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2022-03-14由 果殼童學館 發表于 母嬰

關於“

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打回去

“的話題,時常會被拿出來討論,有人支援打回去,有人支援忍耐,各有說辭。

然而,真實的情況往往很複雜,為什麼被打?被幾個人打?對方是否人高馬大?如何避免再次被打?……問題遠不止“打回去”or“不打回去”這麼簡單。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

從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孩子被打的各種情況,並一一提供瞭解決方法,非常值得參考和學習

。無論你家娃,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都值得看一看。

|

本文來自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第一次面對嚴重暴力

01

我人生第一次遭遇嚴重的同齡人暴力攻擊是在4歲多的時候。

我出生後一直呆在爺爺奶奶家,後來3歲多時,被父母接到他們廠裡和他們一起居住,並上了廠裡的幼兒園。

我媽怕我跟幼兒園的其他孩子起衝突,告誡我凡事要忍讓,如果發生衝突,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我4歲多上中班的時候,有一天不想睡午覺,老師就讓我自己到院子裡玩。此時,孩子們在睡午覺,老師們也在自己的休息室裡午休,所以整個院子裡一個人都沒有。

我跑到牆邊花壇看蝸牛的爬行,並一步步沿著花壇走到了牆角。

幼兒園的那個牆角形狀有點特殊,拐到最裡面,會有一塊大約5平米的空地,這塊空地從院子裡是看不見的,也就是一個死角。

我拐進去了。結果一下就被圍住了。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定睛一看,最裡面一個大班的孩子端坐中央似笑非笑地看著我,而圍住我的是3箇中班的孩子(但跟我不是一個班)。

我認出中央那個大班的孩子是幼兒園出名的刺頭,周圍這幾個想必是他的小嘍囉。儼然一副大哥帶著小弟的派頭。

大哥對我說,你過來。然後,我被幾個人推到他面前。

他說,我打你一下,你會痛嗎?

我說,不會。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回答。我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只是想讓自己儘量鎮定一點。

然後,他指示一個小弟來打我。那個小弟過來打了我一下,但並沒有太用力。

大哥又問,你痛嗎?

我答,不痛。

然後,他們笑作一團。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另一個小弟上來,使勁掐了我左胳膊一下。當時正值夏天,我穿的短袖。一下就把我胳膊掐破了。

他們又問我,痛嗎?

我答,不痛。

他們又笑作一團。

隨後,他們就輪番上來掐我左胳膊,最後我整條胳膊都被掐破。我一直回答不痛,他們一直在笑。

不知道過了多久,可能聽到聲音,一位老師走進了這個角落。她驚呆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她瞪得老大的眼睛。

她把我帶走,並讓幼兒園一位男性員工送我去廠裡找我的父母。

這位叔叔牽著我沒有受傷的右胳膊走在路上,整個過程我倆一句話都沒說。

我眼睛一直看著自己受傷的左胳膊,上面遍佈大約20個傷口,雖然每個傷口都不深,但每一個都在流血,在夏季午後的陽光下格外刺眼。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後來我父母有沒有去找這幾個孩子的父母交涉此事我不知道。但這件事情導致我直接從幼兒園退學,被送回到爺爺奶奶家。此後,我再沒有上過幼兒園,而是在爺爺奶奶家玩了一年多後,上了小學。

我父母把我送到爺爺奶奶家那天,家裡爆發了軒然大波。

我爺爺大動肝火,把我爸媽一頓臭罵。他當著我媽的面對我說,你媽教的那些“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都是狗屁!以後別人打你,堅決要打回去!

我二姑說,如果打不過,趕緊跑,趕緊喊老師。

我小姑說,在外面,要麼別動手,要麼動手就要把對方打痛。

我爸媽一直在尷尬地聽著。後來,趁大家都走開去張羅別的事情時,我媽苦笑了一下,小聲對我說,這事都怪你媽教你“打不還口,罵不還手”。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整個過程中,我一句話都沒說。我當時心裡的真實想法其實和他們所說的相去甚遠:

我根本不是因為我媽教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就沒反擊,4歲的我還並不十分理解這句話的具體含義

那種情況下,動起來手來,我1對4,肯定吃大虧

我被圍住了,又在死衚衕,跑不了

所以,發生這一切的真實原因是,儘管我當時只有4歲多,但我審時度勢,選擇了不要激怒這幾個孩子,並忍受了後面的一切。

當然,也許我豁出去,逮著一個照死裡打,能嚇唬住對方,又或者我高聲呼救能早點引起休息室裡的老師們的注意(但如果沒叫來老師,我就慘了)。但我當時才4歲多,還從來沒有跟同齡人真正意義上地打過架,也沒有遭遇過這種情況,所以,那時的我確實沒有智慧想出更好的辦法,也沒有實力來實施這些辦法。

這段經歷讓我知道了幾件事情:

極端情況下,小孩的世界比成人殘酷

。但也不能走另一個極端,認為小孩的世界總是比成人殘酷。

沒有準備的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很難從容應對

擺脫困擾

02

後來我一直呆在爺爺奶奶家,10歲時才再次回到廠裡和父母居住。

廠裡的孩子們都是從小玩到大的,互相之間都認識。我10歲回到廠裡時,就是個外來戶。外來的陌生孩子是很容易被欺負的。再加上我不跟廠裡的孩子在一個小學上學,所以我放學回家的路上都是一個人獨行。這讓我不可能避免麻煩。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有好幾次,我放學回家走到廠區外面,會莫名其妙地被幾個孩子叫住,或者直接就上來和我發生肢體接觸,對我挑釁。

但10歲的我已經有一定的打架經驗,即使每次都1對多不能動手,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對方人少,我就裝作面露兇相瞪對方兩眼,然後轉身就走。

如果對方人多,我就當什麼也沒發生,趕緊往公眾場合跑。

如果對方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敢在外面找別人麻煩的蠢貨我還沒見過。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青春期。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那時候我開始發育,並且酷愛打籃球和一切體育運動。這讓我獲得了兩個好處:

第一,練了一身肌肉,尤其6塊腹肌很明顯,夏天我常常光著上身在廠區裡晃盪,我媽下班回來給我說,連她同事都問她,我是怎麼練出腹肌的;

第二,廠裡的孩子們分成了幾個“幫派”,其中一個幫派愛打籃球,於是我在籃球場上和他們玩到了一起,但我和他們的交集幾乎僅限於籃球場。

從那以後,廠裡再沒有孩子找我麻煩。

這段經歷讓我知道了幾件事情:

自己變強大是最好的防禦手段。

一旦你強大了,根本就不用真的動手,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能沒有自己的社交圈

。孤立無援的孩子對別人來說是很好的目標。

不還手的命門

03

孩子被打,說不能打回去的往往是學院派,我稱之為“不還手派”。比如各種的育兒書籍、育兒專家、老師等,尤其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中,會有更高比例的人持這種觀點。

對於這一派來說,說出“要還手”三個字是政治不正確的。比如我媽,看我被欺負了,自己很愧疚,但也絕不會說出“下次你要還手”這種話來。又比如,你恐怕不會從任何一本育兒書籍中看到“要還手”這種論調。

在我看來,“不還手派”的觀點沒有太大毛病,他們的很多解決方案,確實是有積極作用的。他們的出發點是我們人類一直在努力建設一個文明的環境,在終極理想環境下,自然要根除暴力,所以我們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但是,我認為這一派的想法有一個命門——

當下這個世界裡,完全沒有叢林的部分嗎?

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當比例還是叢林,那你在叢林裡面講文明是一種迂腐的行為,對牛彈琴。

在我看來,

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都不可避免地是文明和叢林的交織

,因為我們期望的文明主要靠後天教化而非先天遺傳,所以孩子們的世界不可能生來文明。

誰從小到大沒經歷過靠拳頭說話的事情呢?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堅決還手也不妥

04

孩子被打,說堅決打回去的,我稱之為“還手派”。這一派很有市場,尤其是父母們看到極端案例,情緒起來了之後,腦子裡除了“要還手”就想不了別的。

這一派的核心思想是

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虧,一來一去天經地義

在我看來這一派的觀點有兩個缺陷:

孩子之間的“打”,確實有相當大的比例屬於遊戲範疇或不成熟的社交手段,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攻擊

,越低齡越如此。孩子們剛剛還打得哭哭啼啼,十分鐘後又玩到一起的情況太多了。你的孩子不能把普通孩子都當做極端孩子對待。如果你孩子100%反擊了,那他很可能會失去朋友。

是不是反擊就一定不吃虧,或者不會吃更大的虧?我看未必。如果像我一樣被幾個人圍住了,真打起來,我必定吃大虧,想辦法趕緊脫身才是硬道理。

特別地,我想講一個案例。近期我看到一些自媒體引用了這個案例——1個小男孩被人挑釁,然後鼓起勇氣反擊,並獲得了勝利。這些自媒體用此案例證明,遇到這種情況,只要你有勇氣,就能勝利。

影片如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男孩在學校被欺凌 施展超強格鬥技鎖喉對方”,“vid”:“z0302go12gg”,“img”:“http://puui。qpic。cn/vpic/0/z0302go12gg。png/0”,“desc”:“一個在學校被欺凌的孩子,終於爆發了,欺凌者可能沒想到他挑中的孩子是練過綜合格鬥的,於是被揍懵逼,外網上有懂行的網友評論說這孩子還是手下留情的,只出了防衛水平,要是真打,這個欺凌者可能要廢,旁邊圍觀的學生都大快人心的樣子”})

也可以看GIF: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是濃濃的雞湯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接觸過 MMA(綜合格鬥)。奶爸我看 UFC 也有好幾年了。

這個“弱小”的孩子,沒有經過3年的 MMA 訓練不可能有這種反應。他的整個格鬥過程如下:

第一次出拳就打出一個迎擊,命中對方頭部:對方率先出拳時,正常人的反應是後退躲閃,行家的反應是靠側身躲過對方拳鋒,不但不退,反而迎著對方也出一拳,這樣對方向前的衝力和自己出拳的力量會疊加在一起,給對方造成更大傷害。

側身踢出一記高掃:普通人踢一下高掃估計自己韌帶先拉傷了,或者失去平衡倒地,進而處於被動。高掃的目標是對方頭部,如果踢中,一般會當場KO,但沒練過的人通常不會採用。

主動近身抱摔對手,並迅速拿到騎乘位:在地面格鬥中,上方的人會有絕對優勢,而上方的人具體所處位置又有好幾種,比如封閉式防守、側壓等,而騎乘位是最佳位置。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這個小朋友熟練地拿到騎乘位,然後開始地面砸拳,下方的人只有招架之功。

手臂十字固結束戰鬥:目測下方的人體重有優勢,所以即使被騎乘了,還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然後,上方的小朋友使出了巴西柔術中的手臂十字固,徹底制服對方。幸好對方也是個孩子,關節還比較靈活,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其肘關節已成反角度,如果是個成年人,此時手臂會被掰斷。

如果你看不懂我上面在說什麼,只需要知道這個小孩是練家子,並且練的是目前最強調實戰性的競技體育專案。

透過這個例子,我想說兩點——

只有勇氣是沒用的,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真有實力的孩子,父母應該告誡他輕易不要出手

。比如這一例,如果被欺負的孩子將另一個孩子的手臂掰斷了,這件事的性質可能就反轉了。

我們怎樣教孩子?

05

奶爸我是一個務實的人。我既不能同意“不還手派”的理想化假設,也不能同意“還手派”的片面看問題。我認為這兩派都是走極端,而世界往往在中間。

我個人以為,

你怎麼教自己的孩子取決於你如何回答一個問題——你孩子所生活的環境,文明和叢林是怎樣的比例?

實際上,對任何人來說,你都既需要教孩子溫柔待人,也需要教孩子自我保護。這兩者的比例由你對上一個問題的答案來決定。

特別地,我想提幾條建議:

第一,要教會孩子交朋友。

有朋友是一種無形的支援,也是一種很好的緩衝,可以極大地減小被攻擊的機率。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第二,要讓孩子有一個好身體

。好身體是一種威懾,可以減小被攻擊的機率。好身體也是緊急情況下的資本。

第三,要教會孩子應對常見衝突的方法

。第一次遇到衝突的孩子很難做出合適的反應,所以最好讓孩子在外面第一次面對真正的衝突之前,在家裡有足夠的模擬,以讓孩子遇到事情腦子裡會有好幾套應急方案備選。特別注意,此處所說“應急方案”包括對抗、跑路、呼救、服軟等各種方式。

第四,要教會孩子有足夠的智慧辨別各種不同的情形,究竟屬於哪一類

。很多時候,開玩笑和有意識攻擊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楚,辨別錯了會有副作用。

第五,父母要經常和孩子溝通,觀察其言行。

既要防著孩子被人欺負了不敢講,也要防著孩子欺負了別人不告訴你。

最後,本文是一篇政治不正確的文章,也是一篇奶爸少有的沒有引用任何資料的文章。“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本文純屬奶爸我個人的一點思考,拋磚引玉,與諸位討論。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既能擁有在文明中好好生活的能力,也能擁有在叢林中好好生存的實力。

- END -

作者簡介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ID:DaddyGrowUp),理工男研究育兒問題。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