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星座 > 正文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2022-06-10由 妙道通玄 發表于 星座

注:以下內容節選自張同全老師所著《子平真詮考辨》

01

觀點一:天干五合源自河圖

《子平真詮》原文認為

天干五合源自河圖,

這種觀點來自清代江永的《河洛精蘊》。

《河洛精蘊》內有“河圖變體圖”,

此圖源於北宋陳摶之《易龍圖序》。

江永認為:

甲一己六居中,得中央五十之土氣;

戊五癸十居北,得北方一六合氣之火氣,戊癸故合化火;

丙三辛八居東,得東方三八合十一之水氣,故丙辛合化水;

丁四壬九居西,得西方合十三之木氣,故丁壬合化木;

乙二庚七居南,得南方二氣合九之金氣,故乙庚合化金;

因水土易位,故甲己合化土不化火,戊癸合化火而不化土。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這種觀點看似有道理,

因為河圖有“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之語,天干五合恰好是第一位的甲與第六位的己相合,第二位的乙與第七位的庚相合,第三位的丙與第八位的辛相合,第四位的丁與第九位的壬相合,第五位的戊與第十位的癸相合,

實則肯定是錯的。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理由有二:

01

合化的五行不同

河圖是“一六水共宗、二七火同道、三八木為朋、四九金為友、五十土同途”,而天干五合是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兩者合化的五行順序完全不同。

02

於史不合

河圖“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之語大概在宋代才出現,

而天干五合的出現不會晚於漢代。

02

觀點二:天干五合源自五虎遁法

目前所知

最早出現天干五合

的古籍是《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五執行大論》

中有“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的記載。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

也說:“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黃帝內經》中天干五合的理論依據一般認為來自《五執行大論》

篇記載的“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宋代的沈括在其名著

《夢溪筆談》

中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門在戌亥之間,奎壁之分;地戶在辰巳之間,角軫之分;陰陽皆始於辰,五運起於角軫者,亦始於辰也。甲己之歲,戊己黅天之氣起於角軫,角屬辰,軫屬巳,其歲得戊辰、己巳,幹皆土,故為土運。乙庚之歲,庚辛素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庚辰、辛巳,幹皆金,故為金運。丙辛之歲,壬癸玄天之氣起於角軫,其歲得壬辰、癸巳,幹皆水,故為水運。丁壬之歲,甲乙蒼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甲辰、乙巳,幹皆木,故為木運。戊癸之歲,丙丁丹天之氣經於角軫,其歲得丙辰、丁巳,幹皆火,故為火運。”

沈括認為

天干五合源自中國古代曆法中干支紀月的五虎遁法。

每年流月表(即五虎遁)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甲己之年每個月的月干支是一樣的,同樣的道理,乙庚年、丙辛年、丁壬年、戊癸年每個月的月干支也分別都是一樣的,

所以

甲己相合、乙庚相合、丙辛相合、丁壬相合、戊癸相合。

只有所合化的五行,

是根據“陰陽皆始於辰”的原則,

取每年辰月的天干五行,

為此年的合化五行。

比如甲己之年,辰月是戊辰月,天干戊土,故而

甲己合化為土;

乙庚之年,辰月是庚辰月,天干為庚金,故而

乙庚合化為金,

其他以此類推。

03

古代較有影響力的另外兩種觀點

除了以上兩種觀點之外,古代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還有兩種:

01

宋代趙興時《賓退錄》

一種是

宋代趙興時《賓退錄》

所記載的“歲首月建法”,認為:

甲己之年歲首為丙寅月,

丙屬火,火生土,則甲己合化土;

乙庚之年歲首為戊寅月

,戊屬土,土生金,則乙庚合化金;

丙辛之年歲首為庚寅月

,庚屬金,金生水,則丙辛合化水;

丁壬之年歲首為壬寅月,

壬屬水,水生木,則丁壬合化木;

戊癸之年歲首為甲寅月,

甲屬木,木生火,則戊癸合化火。

02

清代學者俞樾的《茶香室從抄》

另一種是

清代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從抄》

中記載的“遇龍而化法”:

甲子旬中得戊辰,

戊屬土,甲己合化土;

甲戌旬中得庚辰,

庚屬金,乙庚合化金;

甲申旬中得壬辰,

壬屬水,丙辛合化水;

甲辰旬中得甲辰,

甲屬木,丁壬合化木;

甲寅旬中得丙辰,

丙屬火,故戊癸合化火。

六十花甲子表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04

鄒學熹教授對丹天之氣的解釋

另外,對於《黃帝內經》丹天之氣一段,與沈括不同,

成都中醫學院鄒學熹教授認為是古人觀測到的實際天象,並非僅僅是干支曆法。

在鄒學熹的著作《中國醫易學》中認為

◆丹天

指的是“在地平之上的北極天頂”“日體本色顯著,故名丹天”;

黅天

指的是“在地平所見之天,有土之黃色,故名黅天”;

◆玄天

“指在地平之下,幽深黯黑,故名玄天”;

◆蒼天

指的是“從冬至到春分,屬春氣用事,東方色蒼,故名蒼天”;

◆素天

指的是“從秋分到冬至,屬秋氣用事,為晴空色相,故名素天”。

鄒學熹教授認為

“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

說的是,“冬至日出辰入申,計五個時辰,以此計算昏旦相距時間,則危室二星為昏中點,柳鬼二星為旦中點”;

“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

說的是,“春秋分日出卯入酉,計七個時辰,以此計算昏旦相距時間,則昴畢二星為昏中點,亢氐二星為旦中點”;

“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說的是,“夏至日出寅入戌,計九個時辰,以此計算昏旦相距時間,則張翼二星為昏中點,婁胃二星為旦中點”;

“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

說的是,“夏至日出寅入戌,戌宮有奎壁二星,牛女為昏中點”;

“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

說的是,“冬至日出辰入申,辰宮有角軫二星,心尾為旦中點”。

鄒學熹教授的解釋頗有創見,但是以現在的天象觀之,

並不是全部符合。

其中只有蒼天之氣所論的冬至昏中點是符合的,

其他全都是不符合的

,是否是由於古代天象與現代天象的差異導致的,待精於天文學者驗算。

以現在的天象來看

看似很簡單的天干五合,其來源竟有5種說法,哪種最合理?

冬至日柳鬼二宿在中天的時候,

大約在早上3點附近,

此時還遠沒有到日出的時候;

夏至日張翼二宿在中天的時候,

大約在下午17點附近,

還沒有到太陽落山的時候;

夏至日婁胃二宿在中天的時候,

大約在上午8:30附近,

此時早已經過了日出的時候了;

秋分日當亢氐二宿在中天的時候,

大約在下午15點附近,

此時還遠沒有到太陽落山的時候;

秋分日昴畢二宿在中天的時候,

大約在早上4:30附近,

此時也還沒有到日出的時候。

以上文章內容節選自《子平真詮考辨》,《子平真詮考辨》為張同全老師全新力作,耗時近三年時間才完成。

《子平真詮》原著為命理學經典著作,對命理學的貢獻不可磨滅,但實則《子平真詮》一書中充斥著大量的錯誤,這對後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張同全老師所作《子平真詮考辨》主要是對原著的考證和辨析,將原著中存在的大量文字錯誤、理論錯誤、命例錯誤逐一進行了論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