確定地知道,我也會這麼要求我女兒,哪怕育兒書裡並沒有這麼告訴我。

我的“堅定”有哪些方面呢?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外加幾個我自己認定的好的品質。

這些是需要你自己想的,而不是跟著育兒書照搬的。比如吃飯這件事,我的“堅定”是,吃多少我不管,但是餐桌禮儀必須遵守。下了飯桌,就不能再吃了,不管她餓不餓,而且在下一頓飯開始前,也不會有零食吃。

從你的文字裡,我並沒有看到你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的“堅定”是什麼?是堅持要她獨立進食?還是隻要她肯吃得下就可以?

明確你的堅定是什麼,只抓那件事,而不能“既要又要”,不然你肯定不堅定。

2) 怎麼才是“堅定”?

“堅定”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就是不管誰破壞,孩子、先生、同事、老闆,我都會生氣,我會特別嚴肅認真地告訴他,我生氣的理由,我的態度。

那麼回到你的舉例,早上出門要遲到了,如果是工作日,她顯然就打擾我了。

這件事在我們家,是沒有“鬧著玩”的。我就會生氣,我就會把她“拎過來”,立馬執行我需要她執行的事情。

我在小D小的時候,也出現過類似你家的情況。後來我發現,其實還是我不堅定,我對著她催,好聲好氣地“求”她,所有的語言行動透露的就是“不堅定”。

一旦我發現自己在教育,小D卻認為是“遊戲”,我一定會停止這個過程,並且透過語言和動作,讓她知道,這“不好玩”。

某種程度上,父母是需要在這樣的事情上“立威”。讓他們知道,父母的“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會有這樣的討價還價的餘地。

慢慢地,孩子也會認真對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