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2021-12-18由 爸媽精讀 發表于 母嬰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作者:一鳴(爸媽精讀作者)

夫妻倆每天堅持陪10歲兒子跑步: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大家知道嗎?當很多父母們每天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時,河南洛陽的一位媽媽每天都在陪10歲兒子跑步了。

孩子爸爸說,母子二人有時還會拖著輪胎跑步,他們每天跑兩公里,或者5公里,風雨無阻。

有時,他們一家三口一起跑,孩子爸爸說,一家人在跑步中相互陪伴覺得很幸福。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或許有人問,孩子早晨不讀書嗎?

其實,相對於讀書,優秀的父母更在意孩子的身體素質,因為他們明白,運動能讓孩子更聰明。

有一組資料顯示,2017年42名狀元中,有24人愛好運動;2016年63名狀元中,有34位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

一個毫不起眼的習慣蘊藏著大大的能量,同時也改變著一個人的命運。

就像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寫的:

“某些或某個習慣,一旦將其改變,就會引發連鎖反應,進而重塑生活/學習方式。

核心習慣將啟動一個程序,久而久之將改變一切。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到底差在了哪裡?

今年,武漢新洲一中學霸屈安琪,高考取得了693分的好成績。

她不僅學習好,還有著廣泛的愛好,愛好笛子等樂器,乒乓球比賽還拿過區冠軍。

屈安琪從小就愛好體育,體質非常好,幾乎從來不生病,她還笑稱:“中考根本不用臨時補體育。”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她的班主任說:“她最大的特點是專注,學習的時候好好學,打球的時候好好打。正是這種專注,讓她的效率比一般孩子高。”

因此,

習慣運動的孩子不僅不會影響學習,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改善孩子的記憶力,同時,也能讓孩子的體能大大增加。

一個孩子身體好了,隨著專注力和記憶力的提高,他的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差。

一些父母害怕孩子貪玩,而耽誤了學習時間。

熱播劇《小捨得》中的田雨嵐,她為了把兒子顏子悠培養成學習精英,把兒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甚至顏子悠想要下樓踢球,她說運動會導致情緒亢奮,不能專心學習。

因為小升初的來臨,被媽媽直接取消兒子喜歡的足球培訓班,而改成了奧數補習班。

在母親的逼迫下,顏子悠一度出現了幻覺,開始厭學。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缺少運動,不僅影響到孩子的腦部發育,更讓孩子的體質不堪一擊。

有位當體育老師的網友曾經吐槽說,每到期末400米的長跑體育測試,操場旁邊總有學生癱倒一大片,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還有的直接躺在地上休息半天起不來,有的甚至需要透過吸氧來緩解。

看過一個研究:

在運動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由二十多種內啡肽組成的激素,這種神秘的激素具有強大的鎮靜作用,並能使人產生愉悅感,科學家稱之為“快樂素”,可對人的情緒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

孩子愛上運動,就等於讓孩子獲得了開啟成功大門的密碼。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運動,讓孩子更容易成功

近年來,高考狀元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但是大家知道嗎?之所以他們有著高漲的學習激情,正是由於他們堅持運動的結果。

看過一份資料:

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還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河南理科狀元朱笑寒,酷愛打籃球、並堅持跑步。

山西文科狀元周仕達,喜歡打乒乓球,在學習緊張的高中生活中,也會堅持每天晚上跑步。

江西理科狀元傅林軻,曾任高中校足球隊隊長,並獲得省校園足球聯賽MVP。

每個學習優秀的孩子,其實都有一個好習慣都為他們在助力,那就是堅持運動。

因為運動能改變孩子的大腦。

紐約大學神經科學中心Wendy A。 Suzuki博士指出。

運動可以提升神經遞質的水平,讓人心情愉悅,改變大腦的解剖結構、生理機能和功能。

譬如,運動可以促使海馬體中產生新的腦細胞,提升記憶力;同時運動可讓人的前額皮層發生變化,提升專注力。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也提出過相同的理論,認為運動會刺激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提升智力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自控力、耐力、競爭力、合作力也隨之提高。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在接受楊瀾的訪談時,曾經說過的這樣一段話:

“有意無意當中,體操對我的一些素質給了很多培訓,包括怎麼面對困難、怎麼樣能去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怎麼樣去樹立一個目標、怎麼樣堅定自己的意志去實現這個目標。”

所以,透過運動,使孩子體驗克服困難的感受,培養起信心,增強勇氣,使孩子能有足夠的能力來抵禦未來的人生風雨。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讓孩子愛上運動有哪些方法?

1、父母以身作則,陪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

陪孩子在戶外運動,孩子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接受陽光的照射,能促進孩子骨骼、肌肉的生長髮育,提高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和靈敏度。

而且,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更願意鍛鍊身體。

加拿大統計局健康部曾經研究過當地的一千多個親子家庭,發現父母平均每天20分鐘的運動量,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平均增加5~10分鐘的運動量。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美國生物學家約翰。梅迪納曾經說過,在父母帶領下運動的孩子,未來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是其他孩子的1。5倍。

孩子的運動量跟父母的運動量,有著直接的關係。

2、給孩子安排合理的運動量

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體素質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量。

如果運動量太小,身體鍛鍊的效果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則會影響身體健康。

開始運動的時候,可以運動量小一些,慢慢根據孩子的體能特點來調整,在日後逐漸延長。

運動時,應當遵循安全、科學、適度、多樣化的原則進行鍛鍊。運動量要適宜,以中低強度為主,身體微微出汗就好。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3、給孩子培養一項運動特長

芒果衛視的一檔《少年說》節目的,有一個男孩特別喜歡打籃球。

正是由於這份熱愛,他為了維持更好的身體狀態,孩子4年沒有吃過垃圾食品,也沒有喝過飲料,積極的參加各種訓練,而且已經體現出比較高的水平。

小小年紀已經是華北地區低於十二歲組的最有價值球員。

趁著孩子小,父母要努力培養孩子一項運動特長,讓他們變得自律、勤奮、積極向上,這也是父母們一直應該培養的孩子能力。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北大校長王恩哥曾在上任時說過:

“人這一生需要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另一個是運動場。”

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決定孩子的一生。

書籍是孩子最好的精神糧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運動,能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加靈活聰明。

育兒路上,父母的用心陪伴、有效的指引,是孩子茁壯成長的最佳土壤。

長期運動的孩子,贏在了哪裡?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