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2022-03-25由 媽咪OK 發表于 母嬰

OK進入幼兒園後,尤其是到了中班,老師就會特別強調,每個爸媽給孩子讀完繪本後都要孩子把故事重複敘述出來,並且第二天在班裡講給小朋友們聽。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因為OK一直在表達方面沒什麼問題,繪本也看得不少,原以為這個對他來說小case。但沒想到,

愛看繪本、愛聽故事都並不代表愛說故事。

有好一陣子,老師每天在班級群裡po小朋友們上臺講故事的影片,但就沒看到OK現身。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雖說不上去講也沒事,OK的內向性格我也能接受。但當我在家給他嘗練習時,我卻發現關鍵問題還不在“敢不敢”這方面,而是他並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思路上並沒有很清晰,沒法一氣呵成地敘述完一整個故事。

當時最大的問題是,OK對繪本的內容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邏輯順序,我正在揣摩怎麼把這方面能力培養起來。剛好遇上了一個小學特級語文老師,她覺得幼兒園重視這個真好,因為繪本是最能激發孩子想象力的一種媒介,所以即便到了小學,老師也仍然會把繪本當作日常寫作課上的特殊“教材”,圍繞繪本進行討論、解讀、故事創編,這也遠比佈置一個題目讓孩子去寫有趣有效得多。

我豁然開朗:講繪本只是單向輸出,雖然孩子愛聽愛看,但是思維轉化不一定可以很好地完成;而要讓孩子有更強的代入感,整個思維能轉起來,就需要在讀繪本時有意識地做一些拓展,最簡單的就是在讀繪本的時候玩角色扮演。

家庭親子閱讀中的角色扮演,就像過家家,更簡單,更輕鬆,比較容易進入,但也大有講究。

1

如何輕鬆進入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親子閱讀中比較基礎的拓展活動,它其實並沒有多少高深,媽媽只要有心,都能輕鬆駕馭。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真正去大膽運用的媽媽,不會特別多。之所以沒有去嘗試去運用,最大的障礙可能還是因為對沒有既往經驗的事情,多多少少會猶豫,覺得無從下手。

以我自己陪讀的經驗,起先可以選擇“直接對話內容較多、文字畫面感強”的繪本,這很容易進行角色扮演拓展,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這本書的故事非常簡單,講的是一隻倒黴的小鼴鼠,剛剛從洞裡爬出來就被一坨大便砸到頭上,於是它四處尋找“真兇”,看看到底是哪個壞蛋嗯嗯在它頭上的過程。

故事本身有趣,加上便便主題和孩子生活的接近性,這本書在小朋友中的受歡迎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用這樣一本書開啟親子閱讀中的角色扮演,一定是有先天優勢的。

這本書的作者和繪者,在方便家長和孩子開展閱讀拓展方面,已經做了許多精心巧妙的設定。首先是對話內容的簡潔可重複。整冊繪本中,小鼴鼠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是不是你嗯嗯在我頭上?”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小鼴鼠的每一個問詢物件,回答基本也都是清一色的,“不是我!我的嗯嗯是這樣的!”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這麼簡單的臺詞,就算沒有任何角色扮演的經驗,媽媽也能做到配合一些誇張的表情和語氣,輕輕鬆鬆把故事演起來。

其次是精準的動作和情景描述。比如下面這一頁,括號裡的文字是這樣的: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圓的嗯嗯,像馬鈴薯一樣,咚、咚、咚……掉下來。小鼴鼠失望地走開了。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簡單的兩句話畫面感極強,“屁股一扭”“咚、咚、咚……掉下來”是可以模擬具體動作的,而“又大又圓”“像馬鈴薯一樣”則是可以透過肢體動作來具體表達的數量和形狀,“失望”則需要表情來配合,把這三層表達連貫起來,就已經是非常完美的扮演了。

正因為這樣,這個繪本可以說對媽媽的表演能力不會有大的挑戰,無需調動太多心思和感情去揣摩角色,單是照著字面意思,就能很好地完成了。

像《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一樣容易上手的繪本還有許多,比如經典的《鱷魚怕怕、牙醫怕怕》《1只小豬和100只狼》《三隻小豬》等,都屬於這一類。

媽媽們以前如果沒有嘗試過角色扮演,可以根據前面談到的這兩個特點,把家裡的繪本分一分類,只要符合這兩點中的任何一點,都是可以作為角色扮演起步階段的備選讀本,拿它們練手一定不會錯。

2

找準時機,帶動孩子一起演

媽媽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給娃讀繪本,目的當然不是自己唱獨角戲飆演技,而是要帶動孩子一起演。透過角色扮演,增加親子閱讀的趣味性,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產生共情,進而引導他們去觀察、想象和表達。

說實在的,比起大人,對孩子來講,角色扮演真是件非常沒難度的一件事,要知道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喜歡模仿和幻想,而這恰恰是角色扮演所需要的。

當然雖說沒有什麼難度,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能輕鬆進入角色扮演的,這也需要媽媽們做適時的引導。

所謂適時,也就是找準適當的時機讓孩子參與進來。具體到孩子身上去看,進入角色扮演最適當的時機,其實是他們對這個故事有足夠了解、有把握的時候,尤其是性格偏謹慎的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對於一個新到手的繪本,上來就想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恐怕是不太合適的,如果硬要去做,孩子可能會感到很挫敗、很沒勁。

我一個朋友就曾說起,有次買了本《鴿子撿到一個熱狗》,自己過了一遍覺得非常好玩,晚上睡前閱讀時,就想著嘗試一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和女兒一起玩玩,結果無論怎麼鼓勵,女兒都只聽聽看看不加入。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鴿子撿到一個熱狗》的故事不復雜,對話很多但句子很短,是非常適合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比如下圖畫面中,鴿子說的話相當簡單,“嗚呼!一個熱狗!”“真香!真香!真香!”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全書任何一頁,都在延續這種風格,比如下圖中,小鴨子說的是“這是一個熱狗嗎?”緊張的鴿子立馬糾正,“不是一個熱狗,是我的熱狗。”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對話、情節都很簡單,孩子不願參與,還是因為對故事不熟悉,哪有孩子會對不熟悉的故事有強烈的扮演慾望啊?孩子本能上更喜歡有把握的那種感覺,“我知道後來是怎樣的”,更能會讓他們獲得角色扮演的勇氣和自信。

回到這冊繪本故事本身去看,我們也會發現,雖然這個故事明面兒上的對話,每頁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背後的心理活動,其實是非常複雜糾結的。鴿子一步步被小鴨子的問題給整得接近崩潰,而小鴨子守著自己的目標一點點看到希望,一次次在鴿子要吃掉熱狗時打斷它,直到自己成功拿到另一半熱狗。

所以說,永遠不要以為看著簡單的故事真的會很簡單。

一般情況下,我建議一個新的繪本至少讀過兩次以上,再考慮和娃一起玩角色扮演。媽媽們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對反覆讀一本書沒耐心,不會的,要求媽媽反覆讀某一本書才是他們最喜歡乾的事情呢,如果這個反覆讀的過程中還可以玩(扮演),娃們的興致只會變得更高。

當然啦,所謂讀兩次以上再進行角色扮演,指的是把娃帶入角色扮演的時間。對媽媽來說,就算是第一次給娃讀一本新書,也是可以透過基本的表情、動作、語氣等來進行適當的角色扮演的,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新故事,也能在無形中給到孩子一個如何去扮演的示範。

3

讓孩子愛上扮演,這樣更討巧

引導孩子進入角色扮演,除了時機上的把握,還有方式方法的問題,這其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以孩子舒服的、夠得著的節奏來推進。

怎樣的扮演孩子會感到舒服?

當然是讓他們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啊。一般來說,繪本故事裡的主角,要麼能與真、善、美搭上邊,要麼機智、勇敢或是特別有趣,這些鮮明、正面的人物形象,往往也是孩子們內心所向往的。有主角自然就有配角,配角缺少主角的光環,也不一定會貫穿故事的始終,往往對孩子不會構成特別的吸引力。此外還有一些反派角色,它們和主角一樣形象非常突出,但往往也是孩子很不願意扮演的那一類角色。

我們可以把角色的選擇權完全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要演誰,也只有這樣,扮演的過程才可能進行得比較順利。

其實,就連角色的分配權,也完全是可以充分給到孩子的。經常有媽媽開玩笑說,和娃在家玩角色扮演,自己永遠是大反派和小角色附體,“身份”和“地位”根本談不上。OK看完了《佐羅力》就一定要我和他爸扮演小隨從魯豬豬和伊豬豬,他要扮演主人公。我朋友家女兒在玩《1只小豬和100只狼》的角色扮演時,她一定要讓爸爸去扮演那隻最笨最笨、提議讓小豬去找100只小豬回來給大家吃的狼。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這些正確的開啟方式,確實能夠很快把孩子帶到角色扮演的道道上來。

除了喜歡當主角,還有一類娃,是非常喜歡當“導演”的,他們經常會要求爸媽,不要這樣,不能那樣,看起來特別能“來事兒”。你家娃要是也這樣,千萬不要嫌煩,要知道能夠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故事和角色走向的娃,潛意識裡的佈局觀是非常強的,他們是帶著自己的想法在玩扮演呢!

當然,也有更多的孩子,並不會一開始就對角色扮演表現得興致勃勃,這就要求伴讀的媽媽或爸爸,適當去運用到一些小方法,比如降低扮演的難度。

也就是說,我們的目標其實不是要讓他們成為一個完美的繪本劇小演員,而在於這種扮演是否讓他們與故事建立了更多的聯結,是否因此對閱讀這件事更有興趣。

所以我們的角色扮演,完全可以是不完整的。爸媽不用一上來就要求孩子去演繹整個故事,可以再現一小段情節,

甚至只是模仿故事裡的幾句話,幾個動作

一個繪本可以切成無數個可扮演的片段,孩子進入沒難度,這樣的情節碎片,也不需要完整的大段的時間去呈現,甚至可以在許多日常的原本與閱讀沒有關係的場景裡隨時去開展。

比如我們在廚房裡忙碌、孩子過來瞎摻和的時候,完全可以順便玩一下《大廚房裡的小叉勺》這本書。

這是一本童心滿滿的繪本,說的是廚房裡的小可愛叉勺不見了,勺子媽媽和叉子爸爸急壞了,四處尋找。在窗邊曬太陽的擦桌布和鋼絲球,忙於榨汁的榨汁機叔叔和平底鍋阿姨,聊得正開心的茶壺和茶杯,廚房裡的所有鄰居都在為勺子媽媽和叉子爸爸打氣……

擬人化的寫作手法,讓原本沒有生命力的廚房用品變得鮮活生動,勺子媽媽、叉子爸爸、榨汁機叔叔、平底鍋阿姨這些基於生活關係的角色,無論爸媽還是孩子,都不用對原著有完整的記憶,都能輕鬆扮演。

比如下面這一頁,是故事開頭的畫面,勺子媽媽和叉子爸爸發現小叉勺不見了,正在邊找邊喊:“叉勺,你在哪裡呢?叉勺……”是不是和我們平時在小區樓下尋找突然不見了的熊孩子一模一樣?

孩子的感覺其實也是差不多的,當媽媽佯裝成勺子媽媽和叉子爸爸一邊呼喚一邊找孩子,他們本能的反應,很可能是把自己當做“不見了”的小叉勺,故意“躲”了起來。

這方法一用,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咻咻咻往上竄

這大概可以稱為繪本的即興角色扮演,因為扮演時的場景與繪本里描述的場景關聯度非常高,孩子進入起來會比較容易。有特定場景的繪本其實還蠻多的,比如《誰在廁所裡》《不睡覺世界冠軍》《蘇菲在遊樂場》,都是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隨意玩一玩的。

習慣了這種片段式的隨意扮演,進入更深入一些的角色扮演遊戲,就會變得很自然。當孩子能夠比較自然地進入角色扮演,咱們爸媽,就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設定一些孩子稍微踮踮腳就能夠得著的小障礙,來提高孩子在角色扮演中的獲得感。

我有個朋友的做法是這樣,對於一個已經玩過好幾次角色扮演的繪本,她會透過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通常是配角和反派)裡臨時加入一些與上次不一樣的臺詞和說法,來觀察孩子的反應。第一次這麼玩是讀《三隻小豬不一樣》這冊繪本,“大灰狼”突然換了個臺詞,“小豬”稍微愣了一下就接下去了,編了一個與繪本里完全不一樣的說法,最後,大灰狼不是被“獵人”嚇跑了,而是被美味的高科技人造豬肉鬆餅給撐成了行動困難的大肥狼。

一次了不起的創編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這樣的玩法,不僅讓扮演變得有趣,也能極有針對性地鍛鍊到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對孩子長大後的口頭和書面表達,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