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淺談孤獨症ABA療法的利與弊

2022-02-27由 金博智慧家長課堂 發表于 母嬰

在孤獨症的康復治療中,最常採用的就是ABA療法。那麼什麼是ABA療法?它對於孤獨症治療有效果嗎?下面就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淺談孤獨症ABA療法的利與弊

什麼是ABA?

ABA全名叫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中文譯為應用行為分析法,可以簡單地解釋為“

分解技能、並透過獎勵方法強化

”。

ABA療法有效嗎?

只能說因人而異。傳統的ABA治療場景是:治療師和兒童面對面坐著,治療師訓練孩子的眼神,對話問答等,直到孩子“達標“。

很多時候這類訓練的內容比較生硬,孩子是否學到了社互動動的本質,不好說。舉個例子,一位訓練師教孩子向別人打招呼並介紹自己。孩子在課堂裡學會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是千變萬化的。

想象這個孩子見到了陌生人,他可能會愣愣的用眼睛盯著別人,然後唐突插入對話“你好,我叫XXX”。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孩子學到的東西並不是社交的本質,而更像機器人說話。

ABA有哪些侷限?

1、行為技能的僵硬化:

對於行為的一系列操作有固定的流程,會導致孩子後面不能適應過程中的變化;

2、記憶內容的形式化:

比如制定IEP,讓孩子在多少時間內,達到多少的正確率,導致孩子只對固定的問題做出固定的反應;

3、否認孩子自身認知發展的可能性:

如上述中小明借筆的行為,小明逐漸成熟、長大之後,也許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這個行為只是一種歸因錯誤;

4、不是在基於對孤獨症的理解之下來做干預目標和干預:

孤獨症,不是眼神看你了,會說話了,會和你互動了,就不是孤獨症了;

5、只是從行為層面去分析孩子的行為:

比如孤獨症孩子因為一些動機的不合理而產生的行為,到ABA這裡可能就變成了因為這個行為具有什麼功能、產生了什麼後果;

6、只是從行為層面去改變孩子的行為:

這是既有上一點(5)的之後的干預行為,就是從行為、環境的層面去調整改變

7、認為所有行為都是有功能的: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中,關於某些行為對人類的意義,比如為什麼畫家一定要用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孤獨症的一部分行為,也是如此,並不具有功能,而只是他們的表現形式,比如自言自語。(並不是說自言自語不能干預,但是首先我們要對孤獨症的一些行為有一個基本認識。)

8、資料只能反應有限的內容:

ABA非常注重資料,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使用ABA的原因,因為ABA可以在短期內很直觀的看到資料的上升。

但是

資料的上升,是否等同於孩子能力的提升?是否等同於,孩子生活質量的提升?同理,GDP上去了,幸福感就一定提升了嗎?資料可以代表的東西實在太有限了

參考文獻

《淺談自閉症ABA療法的利與弊》(作者為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ABA對兒童自閉症康復治療的述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