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懶惰貪玩饞嘴的孩子,如何能學會自律?越是嚴格管束越是適得其反

2022-03-25由 說說咱家娃 發表于 母嬰

小娃的父母都盼著孩子快點長大,大了懂事了,自己能輕鬆點。可孩子一旦長大些,應該開始正經學點東西了,父母才發現操心的日子其實剛剛開始:

說好每天要自己疊被子收拾房間,結果沒新鮮兩天就耍賴不想幹了,強制他做就發脾氣搞對抗。

說好每天寫一篇字,做幾道數學題,很少的任務量,就是拖拖拉拉不想做,非要父母發飆才能勉強完成。

說好每天好好練琴,可一旦坐在琴凳上就開始哼哼唧唧屎尿多,又餓又困又沒力氣,跳下琴凳立馬生龍活虎精神百倍。

熊孩子好像是個需要付出勞動的正事兒就不想幹,只有吃零食和瘋玩兒沒夠,每件事情都需要催促和強迫,彷彿所有事情都是給父母做的,沒有一次能自動自覺的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孩子如此好逸惡勞,管不住自己,非要大人拿個皮鞭在旁邊監工,還容易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喜歡即時享樂,討厭延遲滿足,這不光是孩子的天性,更是所有人類共有的人性。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能夠克服人性弱點,放棄當下更容易的吃喝玩樂,轉而去做那些辛苦卻對未來有益的事呢?

可能有人會認為,答案是“意志力”——我忍我忍我忍忍忍!忍住不去看手機喝奶茶,轉而去沉迷學習和工作不可自拔!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真的太高看意志力了。

對比起原始的感性的衝動,人類理性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所以

意志力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時間和強度其實都非常有限

,如果一個人只用意志力來抵抗來自“即時滿足”的誘惑,一般是堅持不了多久,投降只是早晚的事。這就好比你要用力舉一個很重的槓鈴,就算你力氣再大,再想要堅持,也總會有沒勁兒想要放手的那一刻,需要歇一歇重新蓄力才能再舉得動。

事實上,

一個人能做到真正的自律,靠的根本不是“意志力”,而是“習慣”。

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你不需要動用多少理性思考,只靠本能就輕輕鬆鬆就做到的事,就好像下班之後,腳會自動帶著你回家那麼可靠和神奇。

你會發現,能夠保持身材的人不是有多大意志力,只不過因為他有健身鍛鍊和飲食清淡的習慣,學霸勤奮也不是有多大意志力,只不過是他的思考方式已經有了“習慣套路”,解大多數題都不需要太“用力”;能夠早睡早起的人也不是有多大意志力,而是他的身體已經形成習慣,到點就困,到點就醒。

問題是,如何將辛苦的忍耐和勞動變成一種本能,讓身體能夠習慣承受呢?

那就要每天善加利用那為數不多的“意志力”,把它用在刀刃上,去刻意訓練才能成功形成習慣。

首先,不能把目標訂得太多太廣,讓意志力從早忙到晚,或者多執行緒齊頭並進,這是不現實的。

譬如說我家毛頭如果白天過得很糟糕,或者學了很多東西很累,晚上彈琴的時候就一定要出么蛾子,因為意志力用盡,沒剩下給鋼琴了。這個時候就不能要求他太多,必須得把鋼琴的任務量給他降低一些,或者讓他彈一些比較熟悉的曲目。要不然鬧得天翻地覆也練不好。但是如果白天他沒什麼事,過得挺開心挺悠閒,彈鋼琴的時候就可以多做一些要求有一些挑戰,他也會有餘力很平靜的把任務完成好。

另外,彈鋼琴是一個多執行緒的複雜任務,要同時注意彈得準確、節拍、強弱還要加踏板,眼睛手耳朵腳都要配合準確。一開始我要求他每個細節都彈正確才能往下彈,結果這小子就回回崩潰,因為他的意志力就那麼點,顧不過來那麼多條線,有段時間就非常牴觸彈鋼琴,搞得我也很痛苦。

後來我允許他先去攻克指法的問題,節拍和強弱什麼的就先見鬼去吧!等指法都熟悉了,再去糾正一團亂的節拍,然後再去注意強弱等等……這樣一層一層的來練,雖然一開始特別難聽,但是毛頭的意志力能顧得過來,練習就進行得非常順利了,最後也可以彈得很好。

所以,

讓小朋友願意自覺迎接挑戰是可以做到的,只不過一天不能搞太多次,任務太複雜也需要拆分,要不然孩子意志力潰散,撂挑子癱倒是一定的。

其次,千萬不要把目標訂得太大太宏偉,而是要從最輕鬆簡單的做起,一定要限制在孩子差勁的意志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等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習慣動作,不需要多用力就可以輕鬆完成的時候,再重新動用意志力加碼,這樣來回迴圈往復,漸漸能夠完成的事情就越來越多了。天長日久,就會發生驚人的改變。

我家果果最近每天都要練習去做英語拼讀(試著用自然拼讀的方法把每個單詞讀出來),一開始她不熟悉發音和規則,拼得很費勁,所以每本書只讓她讀一行,剩下的就爸爸媽媽給讀完。這個目標非常的小,所以果果沒有什麼畏難情緒,就算很吃力也能完成任務。

就這麼讀了半個月,她的腦子比較熟悉拼讀規律了,讀一行字她感覺輕鬆些了,就自然想要試著去往下讀。但是隻要她讀到有些累,也就是快要到她意志力的邊界的時候,我立即見好就收讓她停止,一點都不去透支她的意志力,所以她對認字拼讀絲毫沒有負面的記憶。漸漸的,她的大腦越來越習慣拼讀的各種規律,拼讀得也越來越容易,就這樣,她從只能一行到讀兩行、三行、一頁,現在可以自己讀完一整本的書,雖然磕磕絆絆不夠流利,但依然覺得很高興很有成就感,每天都主動要讀書,輕鬆養成了每天自己讀一本書的好習慣。

相比之下她哥哥毛頭就沒這麼幸運了,當年他開始練拼讀的時候,我就每天規定他必須讀一本書,而且書裡的每個詞都要求他必須拼正確,一廂情願的覺得練得多熟練得就快,熬過了這個坎兒就輕鬆了。可是我這個拍腦子訂出的任務量遠遠超出了毛頭的意志力可以hold的範圍,於是每天他都被我逼得鬼吼鬼叫,一拿書他就當場崩潰我更崩潰,情緒內耗非常嚴重,反而學得極慢,真正的欲速則不達。

這裡還要說意志力的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情緒”

因為意志力代表的是“理性”導致的驅動力,而“情緒”則正好是理性的反面,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所以,

當孩子帶著情緒做事的時候,他為數不多的意志力就要面臨著兩線作戰,會很快的潰不成軍,迅速消散

想象一下,當孩子心情糟糕,什麼都不想做,還要被迫去做,會發生什麼呢?

要麼是發洩情緒:哭鬧、喊叫,挑釁,消極抵抗;要麼是找點容易做的事來平衡情緒:撒嬌耍賴,各種拖延,要吃東西,要看電子產品,要求親親抱抱舉高高……

這些讓人絕望的行為相信你應該很熟悉了吧。接下來的套路就是父母最終被惹怒發飆,然後孩子因為害怕而變得像個提線木偶一樣順從,僵硬的執行完父母的意願而告終。在這個過程中,驅動孩子做完事情的是恐懼而不是意志力。長此以往,孩子也會習慣這種“吼一吼,動一動”的模式,無需動用自身的意志力,自然也就不可能會產生自律了。

所以,當孩子正在嘗試去學習一樣新東西,或者做一件並不熟悉的事的時候,一定要盡力保持他情緒平穩的狀態,意志力才會更持久一些。

可如何保持孩子的情緒平穩呢?

1,確保他不餓不困不累,這個相對容易些

2,父母不能有情緒,因為情緒是會傳染的,孩子再笨再慢也不能著急上火。這個就需要為人父母的修煉了。

當然,

為人父母不可能沒情緒,但是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發現自己脾氣大,就避免和孩子在一起做陪作業陪彈琴這種特別容易崩的事情,就算不小心崩了,也要意識到,

這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要想辦法和孩子一起努力調整。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其實每個孩子內心都想當爸爸媽媽的好孩子,他們也願意為此付出努力,只不過他們能量還太少,能持續的時間還太短,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和損耗,總是不太容易堅持到底。

我們為人父母要幫助孩子營造更有利於意志力發揮的環境,幫助孩子一點點、一點點的習慣生活和學習帶來的挑戰,當孩子做事可以憑本能不費力了,當然會樂得自覺自動的去做。又擅長又顯得自己很厲害,何樂而不為?

世界上沒有一個自律自覺的孩子,是父母的催促和逼迫造就的

。就算緊迫盯人的辦法可以讓孩子乖乖就範,但實際上是在耽誤孩子形成自律的能力。那些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能夠好好學習考高分的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完全放飛,無法完成學業的例子還少嗎?

最後,願我們為人父母也可以早點形成習慣,可以不用發揮意志力,就能溫和堅定對待孩子每一次崩潰;也可以不用發揮意志力,就能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去幫助和支援孩子,慢慢、慢慢、慢慢的完成那些人生最初的自我成長。

一起努力吧,共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