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2022-03-29由 朗姐育兒說 發表于 母嬰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小就被一代代的傳達、告知,在學習的時候,閱讀是最好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當然,這也是一個小孩子最應該做的事情。

於是讀書寫字成為了每個小朋友必須做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也開始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多多讀書。

然而,一代代傳下來的文明卻沒能得到很好的解讀。

一天,兒子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們要讀書呢?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過各種的文章,可是直到現在我們都沒能做到一看文章就瞭解它的意思是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相信許多家長都會回答孩子:因為你看的還不夠多呀!

家長的誤區由此讓孩子陷入了這樣的困惑:學的不夠深不夠透徹,是因為自己讀的還不夠多,學的還不夠多。

那麼孩子自然而然的會覺得,自己把天下所有的書都看完了,是不是就可以做到“其義自見”了呢?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實際上,在閱讀這個問題上的討論一直存在,到底是讀的多更好還是讀的少更好,二者沒有明顯的區分,更沒有優勝略汰的情況。

這是因為,在閱讀中泛讀和精讀的差異,超過了讀父母讀少的意義。

為什麼孩子看了這麼多書,成績還是不高?

閱讀的深度決定了孩子內心世界的廣度。

並不是像孩子們所想的那樣,讀完全世界所有的書,自己就能夠成為一個淵博的人,孔子創立私學,在那樣的年代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牢記於心,更別說資訊時代的現在了。

之所以孩子看了很多書成績卻一點兒也沒有提高,是因為在閱讀的時候孩子沒有理解到當中最核心的東西,也就是沒有做到“精讀”而是簡單的“泛讀”,這樣的結果就像一片樹葉落在湖面上一樣,不會引起多大的水面起伏。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二、帶著目的的讀書,才是精讀的關鍵

泛讀和精讀最大的差別便在於一個人閱讀的深度如何,有的人看完一本書可以透過文字瞭解到作者當時的心境,甚至可以聯想到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想法。

又或者根據這樣的故事能夠聯想到其他的作品,這都是精讀帶來的效果。

可是習慣了泛讀的人,不僅無法認識到文字背後的意義,還容易產生疲倦,枯燥甚至厭惡的情緒。

沒有目的的閱讀並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一個人帶著自身的問題和對文章的好奇感才能更好的融入這篇作品,融入寫作的作者。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其強調泛讀的數量問題,倒不如讓孩子學會精讀,這才是閱讀的關鍵。

三、讓孩子學會讀書的小竅門

1、 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有的時候成就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所呈現出來的東西,比如干淨的衛生,比如美味的飯菜,又比如一篇篇寫好的隨筆,記錄好的名言警句。

試著讓孩子養成閱讀的時候抄寫喜歡句子的習慣,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孩子更加喜歡尋找後面的問題,有好奇心去了解作者接下來的寫作動態。

而一次次的積累,也會為孩子的寫作提供了素材,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2、 瞭解書本的大概

不論我們閱讀的是小說還是自傳又或者是隨筆,作者、編者在制定成書的時候都會有一定規律和目的。

目的的發現可以讓孩子產生足夠的疑惑、好奇心,從而投入到書本的閱讀當中,去了解自己內心的疑問,進入作者創造出的世界。

許多家長經常會說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一讀書就犯困,根本不可能對閱讀產生什麼興趣,那麼在疑問之下,孩子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去了解,根本不需要家長去嘮叨孩子,要看完這本書之類的,這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個比較有效的促進孩子學習的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理解的“百變”不是數量上的變化,而是質量和深度上的改變。區分精讀和泛讀,為孩子的閱讀增加一點兒不一樣的東西,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