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2021-07-31由 樂學樂園 發表于 母嬰

編者按

曾經有一個段子刷爆朋友圈: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有人覺得現在的家長都太瘋狂了,但瘋狂的背後是人們對孩子教育的迷茫與焦慮——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才能讓TA贏在起跑線,並最終實現自己的幸福人生?

很多人以為,讓孩子在三四歲的年紀開始瘋狂地學習英語、數學和各種特長,不停地“雞娃”,就能讓孩子贏得這場人生的長跑。

但問題是:在幼兒階段,這樣的雞娃,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真的有助於孩子獲得一個幸福、成功的人生嗎?

針對當前幼兒教育的現狀,最近,在由央視動畫和深圳崇德動漫聯合主辦的題為“用綠色動漫點亮兒童認知世界的眼睛——2021綠色動漫與學前教育高階論壇”上,

中國深圳樂學樂園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作家、教育家趙先德老師與來自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所高階研究員、前美國兒童發展研究聯合會主席馬克.伯恩斯坦博士(Mark Bernstein)及美國《性格教育》雜誌創始人、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教授馬爾文.伯科威茨(Marvin W. Berkowitz)

進行了線上討論。

7歲之前,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下面這個三段論很好地闡釋了這個問題。

大前提

中外教育實踐的無數案例研究均發現,關係一個人人生幸福與成功的關鍵在於性格——個體對外部刺激相對穩定的行為反應能力。

小前提

對兒童腦神經科學的有關研究發現,幼年時期形成的神經元網路,奠定了個體之後對外界刺激的行為反應,也就是說,在幼年時期,性格已初步形成。

結論

在7歲之前,進行性格養成教育,才是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

現將三位學者在會上及會後採訪時表述的觀點,以對話形式整理如下(整理者為深圳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夏竹筠教授)。

論教育目的與性格教育的最佳時期

馬爾文。伯科威茨博士透過線上影片參與論壇分享與討論

馬爾文.伯科威茨博士認為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早就提出,性格即命運(The character is destiny)。但世界,是由人組成的。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中,人的性格就是社會和世界的命運。因此,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需要重視性格發展、投資性格教育,或者說,好的性格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馬克。伯恩斯坦博士透過線上影片參與論壇分享與討論

馬克.伯恩斯坦博士則表示

:人類神經系統發展速度在2-4歲的這個階段是最快速的,而我們大腦中聯結神經細胞和細胞的突觸,在嬰兒出生之後的前12個月裡數量上的增長也勝過人生中的任何其他時候。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神經系統、身體發育與性徵發育隨年齡變化曲線圖

➡突觸總量的變化圖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對嬰幼兒腦電波和新生兒眼動軌跡的研究,向人們證實:哪怕是2-3個月的嬰兒,他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視覺資訊,都是非常敏感的。即使是新生兒,它們觀察三角形時也會把視線集中在三角形角的部分而不是線和邊,也就是說,即使是嬰兒,對外部視覺刺激也是非常敏感而具有分辨性的。

伯恩斯坦教授認為,如果能夠在學前期培養起兒童的一些關鍵性格優勢,那麼對於他們的一生髮展具有重要意義,性格優勢能夠幫助兒童增強自我效能感,且當人生遭遇逆境的時候,這些優勢能夠幫助他們順利地應對,可以成為他們一生的福祉。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趙先德老師在論壇上的分享與討論

趙先德老師

:我認為,伯恩斯坦教授從生理學和發展科學角度,透過實證研究強調了7歲之前人類大腦神經元發展的迅速性和彼此搭建的重要性。這個階段透過適宜的環境刺激,行為榜樣等來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習慣,實現性格養正至關重要。伯科威茨博士的話則是論證了奧地利存在主義教育家馬丁。布貝爾所說:一個成功的教育,實際上是性格養成的教育。

因此,性格教育對於兒童的認知、情緒情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兒童未來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如何去和他人、社會互動,對於個體幸福生活的創造和未來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性格養正的最關鍵的時期在於學前階段。所以,我們所倡導的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將性格養正作為學前期教育最主要的目標,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也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的。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師專用教案》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簡明教程》

如果在學前期,我們沒有足夠重視性格的培育和引導,盲目傳授知識搞小學化,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僅僅只強調讓幼兒自由自在地遊戲,那麼都是缺乏平衡的,也是不可取的,同時會很大程度上導致幼兒情感認知的偏差和專注力的缺失。

論性格教育的方法

馬克.伯恩斯坦博士談到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在影響幼兒性格發展的根源性因素上,包括三個方面:來自兒童自身的原因、兒童對養育者的影響(反哺現象)及父母或者說養育者的育兒理念與實踐;這其中,他專門提到了兒童不僅僅受到成人的影響,他們也在反過來影響著成人的養育。同時,對於兒童性格的發展,他援引了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生態學理論,特別強調了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養育理念和行為,是對兒童的不同影響層次和系統中最為重要和核心的,而文化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馬爾文.伯科威茨博士

伯科威茨博士傾向於認為性格教育是一種個體存在的方式(a way of being),尤其是一種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即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伯科威茨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經過透過大量的基於實證的研究,歸納出了性格教育的PRIMED六大設計原則:即要將性格教育作為“優先的教育”予以充分重視;建立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社群之間的良好關係;重視學生內驅力的培養和成人的榜樣作用,更好地傾聽並創造民主氛圍,為學生賦能等。

他強調:性格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同樣重要。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如何與他們相處,比我們教給他們什麼更重要。

趙先德老師

最近,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案又引起了多方關注,如果我們能在這個孩子的童年種下一顆仁愛的種子,讓他感受到什麼是正確的、溫暖的,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的方式,那麼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我相信一個在幼兒園時期就知道如何照顧和愛護小動物的孩子,是很難對自己的母親痛下狠手的。學前期的性格教育,正是這樣一個從兒童自己身邊的經驗出發,不斷向外擴散的過程。在眾多的性格特質中,我們特別重視兒童的“仁愛”“專注”的兩種特質的培養,因為前者是儒家智慧教給我們的與人相處的最高智慧,而後者,是一個人做事能夠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智慧,帶有堅毅的成分。並且,這兩種特質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一個有仁愛意識的人會為了自己、為了他人更加專注、堅定地工作和生活;而有著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特質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創造美滿的生活,使自己更有能力的去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這也就是我們所提倡的“仁愛”。

兒童七歲之前的教育方式及目標設定關係TA一生的幸福——中美三位教育大咖的學前教育分享

清遠市機關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的《子路染布》(《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師專用教案》中的兒童戲劇課劇目之一)登上廣東少兒春晚舞臺

第二、兒童性格教育的實現方法,我們認為應該是“涵養式”的。它強調教師和養育者透過自己的示範行為及他們與幼兒的良好關係構建和互動來幫助幼兒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養成,是潤物無聲的;它倡導兒童“樂學”品質的培養,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是要激發兒童的內在興趣和驅動力。從具體的方法上,透過繪本閱讀、戲劇遊戲和表演、綠色動畫、音樂律動等來引導幼兒的情感認知、培養他們的同理心,這在學前階段是最為重要的。同時,透過精心設計的手工和蘊含中國智慧的玩教具,讓幼兒在探索和操作中獲得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一個幼兒不僅僅具備了仁愛之心,還能夠專注做事,堅持不懈,那麼他的未來人生才更加可能幸福,這也是我們不僅僅強調良好性格的道德成分的原因。為此,我們的研究團隊,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從理論到教師策略,再到課程資源的解決方案。2021年初,它的升級版也已經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全新出版。

論性格教育方法的依據

趙先德老師認為

:兩位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從發展心理學、腦科學的角度,為我們論證了學前期性格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實現路徑,我認為很有價值。但是,實證研究不僅包括了基於特定的程式、量化的資料所進行研究,它從廣義上還應包括基於大量經驗和案例所獲得的科學總結和歸納,在這一點上,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有大量流傳千古的實踐案例,比如“孟母三遷”的故事,恰好闡明瞭環境對於兒童性格的重要影響,也正是人類文化生態學理論的一個很好的經典例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和《傷仲永》的故事也很好的警示著我們:

兒童幼年時期表現出的特質往往對其整個人生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並且這種特質絕非是多認幾個字多背幾首詩來加以考量的。因此,研究的目的和初衷、教育策略實際對於兒童的影響作用,其實在性格教育研究中,我認為是更為重要的問題,而達成這種目的的研究方法,應該是多元而開放的。

編後語

三位學者的對話,應該說從不同的角度,為當下很容易處於焦慮之中的教育者和家長帶來了全新的思考。相信一定會對讀者判斷“什麼是影響孩子終身幸福的教育?什麼是學前期最重要的教育?家長和教師該如何去做?”產生重要的啟迪。同時,當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下優秀學者進行交流和碰撞時,我們看到在中國,我們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在性格教育上已形成了依託中國自身文化背景,具有自身話語表達,同時還能夠全面切實落地的性格教育體系,這是值得鼓勵、令人欣喜的。性格教育研究和實踐之路,任重而道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