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你給孩子的陪伴,九成可能是無效的

2022-03-20由 小爸爸的成長心路 發表于 母嬰

最近孩子情緒變得很不好,經常發脾氣,家長說什麼她都不聽,喜歡唱反調,亂砸東西。看了很多網上的評論,有不少野路子專家的“箴言妙語”,有的說是因為陪伴孩子少了,有的說因為家長不懂陪伴。

也有說“孩子其實不需要很多陪伴”,只有這個我完全不同意。

至少我還沒能做到陪小朋友時間多到讓孩子覺得不想我再陪了。

陪伴,則意味著時間和心力。

你給孩子的陪伴,九成可能是無效的

中國國內首份《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資料顯示:

工作日中國家長平均每天親子陪伴時間為3。7小時,週末則能達到9。3小時,分別佔據個人可支配時間的63%與72%。

此外,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週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而這些資料是基於所有家庭的,對於二胎家庭來說,有多少父母,尤其是母親為了孩子幾乎犧牲了所有的業餘時間。

很多人總說要高質量的陪伴,尤其是自己下班回家已經很累了,還得打起12分精神陪伴孩子。在他們看來,高質量的陪伴一定要有高質量的產出的。比如,隔壁的小孩才剛三歲,已經會背20多首唐詩了;大伯家的孩子四歲,已經能用英文簡單的對話了;二叔家的孩子兩歲半,就可以一口氣從1數到100。和他們一對比,我的孩子簡直弱爆了,成天光知道玩,啥也不會。

現在,很多父母給孩子的真實陪伴越來越少了。

孩子幼兒園班上常常有其他同學請假去上課外班,有學英語的,有學舞蹈的,還有學數學的。這些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卻沒有讓孩子接觸真實的生活。

這樣的陪伴看似簡單,卻漸漸被很多人所遺忘了和忽視了。

你給孩子的陪伴,九成可能是無效的

而真實的陪伴是

做飯時,將孩子帶到廚房,一起把蔬菜和水果洗乾淨,然給孩子看、摸、聞、啃,讓孩子有強烈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逛超市時,父母會把背在胸前或者推在嬰兒車中,一邊逛超市,一邊對寶寶描述正在做什麼,正在買什麼。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幫父母一起挑選食物,並且協助付款。

整理家務時,父母會邀請孩子參與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將襪子配對、卷好,或者將大人和小孩的衣服分類,這些都是很好的邏輯思維啟蒙。

真實的陪伴是以孩子中心,家長跟隨孩子的想法和節奏:“我(家長)看你(孩子)想做什麼,我跟著你做,也許你能從我身上學到什麼”;

好的陪伴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也能促進孩子的自主自信。

你給孩子的陪伴,九成可能是無效的

‘人在心不在’,是無效陪伴的典型例子。孩子對於陪伴的需求,也是質量重於時長。長期的無效陪伴會讓孩子面臨很強的挫敗感,這時,孩子沒法感受到‘得到了陪伴’。想想缺乏交流的夫妻之間的‘同床異夢’,大約不難理解。

除了媽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永遠是無法替代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父”與“母”的陪伴,相信關於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用我多言。

最後,若你覺得陪伴孩子是犧牲,那麼你始終會有負面情緒,孩子總會感受到,並且在形成性格的時候可能受到你的負面情緒影響,所以我覺得對待小孩的成長需要多方面考慮,例如自己最好能做到快樂的生活,否則小孩每天看見一個苦瓜他最終也會長成苦瓜。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用同樣的套路去敷衍地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比起無效的陪伴更有意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