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2021-06-17由 花小花探知生活 發表于 母嬰

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對孩子非打即罵,認為孩子犯了錯不聽話時不打不行,因為有些孩子在犯錯以後,不管家長怎麼苦口婆心的去勸說,都一點效果沒有,最後只好使用打罵的方法教育。的確在孩子捱了罵之後會比較聽話,可是長期遭受這種待遇,孩子會在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很多家長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被家長譴責過的孩子有幾種不同的反應,最讓家長接受不了的就是頂嘴,家長總是擔心有這種反應的孩子不服管教,是在對家長進行抗議,以後恐怕孩子會更加不聽話。可是有些孩子的反應會更讓人擔心,那就是選擇默默的承受,把所有受到的傷害都放在心中。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一、孩子挨批評後這樣表現,家長要引起重視,這比孩子頂嘴還嚴重

1、默默不出聲的孩子,心靈是很脆弱的不要看孩子小,可也有著自己的情感波動,哪怕再沒有脾氣的人也不會想捱罵捱打,孩子尤其如此。因為年齡還小,孩子還不是很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捱了打罵之後孩子選擇默默的不出聲,原因是從心裡對家長產生了非常強大的害怕情緒,從而不敢有任何反應,恐怕家長的打罵程度會更加厲害。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和有習慣責罵孩子的家長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情緒隨時處於高度緊張之中,恐怕自己在什麼時候就惹了家長,又要捱打捱罵,所以平時在父母面前無論是行為和說話都會小心翼翼的,遇到什麼事情也只會縮手縮腳,不敢大膽的去做,就算是心裡知道這件事自己可以完成,也沒膽子去做,恐怕又惹惱了父母。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卑微,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不然很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2、冷漠以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捱了父母的打罵以後不出聲都是因為孩子心裡害怕,也有一些孩子對這種遭遇沒有反應,是因為根本就不在乎,選擇用非常冷淡的態度來進行無聲的對抗。這是因為孩子從心裡就沒有感覺到父母是喜愛自己的,對父母喜愛自己也不會再抱有幻想,因為不在乎,所以才冷淡面對。孩子對什麼事情都不上心,選擇以冷漠的方式去對待和父母的關係,覺得和陌生人差不多,何況是面對外人呢?所以這樣的孩子很難去相信別人,在長大以後很可能破罐子破摔,到那時父母后悔也晚了。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二、如果孩子話少,家長怎樣去改變現狀

1、儘量多和孩子說話很多孩子在被家長打罵以後其實都不喜歡出聲,到底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也並不清楚,所以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儘量的和孩子交流,瞭解清楚孩子真實的心理活動。畢竟孩子還小,面對在家長的關愛,孩子會很高興和家長分享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家長再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引導,這樣才不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不好的陰影。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2、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被父母打罵之後大多數反應都是對父母不理不睬,有的可能是不服氣,有的可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這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出去走走,在輕鬆的環境下孩子會比較容易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哪怕有什麼不滿意也可以和家長訴說。在這個時候,家長再耐心的引導一下,和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這樣既解除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又可以讓家長有機會對孩子犯的錯進行勸導。相對來說,在這種氣氛下孩子的接受程度會高很多,也不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什麼不好的後遺症。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孩子被打罵之後不出聲,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心靈受到了傷害,並不一定是認識了自己犯的錯誤,因此家長一定要留意,瞭解清楚孩子被打罵後不出聲的真正原因,因為原因不同所導致的後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的行為和性格是迷霧中行駛的海船,沒有指明的燈塔,只能在海里隨波逐流。現在回想一下:我家孩子會不會起手打人?或是膽小懦弱?或是謊話連篇?或是自私自利?這是不是也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失責?給孩子講道理可能講不清,如果是講一個故事呢?

蟬聯三年暢銷榜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針對2~6歲孩子設計,一套10冊,每冊最後都有附給家長的話,讓家長了解兒童的心理,解決育兒過程的困惑。中英雙語繪本,還可以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家長就要及時進行自我檢討了。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做自己、講誠信、好脾氣、懂安全、不害怕、能團結、講禮貌、會分享、我能行、好習慣。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行為,養成好性格。

有需要的父母點選上面連結即可購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