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卻不行?

2021-05-15由 益趣手工 發表于 母嬰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卻不行?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卻不行?

在公園裡、在幼兒園裡、在學校裡、在學習中、在火車上,甚至在大街上互相經過時,你有沒有因為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做的事,我的孩子卻不行?”這個問題而感到沮喪或煩惱過?

如果你是那種可以自信地說從來沒有過這種經歷的人,你可能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媽媽,在養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經驗和心得,或者你是一個快節奏的媽媽,不怎麼關心別人。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的時候,因為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而感到焦慮或沮喪。

這是因為人類對差異天生敏感。 如果相似的東西排在一起,大腦自然會發現不同之處。 如果差異是好的,我們就會感到優越,如果差異是壞的,我們就會感到自卑,這就是人類作為社會性生物的自然心理。

育兒書上說:"不要和孩子比較。

母親自然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所以很多媽媽都為之煩惱。 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問自己:“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能這樣做?”、“我培養孩子的方式有問題嗎?” ——他們傾向於將問題歸咎於自己或他人,併為此感到沮喪,這樣不僅會影響到親子關係,而且會影響到家庭和其他關係。

為了警示和鼓勵有這種苦惱的 “太過努力 ”的媽媽,育兒書籍和專家都告誡說:“不要拿孩子做比較。 當很多媽媽意識到自己應該接受孩子的身份,而不是去比較時,就會覺得很欣慰了。

排除比較教育的負面效應

但是,“比較孩子”真的是不可以的嗎?“比較是不好的”,這種想法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競爭是不好的”,在運動會的賽跑中,大家手牽著手跑到了終點,這樣的事情在教育現場實際發生了。

比如,有擅長跑步的孩子,也有不擅長跑步的孩子,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從同一起跑線開始,在接近終點的時候步調一致,最終到達大家都沒有名次的“平等終點”。確實“結果是平等的”,但是這樣孩子能得到什麼呢?“反正結果都一樣的話,老師就說“開始!”,孩子也沒必要硬跑。如果是頭腦靈活的孩子的話,應該馬上就能察覺到吧。

敏感地認為“不能比較”、“不能拉開差距”、“差距是邪惡的”的社會,最終會扼殺每個孩子的個性,帶來一個無論怎麼努力都不會有成果的、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結果的社會。 已經變成空談的“排除競爭”產生了“惡性平等”。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卻不行?

"平等機會 "與 "平等結果 "之間的混淆。

”平等“這個詞在財富、性別、出身等方面一直被奉為社會理想。 然而,”平等 “這個詞,因為聽起來很順口,所以人人都愛聽,但現在卻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成了一個空洞的詞,只是 ”大家都一樣 “的代名詞。

”平等 “的原意是 ”機會均等“。 這意味著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機會,無論其財富、性別或出身如何。 然而,在當今這個衣著光鮮、生活富裕的世界裡,”平等 “被稱為 ”結果平等“。 意思是說,反正每個人得到的結果都是一致的,根本不考慮機會和過程。

比如,”機會均等 “就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參加徵文比賽,”結果均等 “就是每個人不管是隻提交自己的名字,讓父親寫,還是提交自己三天三夜不睡覺的大作,都能得到同樣的大獎。

孩子們有的地方應該比較,有的地方不應該比較。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明白了 ”讚美與發展的危害 “是存在的。但我認為,人最終還是要接受讚美,認可自己的優秀品質。 我不同意連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都不給學生排名,也不同意通訊本不分配數值等事情。 走到外面的世界,你會一直和別人比較。 在這之中,他們必須體驗到被他人認可的滿足感,擁有認可他人的寬容,確立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我認為,孩子們帶著這樣的訓練走向世界,還不成熟,是不幸的,也是殘酷的。 但我也相信,這是一個將貫穿他們一生的難題。 什麼樣的教育適合孩子?

在家裡比較兄弟姐妹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孩子,如果你不以同樣的方式表揚一個兄弟姐妹,沒有被表揚的那個人會覺得自己被輕視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有的地方應該比較(也可以比較),有的地方不能比較。 應該比較(或者說可以比較)的地方是 ”學校“,它是孩子們的公共社會,而不應該比較的地方是 ”家庭“,它是孩子們最後的安全逃離之地。 所以,孩子們在學校應該得到正確的比較和評價。

然而,當父母在家裡拿孩子做比較,或者說 ”你不夠好 “時,評價就變成了孩子的自我形象。 如果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較,或者說 ”你不夠好“,孩子的自我形象就會直接受到父母話語的影響。

父母就像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外面的世界裡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日子,有(不太多的)競爭和評價,回家後知道有父母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卻不行?

透過正確的比較來培養孩子

另一方面,在孩子們聚集學習的地方,對孩子們進行正確的比較是好事。 你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有一個正確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識)不是很重要嗎? 如果努力了,就會得到適當的表揚,如果不努力,就會受到適當的批評。 但是有一個虛假的自我形象真的不好,比如因為沒有比較和評價而低估了自己這個層次的人,或者有信心卻完全沒有根據。 這也許是孩子對別人的觀察力和興趣異常低下的原因。

正確的評價是隻有在孩子們聚集的學校裡才能做到的。 我相信,只要培養孩子在社會上客觀地對待,在家裡被接納,孩子就會正常成長。

不要以為比較孩子就不好。 人類要想成長,就必須理解和學習差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