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查理大帝,被認為是“歐洲之父”。

2023-01-05由 學習中的茉莉 發表于 歷史

公元 800年,教皇親自為他加冕,使之成為羅馬人的皇帝。而到了後世,查理被尊稱為查理曼(即偉大的查理)或查理大帝,並被認為是“歐洲之父”。

兒子比爹更厲害

不平三世,歷史上也稱之為矮子丕平,他能夠坐上法蘭克國王的寶座,得益於他和教會的親近,以及他幫助了羅馬的教皇。在他父親查理•馬特的時代,這位前法蘭克王國宮相為了建立騎兵和實行采邑制,沒收了許多教會的土地。那大概是他的權宜之計,也是無奈之舉。等卡洛曼和不平三世繼位,他們對這一政策做出糾正,歸還了一部分教會的土地,並把未歸還部分土地的收稅杈轉給教會,這樣就緩和了王國和教會的矛盾,重新獲得教會的支援。

與此同時,丕平三世意識到基督教力量的強大,尤其是他希望在廢黜墨洛溫王朝君主,自己稱王這件事上獲得教廷的支援。於是,他開始向羅馬教皇靠攏,滿足他的要求。而教皇則派出總主教為他加冕,幫他坐上了法蘭克國王的寶座。事實上,他後來也的確幫助了羅馬教皇。

在義大利,數百年來,原羅馬帝國的統治區域就一再淪落於蠻族的鐵蹄和統治之下,西哥特人、匈奴人、東哥特人輪番登場,帝國的榮光不再,羅馬也重新淪為一個弱小的國家,只有教皇才在整個基督教社會的精神世界佔據著統治地位。而這時,他們又一次面臨著威脅和屈辱,倫巴第王國向他們進攻並已經佔據拉韋納,同時要羅馬人向他們投降,接受他們的統治,還要每年交納貢金。

在這樣的危機下,教皇斯德望二世親赴法蘭克王國向丕平三世求救。於是,不平三世在公元 754年和 756年兩次出兵義大利,擊敗了倫巴第王國,並迫使其歸還搶佔去的羅馬周邊地區和拉韋納等城市,幫助建立了一個教皇國。

出於對丕平三世的感激或者對他權勢的敬畏,羅馬元老院這個依然保留著的機構授子自查理•馬特之下加洛林家族成員 “羅馬大公”的榮譽稱號,這個稱號帶給丕平三世光彩,同時也加在他的兒子查理的頭上。而當丕平三世去世後,查理繼續發揚了他祖父、父親的雄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皇帝金冠頭上戴

作為法蘭克國王的查理比他的祖父、父親有著更大的野心,同時也更加能征善戰。

查理大帝,被認為是“歐洲之父”。

查理肖像

倫巴第王國在公元 756 年就被丕平三世擊敗了,但倫巴第人井沒有完全“改過自新”,他們依然不斷侵擾將羅馬教皇國。這時在理繼續來充當教皇的保護人了。公元774 年,他率軍奇襲了倫巴第王國在阿爾卑斯山的防線,在獲勝之後包圍了其首都帕維亞。在國城兩年之後,倫巴第王國投降,其土地被納入法蘭克王國的版圖。

另外,查理又先後展開對撒克遜人、巴伐利亞人和阿瓦爾人的戰爭。對撒克遜人的戰爭從公元 772 年開始持續了 30多年,查理徹底征服了撒克遜地區,並迫使撒克遜人改奉基督教。在公元788年,巴伐利亞也被併入子法蘭克王國。阿瓦爾人在潘諾尼亞建立的國家則被徹底摧毀,成了法蘭克王國的邊疆。

除了這些征服行動,查理當然也要對付伊斯蘭教徒。早在公元 778年,查理就曾率軍南征西班牙。然而戰局不利,他只得撤兵。而他的軍隊又在歸途中遭遇巴斯克人的埋伏,損失慘重。法蘭克人的一位將領羅蘭在此役中戰死,由此留下了著名的史詩 《羅蘭之歌》。 此後又過了十多年,法蘭克人才重新南進,並於公元9 世紀初攻入伊比利亞半島,在西班牙北部以巴塞羅那為中心建立起根基。

到這時候,查理已經把法蘭克王國擴 張成一個幾乎佔據了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的大帝國。現在,他在基督教世界也已經舉足輕重,尤其是成為教皇國的強有力的保護人,使得一代代的教皇們和整個教廷對他感恩戴德,他們全都樂於賦子他更加崇高的榮譽。

公元 800年,查理來到了羅馬,此舉是為了保住教皇利奧三世的權位。而在他的裁斷或者不如說他的威嚴下,利奧三世果然避免了被廢黜的命運,繼續做他的教皇。這一年的聖誕節,在查理走進聖彼得大教堂做彌撒時,利奧三世親手為他戴上了象徵皇權的金冠,並稱他為 “奧古斯都”和 “羅馬人的皇帝“。由此,查理走上了他人生的頂峰。

查理加冕為 •羅馬人的皇帝”對曾經輝煌的羅馬帝國和後世的歐洲都有著重大意義。一方面,西羅馬帝國的國祚在查理和他的法蘭克王國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延續,查理曼也為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歐洲未來的政治格局也從此基本形成,法國、德國等國家都將在法蘭克王國的框架中出現。因此,查理於“大帝”這一偉大稱號當之無愧。甚至有人認為,查理曼稱得上“歐洲之父”。

查理大帝,被認為是“歐洲之父”。

拉斐爾創作的這幅《查理曼加冕》,表現的正是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畫中半跪在地上,即將戴上皇冠的就是查理,而手捧著皇冠為查理加冕的則是教皇利奧三世。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是,因為在這幅畫創作之前不久的

1515 年,剛剛有位弗朗索瓦一世由教皇利奧十世加冕成為法蘭西國王。

查理大帝,被認為是“歐洲之父”。

查理曼加冕

查理曼加冕

繪者:拉斐爾

年代:1516 ~ 1517 年

尺寸:縱500釐米,橫670 釐米

材質:壁畫

收藏地:梵蒂岡博物館

頂部