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2021-06-05由 凱叔講故事 發表于 母嬰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作者 | 桑榆晚

前不久某一個早教中心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本來小孩子打打鬧鬧很常見,一般來說大人都會阻攔。

可是在這個監控影片裡,打人孩子的母親玩著手機,看著孩子打人也無動於衷。

被打的孩子家長,先是找到早教中心的員工,希望能夠協調這件事,請對方孩子道個歉。

對方不僅不道歉,態度還很強硬。

自家孩子被打,這位媽媽還是想討個公道,最後無奈求助派出所,想走民事調解,向對方家長要一句“對不起”。

結果……

打人孩子的媽媽在兒童節那天,發了這麼一個朋友圈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除了“早日歸西”這4字詛咒,這條朋友圈配圖裡的大人和孩子,臉都沒有打碼。

這位叫@蜂蜜芥末子的媽媽氣不過,把這件事發到了網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些網友覺得孩子之間有摩擦,弄到最後發律師函,有點“小題大做”: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但更多人指責這種發朋友圈詛咒孩子的行為: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樓主@蜂蜜芥末子站出來解釋說: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不管孩子之間矛盾如何,作為一個成年人,在朋友圈發出別人孩子的照片,還公然詛咒,這種素質真的不敢恭維。

鄭淵傑說:

“母親的含義是影響,對孩子的影響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後天滲透,並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在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中,媽媽的行為處事,媽媽的性情特點、媽媽的思維方式,會不知不覺地滲透進孩子的身體裡。

父母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好的教養,藏在每一件小事裡

網友@聽雨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和朋友去商場裡的衛生間,位置滿了,需要排隊,來了一個很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

媽媽對小女孩說:“人有點多,要排隊,你堅持一下。”

沒過幾秒鐘,小女孩實在堅持不住了……

媽媽說:“那大家都在排隊,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排在前面的幾個人聽到後,主動提出讓小女孩先上。

本以為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這麼結束了,可讓人驚訝的是,

小女孩出來之後,母女倆又重新站到了隊伍的最後。

這個媽媽一邊等,一邊對女孩解釋說:

“本來我們是要排隊的,因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們才讓你先上的,可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

“剛才插隊已經很不對了,所以現在媽媽上廁所,我們再排隊一次。”

“你一定要記住,以後上廁所都要排隊……”

講規矩不代表沒有稜角,不懂反抗,不懂變通。

特權也有限度,這是這個媽媽教給孩子的規矩。

好的教養和規則意識,就藏在上廁所這樣的小事裡。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家長的引導,決定孩子對待犯錯的態度

公共場合把飲料灑了,弄到別人身上了,這種事情特別常見。有的父母會大聲呵斥孩子,全然不顧影響到了別人。

網友@黃牛說,他見過一個爸爸,做法就特別好。

那是在一家民宿,早餐時間,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想把喝不完的豆漿拿到樓上房間喝,但是在上樓梯的時候翻潑了一樓梯。

小男孩爸爸帶著小男孩去服務員那裡,讓小孩子鞠躬道歉,然後從服務員那裡要了抹布。

小男孩擦樓梯,爸爸到水池洗抹布,看著小男孩把樓梯擦乾淨。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中間服務員說不用管讓她來就好,這個爸爸說讓我們來吧。擦完後帶著小男孩還了抹布,再次表示給服務員添麻煩了。

一般人看到這裡,會覺得這件事已經做得很圓滿了。

沒想到這個爸爸並不打算就這麼算了。

他問孩子:

“你覺得你為什麼會打翻豆漿?”

然後這個爸爸把另一杯沒喝完的豆漿遞給孩子,一邊說一邊演示:

“打翻豆漿是拿的姿勢不對,一個手託底一個手扶住杯子就才能拿得穩,你再試試看。”

小男孩捧著這杯豆漿上樓,沒有再打翻。

帶孩子道歉,是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要有認錯的態度;

讓孩子打掃,是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盡力彌補;

教孩子姿勢,是讓孩子知道犯錯以後要總結教訓,以後不犯同樣的錯。

小小一件事情,這個爸爸的教育非常驚豔。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家長的教養,決定孩子愛的高度

在一趟火車軟臥上,遇到了一個60歲左右的老太太,和她大概五六歲的外孫女。

她們和我在一個包廂,在對面的上鋪。

“共處一室”一天一夜後,我開始感慨起這個老太太的修養:

1。 沒有任何要求換鋪,哪怕兩個下鋪分別是青壯年女子和正在上大學的男大學生(全社會最好說話的一群人);

2。 早早熄燈,孩子睡不著,姥姥溫聲軟語地哄,告訴孩子明天要坐飛機所以要好好休息,而且不要打擾別人;

3。 祖孫倆起得很早,但是起了半天我都不知道。

最後要下車前,這位老太太抱著小小的外孫女說了一段話,更讓我心服口服:

“這是姥姥和你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了,你知道這次你在姥姥家呆了多久嗎?63天。寶寶要走了,姥姥很捨不得你,但是你要去爸爸媽媽邊上了,要和爸爸媽媽快快樂樂的~等會你奶奶來接你,想不想奶奶啊,奶奶那麼大歲數了還要送你去出國,你也要心疼奶奶哦~”

那個小小的女孩點點頭,親了親姥姥的臉,非常直接地表白說:“姥姥我愛你。”

央視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鏡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難以忘記: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父母的修養,就預示著孩子以後的教養。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也決定了孩子內心愛的高度。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孩子的品行,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裡

前年去參加婚禮,同一個桌子上坐了兩個遠方親戚,都帶著小孩。

其中一對母子,盯著一盤菜猛吃,別人一轉桌子就要翻個白眼。這時候端上了一盤烤雞腿,男孩大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吃雞腿!!!”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他媽媽也不顧其他人,站起來幫孩子夾了四五個雞腿,一邊解釋著說:“小孩子長個呢,就是得多吃點肉。”

另外一個孩子看見了,小聲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再多吃幾個。”

這個媽媽微微一笑說,“這道菜是姑姑(新娘)請我們大家吃的,我給你夾一個,你要吃完哦。”

小男孩點點頭。

兩年後,親戚家又有人結婚,我卻只看到其中一對母子。好奇之下問了長輩,得到的回答是:“連飯桌教養都不懂的人,也沒必要多來往。”

父母吃飯的樣子,就是孩子吃飯的樣子。

一個人吃飯的樣子,也是他最真實的樣子。

在外面吃飯不懂禮儀的人,在家裡吃飯必定也毫無規矩。日積月累,飯桌修養會在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中顯山露水。

不僅會暴露他的教養,還有品性、為人、格局。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有一個家長在微信群裡提問,他說:“我侄女有一壞行為,常偷錢,自家的,我家的,其他親戚的,他爸爸同事的,只要有機會,她都會偷。這一行為從小就有,家裡人都不知道拿她怎麼辦了。”

剛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感到頗為震驚。

怎麼會有一個小孩無緣無故喜歡偷錢呢?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後來瞭解實情發現,這個小孩的父母在一個工廠食堂工作,經常從廠裡順一些蔬菜蛋肉、生活用品回家。

家長的行為耳濡目染,孩子內心才種出了怪異的果實。

見過很多好的教育方法,看過很多教育類的書籍後,你可能會領悟到一件事:

所有的教育,都沒有捷徑可走。

父母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刻在骨子裡的教養,細節處也不馬虎的優秀習慣,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 End ——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作者:桑榆晚。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願這對母子……”家長收到律師函,朋友圈發了一句話,網友怒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