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2021年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共享閱讀市場有嗎?

2021-05-30由 行思教育 發表于 母嬰

書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技能類與人文類。技能類的書籍顧名思義是透過書中內容講解做事情的方法,旨在傳授技能;而人文類書籍則是藉由文字表明某種觀點或態度,旨在傳遞思想。當我們思考閱讀的意義時,我們思考的不是技能類書籍到底有什麼用,而是人文類書籍的意義,因為閱讀前者的意義是明確的。

對於第二類書籍,它們的特點在於:易讀性不高、遺忘性較大、實用性不強。也就是說,花了很多時間、費了不少心力,看完了卻沒啥實際用處。這樣的閱讀最容易讓人懷疑其價值及必要性。

2021年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共享閱讀市場有嗎?

在我看來,閱讀至少有以下五重意義。

1。充實而非虛度的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被聲色視聽所充斥,滿滿當當。出門時如若低頭看的是手機,如若抬頭看的是無處不在的螢幕,電梯間高樓上公交車,洗腦似地重複一種聲音;居家時,如若家人團坐,棋牌或電視必然是常態,如若個人獨處,又是手機電腦的天下。遊戲、影片、棋牌,閒暇時間的三大殺手,在不知不覺中佔去了我們每天本就不充裕的時間,同時留下的,是對光陰虛度的內疚及懊悔。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回想這一天的所為,只覺碌碌。但是人類需要娛樂,因其作為一個生命體,與機器不同,是需要藉此來舒緩壓力,填補空閒的。這個時候,娛樂的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當我們選擇一種娛樂方式的時候,我們選擇的是其對無趣時間的有趣填充以及放鬆的生活狀態。閱讀也是這樣一種娛樂方式。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與尋常的娛樂方式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內心是充實的,這光陰,也不曾被覺得虛度。

2。專注而非渙散的

每當我要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先讀二十分鐘的書。因為我是一個很難專注的人,尤其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時不時就想瞟兩眼微信,刷一刷微博。閱讀的作用就是讓我有一個調整自身狀態的過程。將手機調成靜音,螢幕向下,然後精神就會在一行一行的文字中逐漸下沉,對世界的感受力不斷上升,會從一種朦朧的渙散中醒來,進入靈敏而專注的狀態。抱著這樣一種狀態開始一件事或者一天的生活,效率倍增且神清氣爽。或許閱讀就是我生活儀式感的重要來源,讓每一天的每一件事得以莊嚴的開始,專注的完成,然後完整的結束。

2021年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共享閱讀市場有嗎?

3。精神而非物質的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血肉。”與人的肉體一樣,人的精神也需要食糧,而書籍,恰恰是精神的食糧。當一個人物質上的營養跟不上時,他就會虛弱而病態,當一個人精神上的營養跟不上時,他就會無知而愚昧,巨嬰便是如此誕生。夯練精神的方法有二,一是閱歷,二是閱讀。閱歷往往隨年齡而增長,從自我的生活中來,閱讀則不然,它的增長看一個人時間的付出程度,而這樣的提高是吸取他人的人生經驗為己用。二者一個要求你博覽群書,一個要求你飽經世事,但二者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讓你的精神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你更加了解這個世界,更加了解一個個的人。如果將閱讀類比為我們每天用以果腹的食物,將閱歷類比為我們每日為強健體魄而進行的鍛鍊。這時再來看閱讀的意義,恰如吃飯之於讓肉體存活,它讓一個人的精神不致消散,更讓其有得以進步得以提升的營養基礎。畢竟一個吃不飽飯的人,談什麼強健體魄?一個連基礎閱讀都做不到的人,又談什麼精神高度?只有用將閱讀所得用於思考生活,用生活所感回饋閱讀,我們的人生才會在不斷地融匯貫通之中走向進步。或許這就是楊絳先生所說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4。思考而非灌輸的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與盲從,而是為了思考與明理。與碎片化閱讀不同,對一本書籍的閱讀更加的系統而有深度。如果說碎片化閱讀能迅速建立我們對世界的基礎理解,也就是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那書籍類閱讀則是養成我們的一種系統性的世界觀及思維能力,讓我們去思考,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是天災還是人禍?人性如何引導才不會讓相同的事情在此發生?我們又要如何預防群體性錯誤?書籍的意義之一,在於觸動情感及激發思考。我們透過閱讀了解他人的思想及故事,將其與我們自己的人生經驗類比反思,起初可能只是一些細微的觸動,覺得這樣的情緒我好像遇見過或者說這樣的觀點我也認同。但是量變會逐步引發質變,一定數量的閱讀會提升你的思維方式,下一步你就會思考異同,緊接著你就會探究成因然後思考如何預防,思考個體與社會的作用以及對自身的影響。這與傳統教育不同,這樣的思考是主動而非灌輸的,我們並非先被告知一個確定的結論,然後透過這個結論試圖去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自身的理解與思考一步步地發現問題,解剖問題,回答問題,得出一個可能會被他人辯駁或被自己推翻的結論,最後形成一整套的邏輯思維方式。它能讓你更快地看出問題的核心本體,得出更貼合自身的領悟見解。

2021年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共享閱讀市場有嗎?

5。理性而非盲從的

所謂理性是基於現有的理論,透過合理的邏輯推導得到確定的結果;而所謂盲從是指是對經驗或規則的盲目認可。二者的差異在於:是否基於科學有效的理論。

是否基於合乎情理的邏輯。這個社會從來不缺少盲從的人,不缺少人云亦云者,但從一次次的公眾事件及公民反應來看,我們的社會缺少理性的人,缺少依靠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而非透過感性直覺的人。而透過理性與盲從的差異性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閱讀是通往理性的必經之路。唯有廣泛而深層的閱讀才能建立完備科學的理論體系,因為無人能僅憑自身思考構建人類近千年發展而得來的科學結論,我們從來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也無人能僅憑經驗構建行之有效客觀嚴謹的邏輯思維,因為思維需要鍛鍊,需要營養,需要閱讀帶給我們的多重經驗及其解讀思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