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2021-12-22由 CC爸媽 發表于 母嬰

前幾天刷到一個新聞:河南鄭州,2歲男童鼕鼕(化名)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玩耍時,誤吞了一塊硬幣大小的紐扣電池。

兩個老人心裡有點犯嘀咕,他們尋思著紐扣電池是圓的而且很光滑,會隨著孩子大便排出來。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考慮到有可能被埋怨看護不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沒有第一時間告知東東父母。

直到晚上,外地工作的媽媽下班後和鼕鼕影片,奶奶這才按捺不住提了這事,媽媽一聽著急了,這才讓爺爺奶奶立刻帶著孩子去醫院。

結果,等送去就醫時,原本光滑明亮的電池表面已經變黑了。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而鼕鼕的食管已經出現了深度潰瘍,胃部黏膜已經被電池腐蝕,甚至有些可疑的穿孔。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醫生說,如果再拖下去可能有消化道大出血、甚至生命危險。最後,孩子住院治療兩週後,才出院。

C爸也說了,

這類病症的嚴重程度跟就診的時間有直接關係,就診越及時,傷害就越低,拖的時間越長,傷害就越大。

今天啊,除了給大家科普一下孩子誤吞電池的問題,C媽也想趁機聊一下,

關於老人幫忙帶孩子!

說實話,這個新聞給我的觸動十分大,許是因為DD目前也處於這個不知深淺的年紀,我家也剛好奶奶帶的多吧。

試想,如果奶奶可以第一時間跟媽媽溝通,第一時間就醫,可能就不會嚴重到這種程度了!再試想,如果遠在外地的媽媽,沒有剛巧跟奶奶通影片,後果又會多麼可怕!

一邊是孩子,一邊是工作,現代社會,我們迫於生活壓力,經常不得不做出妥協:將孩子交給老人來帶。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著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歲孩子中有50%-60%由祖輩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則佔總數的一半。

老人幫忙帶孩子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很多爸媽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怎麼跟老人保持順暢的溝的?我發現啊,

很多爺爺奶奶不會事事都及時跟子女說

原因大概有這三個方面:

1

Q1:怕子女工作分心,有了問題,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儘量不給子女添麻煩。

這情況最好解決,我們只需要開誠佈公的給老人講清楚:“不要怕耽誤我的工作,家裡有任何狀況都可以及時給我說。這不僅不是打擾,還讓我覺得孩子就在身邊一樣。”

我們要注意強調,

“打擾我是為了我好”

,老人就會樂意做出改變。

2

Q2:怕子女埋怨自己看孩子不用心,出了事,能瞞著就瞞著,覺得不是大事兒的,都不跟子女說。

如果是這情況,我們就有必要反思一下,

是不是我們的某些行為和語言讓老人變得戰戰兢兢了

孩子一般都比較皮,難免會有磕著腦門、傷著膝蓋的時候,這還是小事。朋友家的3歲的女兒,奶奶帶著在家玩蹦床,不慎腦門磕到了床沿上,縫了3針!

朋友跟我抱怨:看到血淋淋的孩子,我真是又氣又恨,我早就囑咐過別在床上跳,不聽。我甚至當時都想說“我以後再也不讓你幫我帶了”,但是,我還是忍住了,一句也沒埋怨婆婆。

我跟她說,你這麼做是明智的。

莫說不是故意的,就算是真的因為大意,也不該埋怨。

之前寫養孩子的話題時,咱們就寫過:

孩子已經知錯,別訓!

其實這句話適合任何人!因為:

1.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出錯的人就已經知道錯了。損失再大、後果再糟,抱怨和譴責也解決不了問題,要是埋怨或者吵一架能讓孩子傷沒了,奶奶絕對當仁不讓,恨不得替孩子受傷。

2.不利於以後孩子自由探索

大部分老人都是養育的「

協作者」

,如果你這個主心骨太嚴厲,老人受到的約束越多,她就會把加倍的約束放到孩子身上,很容易出現過度保護。

我家奶奶也因為大意,讓DD摔破過臉。DD玩平衡車,奶奶覺得會騎了挺驕傲,就沒管,結果沒想到他不會剎車,遇到小臺階一個剎不住,連人帶車栽到了臺階上。

如果因為這個被我埋怨,那很簡單,她以後再也不讓DD玩平衡車、甚至少帶他下樓玩就可以避免了,但這是咱們想要的嗎?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3.很容易激化矛盾

孩子受傷了,老人本來就很內疚、自責、心疼,也會很怕被你埋怨。如果這時候責備,本能的,會讓對方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對抗和反擊上。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反而應該安慰他們:

如果是小事兒,當下就說一句“沒事,小孩子哪有不磕不碰的,就算我們自己看也免不了啊”!

如果是朋友家這種大事兒,當時不好調整心情,最起碼也別埋怨、別給老人臉色,事後冷靜了,開導安慰老人。老人接收到你的體諒,他照顧孩子會更用心。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3

Q3:子女對老人帶孩子喜歡“指手畫腳”,條條框框太多,老人索性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乾脆不跟你說。

第三種情況是最複雜,也是傷害最大的。

有一次,帶著DD在樓下小廣場玩,旁邊一位爺爺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爺爺非常小心,一直不停的提醒:“別摸那個,髒!”、“別玩那個,危險!”我心裡想著,這老人可真講究!

沒一會,來了一位年輕時髦的女士,直愣愣的就對老人開訓了:“怎麼給他穿這麼少,不是說了降溫嗎”。

老人嘟囔著:“你上次不是說穿多、小孩比大人少穿一件嗎!”

女士:“哎呀,真是的。”嫌棄之情,無以言表。

看著老人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我尷尬的腳趾頭能摳出一套二居室了。

這樣的老人,長期被媳婦指責“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孩子有點什麼事,他會主動說嗎?那不是自己上趕著找罵!

他肯定就“鴕鳥心理”,把腦袋埋起來,不聽不看不說了。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如果子女總是對老人指手畫腳,除了讓雙方無法正常溝通外,還有更多負面影響:

1、碰到壞脾氣的老人,他會乾脆撂挑子不幹了(你行你自己來),這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2、遇到好的老人,他不跟你吵,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那就更糟糕了。

我就曾聽過有老人這樣教孫子:“給你吃糖的事兒,千萬別告訴你媽!”在這種兩面派教育中長大的孩子,他的心得有多累啊,更隱患的是,孩子一旦有了這個意識,以後遇見真正的“大事”、“壞事”,也會不敢跟你說。

3、遇到脾氣軟弱的老人,那就更加不得不得了了。

理學上有一種“習得性無助行為”,老人也是血肉做的心臟,我們總是指責他們“不會帶孩子”、“總是做不好”,他們就愈發的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怎麼對孩子好了。

相信你也見過不少,被孫子吆五喝六、指揮的團團轉的老人,長久看,對孩子也並不是好事。

男童誤食電池,老人不敢給媽媽說致食管腐蝕!隔代教育的三個坑,誰踩誰後悔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跟老人溝通,才能既不傷和氣,又能讓彼此滿意呢?

我家奶奶跟我們也一起住8年了,雖然也有磕磕絆絆,但整體我們對彼此都比較滿意。婆媳(不僅限於)處好了,咱們自己心裡暢快,帶娃也自在。

我今天拋磚引玉,分享2個好用的套路吧:

1

兩輩人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有「大矛盾」的時候,最好讓爸爸與爺爺、奶奶溝通,讓媽媽跟姥姥、姥爺溝通。

自個跟父母再怎麼互懟,也不會有隔夜仇。但是對方父母,就不太好說了,顧及面子、裡子,最好不要事出時馬上來說,那樣只會讓婆婆覺得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女兒嫁人之後就胳膊肘往外拐了。

最好是事後,或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找一個老人心情愉悅的時候,由親兒子、親兒女不經意間主動建議,老人會更容易接受。

02

當然了,也不能凡事都指望另一半,「小矛盾」可以自己出馬,但跟對方父母討論時,切忌想著分出個勝負。

覺得再談下去馬上就能分出勝負的時候,最好住口。

說贏了老人,口頭上佔了上風,老人被堵的啞口無言,心中一定不快的老人帶著不快帶孩子,她會不會偷偷的給孩子上眼藥:“是偷偷的讓你看電視”、“你媽可真事兒多”,那就不好說了。

說不過老人,自己繳械投降,心中也一定會有疙瘩,再看老人愈發的事事不順眼,這日子就沒法過了!所以凡事要點到即止、適可而止。

有的時候,老人嘴上說著反對的話,很可能,他心裡已經接受了我們的意見,只是覺得丟了面子,這才硬撐著。及時中斷談話,說不定,老人第二天就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了。

C媽說:

中國自古有句俗話:“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萬年修得好公婆。”形象地說明了好的婆媳關係來之不易。

婆媳相處是個技術活,涉及一起帶孩子,技術等級就又上升了。

婆媳之間如果“明爭暗鬥”、“面和心不和”、“互不搭理”,其實最受“夾心氣”的還是孩子。

無論你家婆婆的性情脾氣是怎樣的,既然沒得選擇,那就儘量去團結,而不是去對抗,兩代人共同攜手,家才能成為孩子成長的安全堡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